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尖叫」
下周將在紐約蘇富比拍賣的愛德華·蒙克曠世經(jīng)典《尖叫》的其中一個版本,可能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拍賣盛事之一。“我關注拍賣市場有二十五年了,從來沒見過這么重要的拍賣,”來自哥本哈根的交易商、蒙克專家延斯·法奧施寇(Jens Faurschou)對 ARTINFO 倫敦站說,他的畫廊參與過畫家的作品全集畫冊編定工作。上周蘇富比在倫敦做了該畫的公開展覽,吸引到了公眾的注意,而層層的安保設防也讓《衛(wèi)報》記者發(fā)了不少牢騷。
媒體報道的密度也絲毫不輸于安保工作。上周末《金融時報》用一篇長文事無巨細地介紹了《尖叫》及其文化上的重要性。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恐怕是那些用來形容該作品的天文數(shù)字——它被成為“史上”最令人不適的、最家喻戶曉的、最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之一。真的是這樣嗎?蘇富比通常的確是很擅長把不起眼的東西給吹到天上去,不過這次恐怕真是配的上萬眾矚目四個字了。ARTINFO 從《金融時報》文章中這些“最”當中挑選出最可信的幾條與讀者分享。
最令人不適
所有的言論中最具主觀色彩的莫過于說此畫是“現(xiàn)代藝術史上最令人不適的作品”。這個人覺得恐怖的東西,另一個人可能沒什么反應(看過辛迪·舍曼的“小丑”系列以后,“尖叫”這樣的可以隨便來好了),畫作的主題無疑是陰暗而不安的,雖然背景是五彩繽紛的柔和色調。在一本專為此次拍賣制作的圖錄中,蘇富比專家菲利普·胡克(Philip Hook)的話略顯夸張,他說:“‘尖叫’是一幅引發(fā)無數(shù)人去看心理醫(yī)生的畫。”
在藝術史擺脫印象派繼續(xù)前進的過城中,這件作品無疑是發(fā)揮了作用的。“我想‘尖叫’可能是早期表現(xiàn)主義最強悍的作品,這時候的藝術品和印象派不一樣,你是真的會跟把個人情感投入到作品里去的,”法奧施寇對 ARTINFO 說。今天他有補充了一點,此畫至今仍是“最強的一幅畫作,不只是相對于蒙克的作品,對于整個藝術史都是這樣。”
最家喻戶曉
《金融時報》引用胡克的話說,在所有最為大眾熟知的畫作中,“尖叫”排名第二(第一是《蒙娜麗莎》)。法奧施寇則認為它在大眾文化中的重要性超過了達芬奇的那件經(jīng)典。報道中說到這件作品充滿著某種所有人都能領會情感,然后又因此很方便地成為挪用和戲仿的目標。法奧施寇對此表示同意。“它讓我們產(chǎn)生共鳴,因為我們多少都會有這種站在一座橋上的感覺。”
《金融時報》甚至說此畫在當下的意義甚至要超過當初。“在一個更加快速、多樣、迷失的社會里,‘尖叫’是我們心中各種不同焦慮的代言人……”文中提到的流行文化指涉包括安迪·沃霍爾制作的該畫的絲網(wǎng)印刷品(該作本身最近在倫敦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拍出了30萬英鎊),《小鬼當家》的電影海報,Wes Craven 的《驚聲尖叫》系列恐怖片,一則 M&M 的廣告,當然還有至少兩幅《紐約客》的漫畫投稿。ARTINFO 還想加上電視動畫《辛普森一家》的影射,還有互聯(lián)網(wǎng)上可以看到的各種來自民間的致敬。
最價值連城
所有這些溢美之詞最終都要歸結到一個非常高的——甚至有可能創(chuàng)紀錄的——售價。出了稱之為“史上價值最高的藝術性畫作”,《金融時報》還指出蘇富比給出的“超過 8,000萬美元”的估價已經(jīng)是拍賣行的最高記錄。這其實已經(jīng)算保守了。值得注意的是,跟藝術品的拍賣記錄相比,8,000萬似乎是相對比較低的,前者的保持者是去年紐約佳士得拍出的畢加索《裸女、綠葉和半身像》,成交價104,327,006美元。蒙克在市場號召力上也許無法和畢加索相比,但“尖叫”顯然更為人所知。在法奧施寇看來,那件創(chuàng)紀錄的作品“是一幅很美的畢加索,但不是最重要的畢加索。”雖然像這種級別的重要作品缺乏先例可以借鑒——拍賣行很有可能是打算突破8,000萬這條線的。去年11月,蘇富比上拍被納粹劫掠的克里姆特名畫《阿特湖畔的利茨爾貝格》,拍賣行給的估價是“超過2,500萬美元”,結果最后大大超出這個數(shù)字——以4,040萬美元成交。
對市場最頂端的競買人來說,勝出頂多意味著又添了一件可以掛在墻上的東西。它有著財富和權力的含義,說明主人是有資格角逐頂級夜拍的頭號拍品的人物。“尖叫”的高知名度能讓那些想要擁有此畫的人顯得格外渴望,和其他那些500萬甚至5,000萬的畫不可同日而語。擁有這樣一幅曠世杰作將會成為一個人(或機構)的公眾形象的一部分,就好比史蒂夫·韋恩(Steve Wynn)的那一肘讓他永遠和畢加索聯(lián)系到了一起,而卡塔爾的阿勒薩尼家族則總是和塞尚的《玩牌的人》同時出現(xiàn)。
據(jù)法奧施寇說,有許多蒙克藏家有意爭奪此畫(他沒有透露具體的姓名),同時也有一些非蒙克藏家對這件標志性作品有興趣。《金融時報》說“尖叫”是“少有的幾件可以主宰藝術市場風向的作品之一”,無論全球經(jīng)濟狀況如何都會拍出高價,同時價格走高也符合當下追逐大牌的風氣。“市場目前是極端地追逐頂級拍品的狀況,而這件可是頂級中的頂級。”
有沒有博物館想要把這幅畫納入收藏中呢?除非背后有實力人物出手相助,否則不大可能。“有些博物館的資助人絕對是有能力幫助博物館拿下它的,”法奧施寇說,他認為一旦能擁有此畫,觀眾肯定會在門口排起長龍,大家都想親眼見識一下名畫,另外在租借其他重要藏品的時候這也是一個不小的籌碼。不過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有沒有資助人愿意出這么大一筆錢。對博物館、藏家和投資人來說就一個問題:你究竟是有多想要“尖叫”?
【編輯:張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