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最是無聲——李亞先生珍藏及遺作展”亮相新保利大廈(圖)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小水整理 2014-10-29
2014年10月29日下午3點,由保利藝術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最是無聲——李亞先生珍藏及遺作展”在新保利大廈云樓15層開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陳履生先生、保利藝術博物館館長萬利群先生、李亞先生家屬等人出席了開幕式并作了精彩的即席發(fā)言。

陳履生在發(fā)言中強調,把藝術史還原為本來的藝術史而不是帶上有色眼鏡去挑剔,是今天的藝術史書寫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他同時高度贊揚了保利藝術博物館能在市場標準之外發(fā)現(xiàn)和重估漸被遮蔽的藝術家的眼光和魄力;萬利群則從整體上對李亞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的地位作了客觀的認識和詮釋;李亞先生的女公子李娜在發(fā)言中回憶父親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不易,并特別提到其代表作《花開十里小蜂忙》(后改為《油菜花》,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是在無數(shù)次寫生的基礎上數(shù)易其稿才完成的。

此次展覽共展出曾被譽為“江蘇花鳥第一人”的藝術家李亞所珍藏的書畫、書法精品及其藝術創(chuàng)作百余件。所展出的作品不僅包括李亞先生舊藏的傅抱石、潘天壽、錢松巖、林散之等人作品,完整再現(xiàn)他與同時代藝術家的交往與切磋;也呈現(xiàn)出李亞先生各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囊括山水、花鳥、人物等多種題材,力圖還原和重現(xiàn)他一生的藝術追求。

李亞,這位曾經被譽為“江蘇花鳥第一人”的理論創(chuàng)作全能藝術家,由于種種原因,一直被淡出藝術圈的視野。北京保利拍賣季拍部總經理羅漢松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李亞以及他同一時代的藝術家群體實際上可以視為齊白石第二,而作為一個藝術整體,他們甚至就是新時期的“齊白石”。同樣,這一藝術家群體之所以能如此,是在齊白石的基礎上,將已經由齊白石下移的傳統(tǒng)的審美重心再次下移,并由此構建一種新的審美意象體系,以符合和表現(xiàn)某一特定的歷史時代——這是古人所謂“知人論世”的評判法。這種下移直接以“勞動人民(一個帶有嚴重階級性色彩的名詞)”為面向,直接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為審美對象——毫無疑問,李亞是其中用力最深的之一。他的名作《花開十里小蜂忙》(后改《油菜花》)、《雨后》(即《送肥》)、《綠蔭深處云朵朵》、《萬千雛鴨鬧春江》等,或歌頌勞動生活,或表現(xiàn)勞動本身,均是如此;而《花開十里小蜂忙》則是中國畫史上首次將油菜花這種最底層的“農”事對象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納入意象庫中。

提起李亞先生的藝術觀,羅漢松寫到,“他曾將自己的作品風格劃分為數(shù)個階段:超寫意、狂寫意、純寫意和心寫意,并論證各階段契合之特征。不過,綜合來看,李亞先生的主張其實是基于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前提:書畫同源。在他的認識中,書畫既然同源,那么到一定高度后,書也就是畫、畫也就是書。姑且不論這種比前人更進一步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否確實符合中國書畫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從“書畫同源”之中推索出這一看似相當超前的認識,自也是有足夠的遠見了。”

他還指出,此次展覽的舉辦是出于盡量還原藝術史的初衷,同時也是對僅僅被定位于市場交易中介的拍賣公司的藝術史角色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界定,希望能通過作品的展示和拍賣,把這些逐漸被淡忘的藝術家重新拉回他在藝術史中本應屬于他的地位。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3日,展覽地點為新保利大廈云樓10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