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削弱政治特征,但是我絕對不會削弱中國特征”
即將跨入不惑之年的藝術家盧昊,是中國當代前衛(wèi)藝術中最早獲得國際聲譽的藝術家之一。1998,他揉雜建筑、生活方式和政治等命題創(chuàng)作而成的《花鳥蟲魚系列》,使他一舉成名,也使他迅速成為國際知名大展的??汀7喴幌滤恼褂[履歷,發(fā)現(xiàn)令眾人神往的威尼斯雙年展、圣保羅雙年展、伊斯坦布爾雙年展、里昂雙年展、上海雙年展、釜山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等國際大展都在他的展覽履歷上。驚嘆之余,也不免好奇,是什么讓他閑庭信步于國際大展?本刊記者在盧昊于北京公社舉辦最新個展《風景》之際,對他進行了專訪。
尋找當代社會的“風景”
看到《風景》這個展覽名稱,你會想到什么?歐洲的風景畫?中國的山水畫?那當你步入北京公社的展廳時,你一定會很失望。當然也可能會很驚奇:原來這些東西也可以是“風景”?!服裝店里擺放的帽子、鞋子、襪子、領帶、褲子,雜貨店里整齊擺放的飲料、餅干、音響等日用品,被盧昊以近乎超寫實的形式挪到了畫面上,構(gòu)成了盧昊眼中的“風景”。“很多人都想不到《風景》展上的作品會是這個樣子。但是,我畫得這些東西是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我們?nèi)コ?、購物中心,都會見到這些東西,我覺得這些物品在當下社會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風景。在古代社會,文人們根據(jù)他們那個時代的風景,描繪出來的景象,構(gòu)成了古代的風景。但是,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自然界,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我希望從這種改變中,為所謂的風景找出一種新的可能性。我這批作品就是在尋找這種可能性。”
展覽作品逼真,近似圖片,但卻又不是圖片。“如果用圖片的形式把一個東西直接挪過來,中間如果沒有技術分析轉(zhuǎn)換的話,藝術家自身的參與度就很弱,作品的表現(xiàn)力也很弱”。于是,中央美院國畫系畢業(yè)的盧昊就拿起了老本行,用國畫中界畫的表現(xiàn)手法,在絹上以近似圖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試圖“欺騙”觀眾一回。
“我的作品和旅游紀念品不同”
從盧昊的成名作《花鳥蟲魚系列》,到《消失的家園系列》,再到最近的《風景》,我們明顯得看出,中國式的政治符號正在他的作品中悄悄隱退。在《花鳥蟲魚系列》中,中國象征性的建筑物體現(xiàn)出很強的政治特征;而在《消失家園》中,則把中國符號縮影到北京胡同,政治特征不再那么強烈;到最新的《風景》中,已經(jīng)幾乎看不到政治的影子。“我是在有意識的淡化政治因素?,F(xiàn)在,政治已經(jīng)被作為一個符號,被廣泛得販賣。這時,我覺得政治符號非但不能強化作品,反而能削弱作品的表現(xiàn)力。既然被削弱了,那我還不如直接從形式上淡化它?,F(xiàn)在很多以政治符號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上講,它們和琉璃廠、長城旅游點賣的紀念品沒有什么太大區(qū)別。我刻意削弱政治符號,因為我感覺我的作品和旅游紀念品還是有差別的。”
“中國人應該用中國的形式玩當代藝術”
在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竭力回避中國文化的時候,盧昊卻在其作品中始終以中國文化為主線,從最初的《花鳥蟲魚》,到《長卷》、《北京歡迎您》,再到《消失的家園》等,我們都能看到明顯的中國特征。“我曾經(jīng)和卡塞爾文獻展的策展人談過一個問題,就是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都在回避中國符號,這些藝術家在刻意削弱中國特征,追求所謂的文化接軌。我和他們不一樣的是,我可以削弱政治特征,但我絕對不能削弱中國文化特征。如果削弱中國文化特征,那中國藝術家對自身文化的貢獻又在哪里?”
當被問及作品為何以中國文化為主線時,“因為我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應該以中國的形式玩當代藝術。我很欣賞用鋼琴玩搖滾樂的人,他們完全拋棄了吉他、長發(fā)、皮夾克這些搖滾的元素,但同樣把搖滾樂玩的很好。中國人如果能用自己的文化模式玩搖滾樂,甚或也讓西方人用中國的文化模式,比如用二胡去玩搖滾樂,那中國人就真成功了。當代藝術也應如此。”
作品升值空間極大
與現(xiàn)在國內(nèi)動輒上千萬的國內(nèi)藝術品相比,盧昊的作品價格還處于起始階段,價位僅幾十萬。這一方面與其作品進入拍賣市場的時間短有關,其作品2006年才在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他先前的作品主要是為國際大展和美術館創(chuàng)作,作品大都被國內(nèi)外機構(gòu)和藏家收藏,并沒有進入市場。超低的價位、廣泛的收藏、學術上的成功,為其作品的持續(xù)升值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支撐。
【編輯: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