現(xiàn)在的藝術類書籍也這么卷了么!
主題要好,不夠;角度要好,不夠;文筆要好,還不夠!快節(jié)奏的網(wǎng)絡加速了潮流的節(jié)奏,審美也在快速變化。長時間被短視頻沖擊大腦后產(chǎn)生了無盡的虛無感,讓越來越多的人重新回到紙質(zhì)書的懷抱。
尤其是藝術類書籍,從內(nèi)容到裝幀,光是買來擺著不看都覺得“真香??!”
告別假期戒斷,無痛復工也許可以從讀上幾本藝術書籍開始。
1
《泉:馬塞爾·杜尚小便池變奏曲》
作者:?[加] 米歇爾·拉韋爾迪埃
譯者:?吳樂冰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大風Silent Rhapsody
出版年:?2024-8
本書深入解讀了這件作品的背景、理念,以及它為什么如今會獲得這么高的地位。?“問題不在于我們喜不喜歡、認不認同這件作品,而在于知道為什么,就這么簡單?!?/strong>?作者分兩部分討論了《泉》。在第一部分中,他回顧了這件作品在1917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它在藝術界引發(fā)的巨大爭議和影響,還有對當代藝術市場的改變。在第二部分,作者探究了《泉》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衍生事件。他提出了小便池的作者或許另有其人的假說,同時探索了杜尚從另一個展覽上獲得了創(chuàng)作靈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作者還記錄了后世受杜尚影響的藝術家如何利用《泉》來傳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書中配有作者基于《泉》創(chuàng)作的插圖,以戲仿的方式重新詮釋了作品的概念。后附有亨利-皮埃爾·羅謝刊登于《盲人》雜志第一期的《獨立藝術家宣言》。杜尚的思想和作品已經(jīng)對后世藝術運動,如超現(xiàn)實主義、波普藝術和觀念藝術等,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本書對于研究杜尚顛覆性觀念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泉:馬塞爾·杜尚小便池變奏曲》封面
?
2
《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藝術》
作者:?[美] 巫鴻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出品方:?理想國
出版年:?2024-9
在這本全新的著作中,藝術史家巫鴻以12組、數(shù)百件藝術杰作為例,從構(gòu)圖、視覺焦點、造型、用筆、著色、肢體動作、視線網(wǎng)絡、衣飾……等藝術表現(xiàn)中基礎又關鍵的因素出發(fā),詳盡闡釋視覺分析的含義和運作?!?閱讀本書不要求藝術史專業(yè)知識——任何對圖像有興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讀者。?這當然包括專攻藝術史和其他人文學科的學者和學生,但對他們來說本書還有另一層含義,在方法論層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藝術史’的路徑。”
3
《穿過塵世閃耀的光:藝術的發(fā)生》
作者:?羅伯特·亞當斯
譯者:?王岳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大風Silent Rhapsody
出版年:?2024-6
本書是一本有關人文、藝術、社會和自然的攝影藝術評論集。在書中,20世紀70年代美國新地形攝影代表羅伯特·亞當斯,對包括威廉·懷利、尼古拉斯·尼克松、多羅西婭·蘭格等多位著名攝影師在內(nèi)的33幅作品,進行了解析評論。
本書中的文章多半為首次出版,文字真摯優(yōu)美,蘊含引人思考的哲理仍通俗易懂。亞當斯通過那些展現(xiàn)人性的天才之作,?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以藝術之名敲響了一記警鐘。?借助亞當斯對藝術及攝影的超強洞察力,我們更容易透過大師的攝影,喚起心中的美好,思考藝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認識生活和世界的真相。
4
《街頭詩人:薇薇安·邁爾的攝影人生》
作者:?[美] 薇薇安·邁爾 / 攝 / [美] 科林 ·韋斯特貝克 / 文
譯者:?李鑫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大風Silent Rhapsody
出版年:?2024-2
薇薇安的大部分彩色攝影作品比她的黑白作品更抽象。在她的作品中,街頭、孩子、陌生人,以及自拍肖像都是主要拍攝內(nèi)容,這些圖像讓本屬于那個時代“隱形階層”的人生變得具象可見。
在本書中,世界著名彩色攝影大師喬爾·邁耶羅維茨撰寫的序言和知名策展人科林·韋斯特貝克的導言闡明了薇薇安彩色攝影圖像的本質(zhì),并將其與她的黑白照片以及上世紀中葉頂級街頭攝影師拍攝的作品進行了比較,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位迷人的、用整個人生的業(yè)余時光來拍照的傳奇攝影人詮釋世界的獨特方式。
《街頭詩人:薇薇安·邁爾的攝影人生》內(nèi)頁
5
《我見——馬克·呂布紀實經(jīng)典》
作者:?[法] 馬克·呂布
譯者:?孟蕊
出版社:?四川美術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年:?2024-8
《我見》既是一本攝影集,更是馬克·呂布作為攝影藝術家和全球觀察者的心靈寫照。?法國著名詩人安德烈·維爾泰在《馬克眼中的世界》中描繪了一個漫游、嬉戲、流浪的視角,馬克的攝影正是以這樣的視角,對世界種種細節(jié)進行的敏銳觀察和溫情表達。從黃山到埃菲爾鐵塔,從上海到吳哥窟,從伊斯坦布爾到五月風暴和獨立后的阿爾及爾,馬克·呂布通過他的鏡頭,捕捉了世界各地的多樣面貌。他的作品如同長長的回聲,在跨越大陸、城市和人群的過程中相互呼應,展現(xiàn)了一個始終強烈、不斷更新的世界。在這本書中,幽默頑皮的目光、構(gòu)圖的美感、線條和形狀相互交織、對立、融合,體現(xiàn)了他對美和現(xiàn)代性的理解。
6
《臉龐,鋒芒——與25位先鋒女性對談》
作者:?[墨] 烏戈·韋爾塔·馬林
譯者:?于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野spring
副標題:?與25位先鋒女性對談
出版年:?2024-5
阿布拉莫維奇工作室的藝術總監(jiān)馬林向25位先鋒女性提出了同一個問題:能否為您創(chuàng)作肖像?
為了更透徹地了解她們,他開展了一系列訪談,以理解她們畢生的創(chuàng)作。
她們談論藝術、美、欲望、痛苦、成功、名聲、羞恥、死亡、性、反叛、靈性、種族、遺產(chǎn)、宗教……
她們是導演、設計師、演員、歌手、畫家、攝影師、雕塑家……她們是行動者。她們是藝術家。
打破邊界的藝術家。改變規(guī)則的藝術家。為其他藝術家開辟道路的藝術家。將與未來幾代人產(chǎn)生共鳴的藝術家。她們在塑造我們今日所見世界的過程中功不可沒。
歷時7年,阿布拉莫維奇工作室藝術總監(jiān)心血之作,無法復制的女性偶像追光之旅。
7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作者:?[美國]埃里克·豪陶洛·馬瑟斯
譯者:?郭碩博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近年來,關于流行藝術家的不當言論和行為,甚至某些犯罪行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公眾對曾經(jīng)喜愛的藝術家隱藏的生活開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藝術家的道德生活會影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嗎?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失德藝術家?以及,還能欣賞他們的作品嗎?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哲學工具,為這一困擾我們的倫理問題提供了敏銳的洞察。作者認為,藝術家的道德生活不僅會影響公眾對其作品意義的解讀,而且還會影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提供了強大的情感資源,使我們能夠在藝術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復雜性,進而與不道德行為做斗爭。?因此,我們不應該回避那些失德藝術家的作品,而應該更加深思熟慮地參與其中,并且做出判斷:當藝術家有不道德言行時,應該于何時何地在藝術和藝術家之間劃清界限。
8
《賈科梅蒂的畫像》
作者:?[美] 詹姆斯·洛德
譯者:?文筠霖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大風Silent Rhapsody
出版年:?2023-11
本書于2017年改編為電影《最后的肖像》。
為詹姆斯·洛德所繪肖像是賈科梅蒂人生最后一幅肖像畫。
當我們欣賞一幅掛在畫廊墻上的畫時,我們只能看到藝術作品的成品,無法窺探藝術作品充滿神秘色彩的制作過程。每個看畫的人都想知道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人們也做出了許多努力來發(fā)現(xiàn)和描繪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方法。本書就是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生前最后一次肖像畫創(chuàng)作的完整記錄。
《賈科梅蒂的畫像》內(nèi)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