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如今誰還公開宣講“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語,估計女權主義的擁護者將緊隨其后便到。在藝術界,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不管是古典還是近代,女性藝術家的數(shù)量和影響力始終是屈指可數(shù),能留下名的更少得可憐,這并不是女性沒有創(chuàng)作才能、畫不出好的畫,而是整個社會對其的壓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特性始終將女性放在了低層、委婉、不善于表達的位置。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乏一些另類和翹楚,無論是對生活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那些風流往事都叫人拍手稱絕。如果還言“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下面的這些女性簡直“傷風敗俗”、“無品”既“無德”:
輾轉(zhuǎn)于各大師間 模特還是情人
瓦拉東和羅蘭珊一直是西方藝術中的話題人物,兩人與藝術大師們說不清的關系,加上從模特到畫家的身份轉(zhuǎn)變,兩人先后見證了西方近代藝術的黃金時代,無論在藝術史,還是八卦藝術史中都占有絕對性的位置。
瓦拉東
都說巴黎的男子厲害,而巴黎的女子也不簡單。瓦拉東,一個巴黎女人,曾讓無數(shù)超級大牌藝術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被雷諾阿時代的藝術家們稱為“蒙馬特情人”。不僅是雷諾阿、德加、勞特雷克等大師的御用模特,更以情人身份相伴左右。但關鍵的是,模特的身份只是她畫家的基石,在與各位大師的相處后,她居然自學成了一名女畫家。
雷諾阿以瓦拉東為模特所畫作品
16歲之前她經(jīng)歷了輟學、打零工,后來廝混在藝術家云集的黑貓酒館,與象征主義繪畫大師夏凡納相遇并成為其御用模特;再由夏凡納將介紹給了雷諾阿;無疑,雷諾阿對瑪麗很是著迷。他的許多肖像畫與裸體畫,統(tǒng)統(tǒng)都是瓦拉東的身影。
瓦拉東作品
22歲在認識勞特雷克后,瓦拉東將名字由原來的瑪麗-克萊曼蒂娜·瓦拉東改為蘇珊娜·瓦拉東,并開始以畫家的身份正式踏上藝壇。在繪畫有一定水準之后,在雕塑家巴什米羅的提議下,瓦拉東帶著畫作去到了德加的住所,這個綽號“老熊”,極其吝嗇,對待畫作一絲不茍,同時對人批評不留顏面的長者,也因蘇珊娜的天賦而震驚不已。辭別之際,他向她伸出了手:“您跟我們是一類人。”不久,蘇珊娜與勞特雷克就嫁娶問題激烈爭執(zhí),并與之決裂。她繼而成為了德加的門徒……
羅蘭珊
像瓦拉東這樣在模特、大眾情人、乃至在“妓女”的邊境上游蕩的姑娘,整個巴黎雖還有不少,但最后能成為蘇珊娜·瓦拉東的也是有瓦拉東一個。而其后輩羅蘭珊,卻是以另外一種姿態(tài)游走在巴黎的藝術圈中。
羅蘭珊筆下的香奈兒
羅蘭珊相比與瓦拉東要小清新得多,羅蘭珊常常出沒于那個被稱為“黃金時代”文藝圈子的聚會,被那群有著畢加索、布拉克的群體稱呼為“筆下牝鹿”,更是文學大師阿波里內(nèi)爾的情人,與畢加索、布拉克、藤田嗣治、莫迪里阿尼的相交,奢華和浪漫的相隨使得她對于繪畫有著自己的語言。羅蘭珊筆下只畫柔美的女性,即使因為戰(zhàn)爭、叛國罪等原因逃離異國,畫中的人物也始終保持女性粉色的美好。即使外部戰(zhàn)爭非議不斷,她都執(zhí)著于自己的美好世界,有點烏托邦,也可以稱其為桃花源。
誰說女子亞于男
相比于瓦拉東和羅蘭珊都是以女性自身的魅力在藝術圈占有一席之地外,加布里埃·香奈兒與弗里達卻以相反的方式訴說著不一樣的女性:
香奈兒
第一件女性西裝的發(fā)明者加布里埃·香奈兒,18歲時長相出眾:苗條、黑發(fā)、黑眼睛,膚色健康。她曾是夜總會的一名歌手,白而天是個縫紉工。她給自已取了個藝名“可可(Coco)”,是“coquette”的縮寫,在法國是情婦的意思。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她真的成了一個情婦,和她的情人耶田·巴桑生活在一起。
身穿女性正裝的香奈兒
1910年,Coco在巴黎開設了一家女裝帽店子 ,憑著非凡的針線技巧,縫制出一頂又一頂款式簡潔耐看的帽子。隨后她便進入了自己的設計生涯,20世紀二十年代,Chanel設計了不少創(chuàng)新的款式,例如針織水手裙、黑色迷你裙、樽領套衣等。而且,Coco從男裝上取得靈感,為女裝添上多一點男兒味道,在二十年代女性只會穿裙子。她又一改當年女裝過份艷麗的綺靡風尚,例如,將西裝褸 加入女裝系列中,又推出女裝褲子。這一舉動讓其大獲成功,更讓她超越了其他設計名師。
香奈兒電影劇照
Coco對時裝美學的獨特見解和難得一見的才華,使她結交了不少詩人、畫家和知識分子。她的朋友中就有抽象畫派大師畢加索、法國詩人導演尚.高克多等。一時風流儒雅,正是法國時裝和藝術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在服裝上敢于突破的行為,讓其在生活中也難以保守。情人的不停更換、間諜身份的猜疑、法庭的審判等都讓這位新時代的女性充滿了各種神秘的魅力。
弗里達
在弗里達的繪畫中,始終有著很強的男性味道,這可能和她雙性戀的取向有關。她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蕩婦,她勾引她看上的每一個人。她和數(shù)不清的人們發(fā)生過關系,只要他們著名且長得漂亮,不管男女。在她眼中,男性本有的雄性也不外如此。
弗里達自畫像
弗里達是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喜歡追求“驚奇和特殊”,會穿著華麗的墨西哥民族服裝、戴著絢麗的頭飾與耳環(huán)走街過市,毫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她是美麗的,甚至“稍有瑕疵也恰好增添了她的魅力”。兩條幾乎連成一線的濃眉,上唇還微微有些胡子,這都是她最著名的特征。她纖小而熱烈,有眾多有名的男女情人和仰慕者,曾經(jīng)一度和托洛茨基是極親密的朋友,接受過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而在她的情感生活中占據(jù)主宰的,還是她的丈夫——墨西哥著名壁畫家迪戈·里維拉。“他們的每一次冒險,他們的愛、爭吵及離婚、復婚”,都成為公眾關心的話題。
東方獨韻的大家閨秀
丘堤
相比于西方女性在藝術文學史上的強硬、反抗姿態(tài);中國女性相對來講要含蓄得多。她們沒有西方瓦拉東、香奈兒那種底層生活經(jīng)歷,其大多數(shù)皆出自名門,或文化世家,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大家閨秀。其中頂多出個如潘玉良、陸小曼、張愛玲等有著現(xiàn)代行為思想的人,但相比于西方瓦拉東等人在“叛逆”上還是微弱一點。但也是這種大家閨秀的素養(yǎng),使得中國女子的作品中有種特有的“矯情”。
丘堤靜物畫
丘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丘堤原名丘碧珍,少女時期就熱情追求新文化新藝術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福建女子師范后曾帶頭剪去老式發(fā)髻。上海美專畢業(yè)后與林默涵等人同在日本留學,回國后進入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她的畫風接近后印象派諸家,洗練、大膽,富于個性特色。
丘堤靜物畫
丘堤的靜物畫委實動人;問則原因或許是畫面所散發(fā)的韻味,有點像繪畫界的林徽因,大氣、干凈、含蓄、高傲且雅致。少了潘玉良與關紫蘭畫中的野性,多了份內(nèi)斂。畫中靜物自然流露出物體本有的屬性,不加掩飾、更無刻意,恰當好處的反應在畫面中,多了份繪畫感。用筆不溫不火,極少受情緒影響,畫中靜物無論何時都安穩(wěn)自得,如同一位大家閨秀,無論周遭怎樣遷移變幻,其都保持自身應有的氣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