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弗里達·卡羅:墨西哥畫家、文化偶像與女權先鋒

來源:BBC英倫網(wǎng) 2018-07-03


鏡頭下的卡羅:濃濃的一字眉和上唇汗毛成為她的標志

2018年6月的倫敦,墨西哥已故女畫家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作品及衣物展在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藝術設計博物館(V&A)推出。

這是弗里達·卡羅的私人物品首次在墨西哥以外的地方展出,反響之大仿佛她幾??十年前初次亮相美國。

當年卡羅的自畫像以及她獨特的個人著裝風格,曾經(jīng)讓美國人驚艷。


卡羅版芭比娃娃、特里莎·梅首相戴的手鐲、和印著她頭像的撲克牌

如今,印有卡羅頭像的手袋、鑰匙圈、手鏈等等流行在世界各地,連英國首相特里莎·梅也是她的粉絲。最近,芭比娃娃推出了一款卡羅娃娃,加入了偶像級人物芭比娃娃的行列。

究竟是什么讓卡羅在去世60多年之后仍然有如此大的魅力?

女畫家

卡羅1907年7月6日出生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父親當年是墨西哥著名的德國裔攝影家,而母親是有原住民血統(tǒng)的墨西哥人。

卡羅6歲時,小兒麻痹癥使她右腿殘疾。18歲時,一次交通意外幾乎使她喪命,也給她留下終生的傷痛:她的脊椎、鎖骨和數(shù)根肋骨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一只腳也被壓碎。交通意外應該也是導致她不能生育的原因。

在長期的康復期里,原本一心想成為醫(yī)生的卡羅拿起了畫筆開始畫鏡中的自己。一生中,她前前后后共接受了30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

在身體、情感和心理承受的痛苦、無奈和折磨中,她沒有妥協(xié),而是將所有的經(jīng)歷化為創(chuàng)作的靈感。自1926年她創(chuàng)作第一幅自畫像開始,至1954年她47歲時去世,她共創(chuàng)作了55幅自畫像。

她在自畫像和其他作品中注入的濃烈情感、令人不安的畫面,在視覺上造成強烈的沖擊。特別是很多她的自畫像,血淋淋冷冰冰地向世人袒露她與病痛抗爭的真實情感,大膽挑戰(zhàn)傳統(tǒng)藝術,極為前衛(wèi)。


在倫敦V&A展出的卡羅的假肢和靴子

她說:“我畫自己因為我經(jīng)常獨自一人,我是自己最為熟悉的主題。”

即便是她需要依靠支撐脊骨的矯形緊身胸衣,也成為她的藝術作品。她在其中一件胸衣上留下的鐮刀斧頭圖案,無疑是她政治觀點的鮮明表達。

文化偶像

殘疾了的卡羅盡管臥床不起,通過鏡子作畫,但在留下來的照片上,她總是裝扮精致、艷麗、突顯墨西哥傳統(tǒng)服飾獨特的魅力。

實際上,墨西哥南部特華納(Tehuana)地區(qū)的民族特色長裙,很好地掩飾了她殘疾的腿部;而寬松的襯衣則遮蓋住了支撐她受損脊骨的矯形胸衣。

年輕時的她就已經(jīng)確定了自己頭發(fā)中分,將辮子盤起,圍著大披肩的傳統(tǒng)墨西哥女性形像。1946年,她創(chuàng)作的自畫像中,將兩條濃眉聯(lián)為一體,成就了她獨樹一幟的標志性形像。

另外,她還在自畫像中特別突出上唇的汗毛,被女權主義者視為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偶像和先鋒。

她的丈夫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在回憶他們的初次見面時曾這樣說道:“又黑又濃的兩道眉毛在她的鼻子上方相遇,仿佛是黑鳥的翅膀。”


在倫敦V&A展出的卡羅的畫作:自畫像與猴子

愛人同志

卡羅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生中遭遇過兩次大事故。一次是車禍,另一次是遇見迭戈。迭戈這次最為慘重。

很多評論人士認為,卡羅與丈夫迭戈·里維拉的夫妻關系是她身體苦痛之外不得不應對的靈魂折磨。

卡羅在多幅自畫像中,將里維拉畫在自己的額頭上。這一對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家夫婦雖然彼此欣賞,也有共同的政治理想,然而在肉體上卻有太多的背叛。

卡羅在15歲時初識里維拉,當時他已經(jīng)37歲,是墨西哥著名畫家,也是活躍的共產(chǎn)主義者。

1927年,他們再次相遇時,他被卡羅在病床上爆發(fā)出的藝術才能吸引,兩人于1929年結婚。由于兩人年齡、經(jīng)歷、身型的巨大差異,卡羅的父母稱他倆是“大象”與“鴿子”。

然而,婚后的里維拉仍然對其他女人有極大的性趣,發(fā)展出親密關系的女性甚至包括卡羅的親妹妹。


卡羅筆下的自己和丈夫

卡羅面對丈夫不忠風流成性的同時,又添加了墮胎、小產(chǎn)、不能生育孩子這一連串因身體過于虛弱而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

1931年,他們結婚兩年后,卡羅曾經(jīng)有一幅作品,最好地描繪了她與丈夫之間愛恨恩怨糾纏的復雜關系。

雖然畫中右上方的那只鴿子叼著的緞帶上寫著:“你在這里看到我們:我和最親愛的丈夫”,但是畫中的兩人極不和諧:兩人視線各異,牽手極為松散,他身著西裝,而她一身墨西哥民族服飾。

這樣的一幅畫正是二人關系的真實寫照:在他們離婚又再婚的幾十年關系中,彼此都曾有過一連串的婚外情。

革命情人

卡羅的婚外情人有異性也有同性,但最為著名的情人應是流亡的蘇聯(lián)布爾什維克革命黨人列夫·托洛斯基(Leon Trotsky)。


卡羅與丈夫里維拉,堪稱一個世紀以來最著名的藝術家夫婦。

1920年代,列寧去世后,受到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排擠的托洛斯基流亡海外,于1936年來到墨西哥政治避難,受到信奉共產(chǎn)主義的里維拉夫婦的熱烈歡迎,也為他與卡羅的婚外情埋下了伏筆。

多年以來,西方對卡羅這位墨西哥最著名女畫家的關注集中在她的個人經(jīng)歷與情感,卻基本忽略她一直都是共產(chǎn)主義堅定支持者的事實。

列寧在倫敦的抉擇:要不要搶銀行鬧革命?

在她故居里,仍然可以看到床腳擺放的多位共產(chǎn)主義領導人的頭像,他們是斯大林、列寧、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

卡羅成長在墨西哥革命時期(1910-20),像許多受過教育的墨西哥青年一樣,她曾經(jīng)在1920年代加入墨西哥共產(chǎn)黨。1929年,當丈夫里維拉被開除出黨后,卡羅也退黨,不過兩人數(shù)年后分別又重新加入了共產(chǎn)黨。

去世之前的卡羅,嘗試將政治觀點融入她的作品,希望“為黨服務”,“有益于革命”。

1954年,她畫了一幅《馬克思主義將讓病者恢復健康》(Marxism will give health to the sick)。這是她政治信仰的明確表述。


在倫敦V&A展出的卡羅的外衣,有的上面還有作畫時留下的顏料印記

藝術遺產(chǎn)

1954年,年僅47歲的卡羅去世。根據(jù)她的丈夫里維拉的遺囑,她所有的物品和信件都被封存在卡羅出生、成長和居住到死的"藍房子"中,直到她去世50年后才重新與世人見面。

本次在倫敦展出的270件卡羅的私人物品,有她的衣服、首飾、假肢、化妝品等等。


卡羅曾經(jīng)穿過的衣服和裙子

聯(lián)合策展人瑟奇·亨內(nèi)斯特羅薩(Circe Henestrosa)說,這是我們與她走得最近的一次,也是我們與她第一次如此親密接觸。

“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如此復雜的女人,她喜愛香水和化妝,非常女性化,非常喜歡打扮自己。她通過藝術和衣服,應對自己的政治理想、應對和丈夫的關系,應對自身的殘疾。”

“她曾經(jīng)走在時代的前面。她之所以如今這么現(xiàn)代,是因為她當年就很現(xiàn)代。”

遙想當年,她以殘疾的身體,在藝術上獨辟蹊徑,感情經(jīng)歷豐富多彩,政治上支持共產(chǎn)主義,將日常生活與藝術創(chuàng)作融合到極致。這正是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藝術設計博物館(V&A)展覽的主題:弗里達·卡羅:成就自己(Frida Kahlo: Making Her Self Up)。

流連在她的作品和用品之間,或許人們會問:究竟何為藝術孰是生活?

這應該就是一個女畫家、一個行為藝術家的至高境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