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
不同于國內其他博覽會,或立足于國際或立足于西方,藝術北京則把立足點放在了本土。立足點的不同,體現(xiàn)出各博覽會主辦方對“國際化”的不同理解。藝術北京之所以立足本土,想是參閱了“只有民族的才是國際的”的這一國際化的提法。用到博覽會上,就是說要采用西方的博覽會形式,展示中國本土藝術。從本土做到國際,是藝術北京的理想化之路。
同以往一樣,這屆藝術北京的參展商主要來自中國國內。相比往屆,這屆藝術北京的參展商的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顯然是經過了選擇,一些不怎么上檔次的參展商消失了。無論是畫廊、媒體還是出版社,都算得上是國內比較有知名度、有水準的,起碼是在危機來臨時有生命力的。相比國際二三流的畫廊、藝術家,無論對國內還是國外人士來說,一流的中國本土藝術,想必更有競爭力。面對市場不景氣,這屆藝術北京對參展商進行了參展補助,據(jù)說最高補助可達參展費用的50\%。在經濟危機條件下,如此舉措,在信心上給予了本土畫廊很大的鼓勵。而且國內三大博覽會中,唯有藝術北京看重本土畫廊,所以共患難的經歷很可能讓藝術北京與本土畫廊鞏固合作關系。在未來發(fā)展中,藝術北京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本土畫廊的支持。
求新不斷
每一屆藝術北京都會增加新內容,并預設下一步的計劃,而這一屆的藝術北京則將去年的計劃提前全部實現(xiàn)了。2008年9月,藝術北京新辟專場“影像北京”,令人耳目一新。其舉辦的論壇也以影像為題,在大趨勢上推動了中國新一輪的影像收藏熱潮。當時的計劃是,2009年4月份做藝術北京,9月份做影像北京。不過,2009年4月份的藝術北京已將這兩部分全做了。不僅如此,在“藝術北京”、“影像北京”之外,還增加了“時尚北京”,形成了這屆博覽會“三足鼎立”的局面。
“影像北京”是這屆藝術北京的最大關注點,不僅在攝影方面的參展商有所增加,此外還開辟了錄像作品專區(qū),大大完善了“影像”的概念。這一安排很好的順應了參觀者的心理取向,在影像區(qū)域,可以看到國內外參觀者的欣喜之態(tài)。因為國內還沒有專門的影像博覽會,所以這次藝術北京所整合的影像資源讓參觀者感受到了中國影像的基本面貌。“時尚北京”則不僅設立了時尚雜志展位,還設立了外環(huán)內旋形的時尚攝影作品展示,很好地將時尚和藝術結合在了一起。除此之外,藝術北京還將于今年的11月舉辦“經典北京”,這將是一個展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經典藝術的博覽會。將傳統(tǒng)藝術納入當代藝術博覽會,不能不說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藝術北京不僅逆勢而為將一年里做兩次博覽會,還將當代、傳統(tǒng)經典作品全部囊括,不能不說理想化色彩的濃重。據(jù)相關報道,11月份的經典北京也將包括中國書畫,如何將一直缺席中國當代藝術的書畫納入當代藝術范疇還真是讓人期待不已。至于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現(xiàn)場熱點
4月26日,VIP之夜,藝術北京展廳內有三個現(xiàn)場藝術創(chuàng)作:一個是入口處,紅白膠帶在地上現(xiàn)場粘成的印章圖案;一個是中軸線上,橫斷背面的小朋友涂鴉添色;再一個就是展廳后部的,展墻現(xiàn)場圖案噴印。這三個藝術創(chuàng)作,均調動了現(xiàn)場的活躍氣氛。其中,從下午5點直到10點,整個VIP專場涂鴉添色處一直都有小朋友在畫畫??上驳氖牵酝吹降亩际峭鈬∨笥?,而這次則看到了更多的中國小朋友。剛開始參予涂鴉添色的大多數(shù)都是外國小朋友,后來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小朋友加入,后來剩下的就只是中國小朋友了。讓小朋友參予其中,既是藝術北京服務理念的提高,也是美術博物館公共教育功能的挪用,不僅可以增加吸引力還可以培養(yǎng)博覽會的觀眾。
唐人畫廊展出的劉小東的《吃完了再說》無疑是全場最吸引人的作品了,這件五聯(lián)畫尺幅達到了10m×2.5m。在唐人畫廊的展示空間里,只展出了這一件作品。這幅模仿了《最后的晚餐》構圖的作品是藝術家于2007年創(chuàng)作于羅馬。側墻上還掛有劉小東創(chuàng)作過程的錄像,再加上劉小東親臨現(xiàn)場以及熱情講解,可謂作品展示的聲色并茂。路過此畫的參觀者不禁止足欣賞一番,即使是業(yè)內人士,雖熟知此畫,得見原作也屬難得。這幅畫作以其特殊的構圖、奇特的立意、專門的展示方式,以及藝術家及畫廊的號召力,成為全場最具人氣的作品。
此外,藝術北京的新調整也不少。整體格局上來說,這屆藝術北京在展廳內開辟了中軸線,中間部分是藝術圖書及休閑區(qū),前半部為當代藝術區(qū)域,后半部左為影像區(qū)域右為時尚區(qū)域,兩側為媒體區(qū),后部為休息區(qū)。局部格局來說,影像部分的錄像部分設置了方形專區(qū),時尚部分則設置了圓形專區(qū);兩側的媒體區(qū),隔板從全景式改成了三角半景式,方便了觀者的參觀,也有利于媒體之間互相觀察,使媒體展示更加開放。再者,不少媒體在媒體區(qū)設置了訪談室,開幕伊始便開始了現(xiàn)場采訪,媒體報道形式靈活及時。此外,藝術北京將藝術書籍的引入,不僅可以增加商業(yè)價值,也是傳播宣傳藝術的延伸。這一點同公共藝術教育一樣,也借鑒于國外美術博物館。
從這屆藝術北京的所呈現(xiàn)的多元面貌,可以看出藝術北京主辦者的良苦用心。其藝術理想也蘊含在各個創(chuàng)意之中,至于賦予如此多的抱負是否可以真的實現(xiàn),只能讓實踐來證明。不過,其藝術理想還是值得稱贊的。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