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空間生產考察報告·北京——曾力攝影展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作者:99藝術網專稿 2008-12-05

 

    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變動的一個主要變化,而且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深刻變化,是中國人所謂的“改天換地”。對于空間的改造與生產,既直接展現(xiàn)了歷史的變化、社會的變遷、權力的運作,也反映了各個時代中人的空間意識與空間意志的變化,以及加諸于空間的權力志向以及時代欲望。
 

    曾力是中國最重要的舞臺美術設計師之一,這次展覽將呈現(xiàn)他作為最早關注城市化進程的實驗攝影藝術家的一面。從1997年北京城郊明十三陵開始,曾力的目光從沒遠離過這個經受著劇烈現(xiàn)代化浪潮沖擊的城市。在跨世紀的十年里,中國曾涌現(xiàn)出批以拍攝城市空間(尤其是捕捉瀕臨消失的歷史景觀)為追求的攝影師,而曾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時拓展了其攝影創(chuàng)作的觀念,從而獲得獨立的藝術品質。他將視野擴大到城市的日常建筑,繼而又延伸到特殊歷史時期的工廠遺跡,正如Christopher Phillips所說的那些已經極大地失去了被嚴肅關注的中國日常生活形態(tài),通過曾力的鏡頭一次又一次被無情地照亮。
 

    北京曾經是皇權城市,也是軍紳政權的暫時的權力中心,更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中心。各個不同時代對于空間的認識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人民共和國所經歷的各個不同歷史變遷時期,給北京的空間形態(tài)打上特殊的烙印,其空間形態(tài)以及空間所呈現(xiàn)的社會心態(tài)與權力構造也各顯風貌。在如今資本與權力競相以空間為最終籌碼的時代,曾力以北京為他的空間考察的視覺取樣,以開闊的景象和細膩的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把北京這個經過歷史與權力的反復“捏/造”——“捏”合、制“造”出各種建筑與空間形態(tài)的纏繞糾結的形態(tài)呈現(xiàn)了出來。在這個城市空間里,不同空間各自割據(jù),實施不同功能,消費空間、生活空間、權力空間、歷史空間等并存不悖,即使這些空間相互間也發(fā)生功能交疊、糾纏不清的現(xiàn)象,但卻最終構成今日北京在空間生產方面的整體表現(xiàn)與面貌。因此,北京的空間結構,反映了北京特有的社會政治關系,也反映了時代的空間要求以及生產意志,而最終結果是,北京的城市空間的反空間性與反生產性,而這也許是通過曾力的攝影所給出的視覺總結。
 

    曾力鏡頭下的城市空間,往往缺乏真實感、予人此境只應這里有的“捏/造”性。他照片里的城市空間,不僅在空間上是“捏·造”的,而且在時間上也成為一種歷史性的視覺參數(shù),呈現(xiàn)出城市空間生產在社會變遷中的錯亂、慌張的步伐。而曾力的攝影,試圖以全景方式,將北京的改天換地從空間生產這個向度給出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

 

                                                                         【編輯:霍春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