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99藝術| 臺北“水墨現(xiàn)場”——站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尋水墨藝術新可能

來源:99藝術網 大Z采訪 琦曄整理 2019-01-25


INK NOW水墨現(xiàn)場開幕日嘉賓合影

首屆“水墨現(xiàn)場”展博會于2019年1月18日至21日在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成功舉辦。

展會的空間設計從開始就有別于一般藝博會的單點透視西式空間規(guī)劃,創(chuàng)辦人許劍龍?zhí)匮ㄖO計師劉冠宏以中國園林造景概念為基礎,用黑白薄紗分割空間,為參觀者打造一個曲徑幽明的中式空間。為了突出本次展會“不止于藝博,無窮于水墨”的這一理念,除了最直觀的空間設計,在展品的選擇上也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角度去看待水墨,以水墨精神為核心,從傳統(tǒng)紙本、攝影、雕塑、裝置到人工智能,最大程度地探索水墨藝術的新可能。人工智能水墨山水畫的面世,更標志著水墨文化已邁向全新里程。


INK NOW“水墨現(xiàn)場”展博會

InkNow是許劍龍在香港成功創(chuàng)辦并策劃三屆水墨藝博后的承接,更是突破,區(qū)別于水墨藝博,InkNow致力于成為一個更為國際化的平臺,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性,水墨藝術的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因此“水墨現(xiàn)場”不僅整合全球的水墨資源,包括藝術家、藏家、藝術機構等,更聚焦學術與市場,通過線下展覽、線上平臺、學術出版等多種方式不斷打開水墨的新局面,促進不同地域水墨藝術資源的交流。

本次參展的畫廊共21家,當下專門從事水墨藝術的畫廊并不多,但這四天的銷售數(shù)字仍較為可觀,臺灣的采泥畫廊、高士畫廊、意識畫廊、香港的港漢雅軒、許劍龍創(chuàng)辦的3812畫廊、上海的言午畫廊、北京的太和藝術空間、日本的思文閣等均取得了重要的成交。盡管目前的藝術市場仍然以西方為主流,但InkNow的存在就是逐漸改變一味跟從西方的局面,培養(yǎng)對市場水墨的藝術認知,使其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喚醒水墨藝術以及東方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水墨現(xiàn)場

99訪談

INK NOW“水墨現(xiàn)場”展博會創(chuàng)辦人及主席許劍龍先生


INK NOW水墨現(xiàn)場展博會創(chuàng)辦人及主席許劍龍

99藝術網:2015年,您在香港推出了全球首個當代水墨藝術博覽會,2019年,您又開創(chuàng)了首屆“水墨現(xiàn)場”展博會,作為創(chuàng)辦人您的初衷是什么呢?

許劍龍:這是我在香港的一些想法跟理念的延續(xù),過去三年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基礎,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三年的計劃,希望把大中華圈的水墨資源整合或者是把當代水墨推廣到一個大家認知的程度。如果未來還將繼續(xù)進行,我在思考究竟怎樣可以打破既有的局限和面對變化的市場。

我覺得不論是做西方當代藝術還是水墨,對于市場的發(fā)展必須要有敏感度。我希望可以繼續(xù)做博覽會,因為自己還有一種責任感在里面,所以就開始想怎么樣把既有的一些想法打開。首先我就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水墨現(xiàn)場”,現(xiàn)場“now”這個字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去理解,把既定的局限性拉開,現(xiàn)場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可以是現(xiàn)在這個時空,也可以是現(xiàn)在這個現(xiàn)場。


大象藝術空間館


日本思文閣畫廊 小泉智英作品

但是我希望把這個時間跟空間變?yōu)橐环N無界限,所以我來到臺灣,InkNow的未來好像水墨的流動,從臺灣出發(fā)流回香港、上海、北京,甚至透過線下空間、網絡、媒體、出版等不同媒介,把我們的理念或者活動推送出去。不止是在展博會期間,而是一整年度大家一起以不同的主題形式,與不同的機構合作,推廣我們“水墨現(xiàn)場”要介紹的藝術家和畫廊。

所以我就提出了“不止于藝博,無窮于水墨”這個口號,就是希望以一個新平臺,一個新想法,一個新營運方法把當代水墨的推廣工作變得更多元、更立體、更有彈性。


涵藝術李厚作品

99藝術網:您說希望把“水墨現(xiàn)場”的時間跟空間變?yōu)橐环N無界限,賦予博覽會流動性,那第一站為什么會選擇臺北,要從這里出發(fā)呢?

許劍龍:雖然我們都是同一個東方根性,但是因為很多地緣歷史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不同,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里,每一個城市的水墨都有自己的特性,也有它的差異性。所以我希望打破自己在香港建立的東西,把自己放到別的城市,從而整合大中華藝術資源。拋開了在香港的資源,我們就可以去認識甚至于和不同地區(qū)的水墨藝術資源交流。藏家也可以看到來自全球的水墨藝術家。不僅打開了學術討論的可能,藏家的眼光也打開了。


采泥藝術


意識畫廊項目徐永進香禪室

99藝術網:和其他地區(qū)比較的話,您覺得臺灣當代水墨市場的現(xiàn)狀如何?地域文化的差異性是否有體現(xiàn)?

許劍龍:臺灣有很多年輕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水墨,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跟大陸、香港確實有一種區(qū)別,他們選擇的主題、整個藝術品的體量、表達的語言、經驗都很不一樣。

因為生活的背景不一樣,地域文化的差異還是有的。比如很多香港的水墨藝術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大部分與香港城市生活相關;同時也有一些諸如像黃宏達這樣的香港藝術家,他是創(chuàng)作人工智能想水墨藝術家,把一個水墨放到另外一個語境下去看水墨的創(chuàng)作,我相信“水墨現(xiàn)場”會讓大家有很多思考或是欣賞水墨的新體驗。


香港藝術家黃宏達的人工智能水墨作品


黃宏達人工智能水墨藝術作品

99藝術網:地域文化的差異體現(xiàn)在水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那您作為創(chuàng)辦人,關于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和畫廊的挑選標準是什么呢?

許劍龍:現(xiàn)在真正從事水墨藝術的畫廊沒有很多,大家都是一窩蜂地跟隨西方,但是我相信水墨市場的潛力,只是我們需要去培養(yǎng),局面可能會慢慢改變。在招展的時候,我真的不可能像西方當代藝術博覽會有那么大的基數(shù),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水墨畫廊給我做選擇,一些畫廊里面有一到兩個水墨藝術家,這個也是我們的目標對象,從策展的角度去邀請一些藝術家和畫廊,兩方面一起進行,做一個橋梁,這樣子我覺得會比較實際一點,也比較適合我們自己本身的狀態(tài),不論是規(guī)?;蚴俏磥淼陌l(fā)展,都需要做現(xiàn)實的分析。


許劍龍創(chuàng)辦香港3812畫


3812畫廊李磊作品

西方當代藝博會的運營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值得參考,同時我們還要推廣自己的水墨藝術認知,不要隨波逐流。從國際市場來看,水墨還有很多東西要做,但必須從最基本的審美入手,學會欣賞藝術本身,在學術內容上進行市場的整體建構,這一定是個長期的過程。我還是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有人會不認同我的說法,但我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


水墨現(xiàn)場空間設計圖


水墨現(xiàn)場空間設計1


水墨現(xiàn)場空間設計2

99藝術網:關于策展空間的布置,您特別邀請了建筑設計師劉冠宏先生以中國園林為藍本,打造了別具一格的展覽空間,關于這點您是怎么考慮的呢?是想與西方做一個切割嗎?

許劍龍:首先我想建立一個東方根性的當代表現(xiàn),這次INKNOW的理念“不止于藝博,無窮于水墨”,從現(xiàn)場的空間設計開始我就要把這個想法表達出來,讓參觀者有一個新的體驗。如果我繼續(xù)做“水墨現(xiàn)場”這個平臺,不可能完全復制西方,現(xiàn)在大部分亞洲的藝博會都是復制。既然做水墨,就要把水墨的精神,水墨的可能性,水墨跟現(xiàn)在生活的關系拿出來跟大家討論,不要閉門造車。所以這次我們以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留園”的建筑與空間設計理念提煉出全新的策展方向,把6000平方米的空間,納須彌于芥子;把“一池三山”、“留園三峰”等園林造景概念,化為觀賞者可以感知的時尚展覽空間,充分表現(xiàn)了我們“不止于藝博”的成立宗旨。


“水墨現(xiàn)場”學術論壇

99藝術網:“水墨現(xiàn)場”今年在臺北起步,剛才您也提到今年它的下一站是上海,關于整個展博會您的規(guī)劃是怎么樣的?每年辦一屆還是說一年會走不同的城市?

許劍龍:一年會走不同的城市,每個城市有不同的面貌,因為合作的機構不一樣,場地也不一樣,所以在表現(xiàn)形式上也會不一樣,這樣子的話可以推動水墨的多元化,大家每次探討的主題不同,我們要傳遞的整個策展的態(tài)度和感覺也不同?,F(xiàn)在的市場在講兩大兩小,兩大就是臺北當代跟水墨現(xiàn)場,然后兩個小的HotelArtFair,首先感謝大家認同我,如果市場也認同的話,我希望每一年都可以辦。

99藝術網:感謝許先生的分享。

更多展會現(xiàn)場


吳冠中 《清奇古怪》


曲磊磊作品


上海言午畫廊賈寬作品


意識畫廊徐永進作品


義之堂展覽項目“流變與生發(fā)”1


義之堂展覽項目“流變與生發(fā)”2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