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秋拍在昨天落下帷幕,蘇富比今年的最新舉措——10月4日晚舉行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并沒有使此次秋拍更讓人耳目一新,而是延續(xù)了9月17日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會成交率65\%的頹勢,全場47件拍品成交率僅為59.6%,成交總額為1.17億港元,距離先前的拍賣估價2.45億港元相差甚遠。
蔡國強作品 《天空中的鷹、眼睛和人們——人》
張曉剛作品 《血緣: 大家庭一號》
奈良美智作品 《北極光》
廖繼春作品 《西班牙古城》
岳敏君作品《天空》
但該場成交價的前三名依然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其中張曉剛早期油畫作品《血緣:大家庭一號》以2306萬港元成交,蔡國強2003年作品《天空中的鷹、眼睛和人們——人》(八屏作)拍了1746萬港元,王沂東的《鬧房No.2——吉祥煙》以及劉野的油畫《無題》均以1298萬港元成交。
蔡國強2003年作品《天空中的鷹、眼睛和人們——人》是一幅記錄一次定點瞬間事件“第六十號項目:天空中的鷹、眼睛和人們”的大型火藥作品。該項目是蔡國強應邀在埃及的西瓦地區(qū)進行的。西瓦原是一個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綠洲地區(qū)。在蔡國強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一直對過去癡迷,不斷尋求一種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與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現(xiàn)狀溝通的方式,而西瓦為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場所。作品表達了一種對于人類在宇宙生存位置的動態(tài)想象。這幅折疊屏風式的火藥畫(230×620厘米)更是與中國傳統(tǒng)折疊屏風一脈相承?;馃圹E的深淺色調也與中國水墨畫中墨色的濃淡變化相似。
但是“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估價一兩百萬、三四百萬港元的東南亞當代藝術作品受到了追捧。當代東南亞藝術及當代菲律賓藝術都創(chuàng)下了新紀錄,許多印度尼西亞藝術家如阿凡迪(Affandi)、米斯尼亞迪(Masriadi)、蘇華格(Suwage)及沙普塔拉(Saputra)等都刷新了個人紀錄。
藝術大家撐場面的狀況同樣也出現(xiàn)在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中。雖然趙無極、朱銘、吳冠中的作品均拍出了不錯的價格,只是整體成交率為35.4%。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部主管李亞俐表示:“本次拍賣中的買家表現(xiàn)甚為謹慎。”
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主管林家如認為,蘇富比過去5年增長迅速,2007年總成交額已增長至1.94億美元,故如本次拍賣成交之放緩不為出奇;另本次拍賣中部分拍品之估價也過分樂觀。當代藝術的價格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一線藝術家好的作品會繼續(xù)打破紀錄;二、三線的藝術家,其作品價格會趨于平穩(wěn)甚至下跌,這往往和他們的創(chuàng)作路線有關,因為有的藝術家在不斷地復制自我;而新的藝術家則不會受到影響,甚至受到追捧。她強調中國當代藝術可謂舉足輕重,會長期看好,雖然短期會有起伏波折。買家雖然趣味不同,但幾乎是同一類群體,年齡在45-60歲。其中臺灣買家追價很兇,最近以來高價買進的大多是臺灣買家。
7日上午舉行的香港蘇富比腕表拍賣總成交額高達4757.475萬港元,刷新了香港蘇富比歷年來最高鐘表拍賣總成交紀錄。
國內秋拍馬上就要來到,經濟調整的陰影已經從先行一步的香港蘇富比秋拍彌漫開來。
【編輯: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