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點,已極盡水墨變化之能事
賈方舟先生給南溪的信
南溪你好
誠懇接受你的批評,在你埋頭作畫的三年里,我確實了解不多,關(guān)注甚少。因為這幾年我把精力主要放在批評自身的一些問題上,包括年會、網(wǎng)站、基金等事務(wù)性工作。
收到你的來信一直沒有回信是因為沒有看到你的新作,只有親自看看才會心里踏實,才知道要說些什么。當(dāng)我去你畫室看過之后,我心里踏實了,我被你的作品所感動??梢钥闯鲞@些年你所下的功夫、你的持續(xù)不斷的探索精神,以及值得肯定的探索成果。
中國水墨畫的發(fā)展可以從“道”與“器”兩個層面上來談,在“器”的層面上,水墨畫始于王維的“水墨渲淡法”,正是渲淡法的出現(xiàn),使墨能分出“五彩”,從而取代了賦彩畫而漸成主流。從王維到今天已經(jīng)一千多年的歷史,筆法、墨法的發(fā)展已極為豐富,而你的“暈點”在墨法上是一個“集成”。一個點,已極盡水墨變化之能事。如石濤所說:“能以一畫具體而微,意明筆透。。。。。用無不神,而法無不貫也;理無不入,而態(tài)無不盡也。”在水墨的本體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句號”。張羽的指印雖然做得很純粹,但他卻離開了水墨自身的特有魅力,你的意義在既保持了水墨的趣味,又做到了語言上的純粹。
古人“以墨代色”的“墨分五彩”,是在墨的濃淡層次中想象出“色”來,而你用三原色點構(gòu)成畫面的“墨—色”效果,是真正的實現(xiàn)了“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色即是墨,墨即是色”,真正實現(xiàn)了墨色的統(tǒng)一。此乃對水墨的又一貢獻。
驍純命名的“詭異3D”,還屬于一種直覺的把握。如何評價你的3D作品,恐怕還需要在圖形學(xué)的層面做理論上的闡述,我還沒看冀少峰的文章,這問題我需要時間,暫時懸置不談。好在你的展覽在9月,還有時間考慮。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自喻“賣油郎”倒是很貼切,貼切在不只在他的倒油的功夫,還在他征服了一個“花魁”!你也會的。
順祝
藝祺!
賈方舟
2011.4.23
【編輯:耿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