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大師們也愛自拍

來源:攝影之友 2014-06-24

幾乎每一位攝影師都會為自己拍攝自拍照,就如同畫家的自畫像一般,是對自己技藝的反映與藝術(shù)風格的體現(xiàn)。尤其是女性攝影師,常常把鏡頭對準她們自己,并且扮演各種角色,以表達自我對生命的認同。在陶醉和認同的過程中,攝影師們又逐漸深入下去,將自拍轉(zhuǎn)換成一種文化批評和社會批判的重要手段。喜愛自拍的朋友們,不妨在欣賞大師作品的同時也學習一下別致的拍攝形式。



Astrid Kirchherr

阿斯特麗德·科爾什赫(Astrid Kirchherr ,1938.5.20~ )是一位德國攝影師、藝術(shù)家。她因和The Beatles的交往及她在漢堡為他們拍的照片而為人所知。1960年,Kirchherr在漢堡的Kaiserkeller 酒吧遇到Stuart Sutcliffe(當時是The Beatles的貝斯手),后來他們訂婚了。但Stuart在1962年病逝。雖然Kirchherr說她1967年以后就很少拍照,但她早年的作品在漢堡、不來梅、倫敦、利物浦、紐約、華盛頓、東京、越南等地及搖滾名人堂 都展出過。Kirchherr已經(jīng)出版了三本限量版攝影集。



Germaine Krull

著名女攝記、“攝影新視覺浪潮”領(lǐng)軍人物。



Arnold Newman

Arnold Newman(阿諾德·紐曼,1918-2006)是世界上最知名也最值得尊敬的攝影師之一,他廣為人知的“環(huán)境肖像”系列作品拍攝了許多明星以及政治名人。這系列主題主要強調(diào)被攝者與周遭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從而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Weegee

Weegee原名:Arthur Fellig,出生于1899年,他絕大多數(shù)作品由一臺4×5畫幅Speed Graphic相機完成,使用F16光圈配合1/200秒快門+閃光燈泡,固定對焦距離10英尺。

Weegee并不能算是一個藝術(shù)家,照片對他來說只是博取生計的方式,事實上,他并不像同時代的攝影師那樣擁有繪畫、藝術(shù)史或?qū)I(yè)攝影才能,他一生都在拍攝兇殺案現(xiàn)場,純粹靠出售兇殺案照片的新聞價值獲得收入,其拍攝風格也極為特殊——清一色使用閃光燈,無論是受害者的尸體還是白天衣著光鮮的名人都在鏡頭前赤裸裸地曝光,有趣的是,正是這種沒有傳統(tǒng)新聞、攝影觀念約束的拍攝方式捕捉到鏡頭前最本質(zhì)的人性表露,“用閃光燈剝掉人們的外衣”。

Lisette Model(1901-1983)

莉賽特·莫德爾幼年時代學習音樂和鋼琴,是阿諾德·勛伯格的得意門生。她的母親于1926年攜帶著兩個女兒離開維也納,前往法國定居。她們先是住在巴黎,后來又搬到了尼斯。在巴黎的那段日子,莫德爾繼續(xù)學習音樂和鋼琴,還開始練習繪畫。她從姐姐那里學習了攝影技巧,還在遠離攝影工作室的大街上實踐攝影。早在1933-1934年期間,她徹底放棄了音樂和歌唱,全身心地投入了職業(yè)攝影的事業(yè)。在法國期間,她的首批攝影主題是流浪音樂藝人、乞丐、生意人、中產(chǎn)階級等,她寧愿為這些人沖印、剪裁相片。

1940-1947年期間是她的多產(chǎn)年份,在這段期間她最喜愛的題材就是這座城市。1951年,她開始在紐約的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書,直到她逝世。該學校于1981年授予她藝術(shù)教育博士的稱號,因為她的學生中包括黛安娜·阿巴絲(Diane Arbus)。



Bill Brandt

1925年開始自學攝影,4年后赴巴黎投師攝影家曼·雷門下。這個學徒時期雖然只有數(shù)月之久,卻影響了他 的一生,布蘭德就是從曼·雷身上覺察到超現(xiàn)實主義在影像表現(xiàn)上有莫大的啟示作用,它可以泄露自我壓抑下的潛在意義,而照相機就是最佳的捕捉利器。

1931年起以自由投稿方式在倫敦為《插圖周刊》、《圖片郵報》等從事社會紀實攝影。自1945年起至去世前,一直以自由投稿人身份活躍于攝影界。1977年被倫敦皇家藝術(shù)學院授予榮譽博士稱號。



Annie Leibovitz

安妮.萊博維茨,美國著名女攝影師?!睹麍觥冯s志的御用大牌,是世界上報酬最高的攝影師之一,被評論家們稱為“攝影師中的左拉”。她以其獨特的人像攝影風格而聞名于世。她第一個在著名的美國史密森學會的國家畫廊舉辦影展的女攝影家。



Helga Paris



Susanne Schapowalow



Stanis?aw Ignacy Witkiewicz



Tom Palumbo



Willy Ronis

維利·羅尼(WillyRonis,1910年8月14日-2009年9月12日)著名法國攝影家。1910年8月14日誕生于巴黎。家父是來自敖德薩的猶太攝影師,母親是來自立陶宛的鋼琴教師。少年羅尼傾心音樂,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作曲家。后來入伍從軍。1932年復員后因父親得癌癥,羅尼不得不中斷小提琴的學習,掌管起家庭照相館業(yè)務。1949年父親病故后,羅尼關(guān)閉家庭照相館,加入Rapho攝影社,開始他的職業(yè)攝影師的生涯。羅尼自五十年代在阿維尼翁和馬賽等地的藝術(shù)學院執(zhí)教。1953年羅尼和亨利·卡蒂爾-布雷松等五位法蘭西攝影師的作品在紐約市曼哈頓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展出。1979年羅尼榮獲法國教育部頒發(fā)的攝影藝術(shù)金獎。羅尼是美國生活雜志的第一個法國攝影記者。羅尼從事攝影近半個世紀,專門拍攝法國人民,特別是首都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羅尼喜愛的照像機是法國出產(chǎn)的的萊卡–FOCA 35毫米照像機。



Uwe Ommer

尤維·奧莫(Uwe Ommer,1943—)在1962年還很年輕的時候?qū)z影入迷,當時他移居巴黎,從攝影家的助手開始。僅僅幾年以后,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拍攝時裝和廣告。很快他的作品在巴黎得到了承認之后,奧莫開始在當?shù)氐漠嬂日故咀髌?,并且?979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是個人的作品和廣告作品的選集。在以后的幾年里,他推出五本新的作品集。2002年,奧莫獲得了皇家攝影社團的終身成就獎。他的重要作品集包括《黑人女性》、《亞洲女性》、《穿越》以及《1000個家庭》。



Peter Keetman

德國著名攝影師,1916——2005.



Sally Mann

Sally Mann,美國女攝影師,1951年出生于弗吉尼亞,獲美國霍林斯學院碩士學位。她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敘事性和紀實性,充分體現(xiàn)了攝影的特性和記錄的本質(zhì);拍攝的手法和她要表達的情感非常貼。



Ilse Bing

女攝影家伊爾塞·賓(Ilse Bing,1899—1998)留下過一幅很著名的和照相機在一起的自拍像——《和徠卡在一起的自拍像》(1931),成為她最為重要的圖像之一。有評論說,攝影家所面對鏡面的自拍,是一次極需勇氣的挑戰(zhàn)。當照相機的取景器面對新的鏡面時,就是一個混合著不同平面空間的理念,它會對拍攝者和被攝者產(chǎn)生不可名狀的壓力。在這幅照片中,賓不僅自己面對鏡面,而且通過側(cè)面的一面鏡子,產(chǎn)生了雙重的反射效果,同時也使“徠卡女王”的徠卡相機形成了兩個不同的視覺空間造型,并向兩個不同的方向構(gòu)成強大的張力。她和照相機的鏡頭構(gòu)成了多重的目光視點,令觀眾在面對這幅照片時也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不知是迎合哪一重視點才好。我們還可以從這幅照片上發(fā)現(xiàn),女攝影家在拍攝時的眼睛和照相機并非接觸的,是保持一段距離的。因此不僅在拍攝者和被拍攝者之間是有距離的,攝影家和照相機之間的距離,也必須是由一種被稱之為“凝視”的東西連接的。這樣的一種凝視就是一種張力,這樣一種張力也就是令人激動的神秘因素所在。



E.O. Hoppe

E.O.Hoppe是英國著名攝影大師,曾為達官政要及名人拍攝人像而聞名全球。



Jeanloup Sieff

1933年:11月30日,出生于巴黎一個波蘭裔的家庭

1945-54年:14歲起開始業(yè)余攝影生涯。中學畢業(yè)后在法國沃吉亞學校(I’école Vaugirard/Paris)和瑞士維衛(wèi)學校(I’école de Vevey/Suisse)學習攝影

1950年:作品首次被發(fā)表在Photo Revue雜志上

1954-55年:在巴黎成為自由攝影師,主要從事報道攝影

1955-58年:為Elle雜志從事報道攝影。后從Elle雜志離開后,加入瑪格南圖片社(Magnum)。在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地從事報道攝影。

1959年:退出瑪格南。獲得Prix Nipéce獎項的榮譽

1959-61年:成為自由攝影師

1961-1965 年:前往紐約居住,成為時尚攝影師,為歐美許多時裝時尚雜志工作。這一期間,幾乎所有歐美的時尚雜志都可有他的作品出現(xiàn),包括Look、Harper’s Bazaar、Esquire、Glamour、Vogue、Twen、Queen等

1967年以后 :離開紐約回到巴黎。除時尚攝影外,還在出版、廣播、電視等領(lǐng)域有諸多貢獻。在世界各地舉辦過攝影作品展

2000年:9月20日因癌癥病逝,享年66歲。



René Groebli



Hannah Höch



Robert Doisneau

羅伯特.杜瓦諾Robert Doisneau(1912-1994),法國人文主義攝影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法國攝影界和布列松堪稱為一對并駕齊驅(qū)的大師。這兩人的攝影都以紀實為主,但風格卻迥然不同。布列松經(jīng)常云游四海,作品比較深沉嚴肅,關(guān)心各地民族疾苦。杜瓦諾則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chuàng)作基地,喜歡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風趣的瞬間。



Herman Leonard



Frank Horvat

Frank Horvat是早期時尚攝影的大人物。鮮為人知的是,他是從新聞報道攝影轉(zhuǎn)到時尚攝影。當這個意大利人50年代輾轉(zhuǎn)來到巴黎的時候,他和布列松、卡帕混了一段時間,也拍了很多紀實類的片子。直到1958年《Elle》給了他第一單時尚拍攝的任務。從此發(fā)跡,一發(fā)不可收拾,做了30年的時尚攝影,那個年代很多時尚頂級品牌都請過他。



Irving Penn

Irving Penn,1917年6月16日生于美國新澤西,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1943年,他開始為時尚雜志工作,拍攝過超過150張封面以及不計其數(shù)的時裝大片,是名副其實的將商業(yè)攝影和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典范。

在Irving Penn的私人肖像拍攝項目中,他近乎刻意地不使用任何輔助工具,只使用最簡單的照明條件,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和背景,賦予照片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微妙質(zhì)感。

2009年10月7日,Irving Penn逝世于紐約家中,享年92歲。



Abe Frajndlich

Abe Frajndlich,一個“拍名人”的攝影大師,1946年5月28日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目前居住在紐約。2011年出版了作品集《Penelope’s Hungry Eyes》。



Ugo Mulas



Robert Capa

羅伯特 卡帕(Robert Capa),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達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筆名。他17歲時就立志要當攝影家,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戰(zhàn)地攝影記者之一。在柏林大學求學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訊社做暗房工作,后到巴黎當記者。由于他的攝影作品受到一家攝影雜志社的重視,他便被委派到戰(zhàn)地進行采訪。馬格南圖片社創(chuàng)人之一。



Sue Ford



Claude Cahun

超現(xiàn)實主義女性攝影家,女性自拍攝影的先驅(qū)。



Christer Strömholm



Dennis Hopper

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1936.5.17—2010.5.30) 好萊塢著名電影演員和導演?;翮?8歲時到好萊塢發(fā)展。1955年,他因參演反映青少年反叛現(xiàn)象的影片《無因的反抗》而嶄露頭角。1969年,霍珀與他人共同創(chuàng)作、執(zhí)導并主演在美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逍遙騎士》。1986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翮暌簧渤鲅萘?50多部影片和電視劇。他還參演了越戰(zhàn)題材的《現(xiàn)代啟示錄》和驚悚片《藍絲絨》等著名影片。2010年5月29日因前列腺癌去世,終年74歲。



Bert Stern

Bert Stern, 1939年出生于紐約,他的攝影功夫完全是自學而成的。1953年起他成為一名商業(yè)時尚攝影師。Bert也是在當時最早將彩色攝影使用在報紙廣告上的攝影師之一。而他的作品則充滿魅力,浪漫主義與優(yōu)雅。曾經(jīng)有位出版商說過:“如果你想被像機和一個能愛上所有拍攝主題的人所誘惑,那么就去找Bert Stern吧。”
 



André Kertész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