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9日在南京東路422號四樓朵云藝術館舉行“商余染翰——王世濤中國畫作品展”,這次展出的山水花卉畫,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始,近至2014年,作品的跨度超過半個世紀,可以看出其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傳統(tǒng)功夫入手,在精致的筆墨基礎上學習古代大家的風格,然后逐步向張大千、謝稚柳豪邁的潑彩、落墨法傾斜,深切體現(xiàn)蘇東坡“始知真放本精微”的精義。許多橫披、手卷、巨幅,充分顯示了“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的功力,而氣勢磅礡、元氣淋漓,則與世濤長期從豐富真跡庋藏,耳濡目染,浸淫融化的得益有關。部分在香港的寫生之作,如:《大嶼山》、《紫荊泛舟》,皆出新意于傳統(tǒng)筆墨之中,是一首首色彩斑斕的抒情詩,并非徒然類近攝影的紀錄畫。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在香港人眼中,王世濤是一位成功的建筑工程界人士,上市公司的行政總裁,蜚聲港澳、江浙和滬上收藏界及畫壇的大家。他學的是工科,經(jīng)營的是企業(yè),雖然日常工作繁忙,卻畫筆不輟,上下求索,先后受教于周士心、彭襲明、謝稚柳三位名師,深得真?zhèn)鳎磺舐勥_于畫界,默默耕耘,被公認為目前中國畫壇正統(tǒng)派的一位大家。
王世濤畫的多是山水,少量花卉,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所詠:“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展覽現(xiàn)場
畫展中展出最早的一幅畫,是王世濤14歲時(1960年)的習作《雙松圖》,虬枝盤郁,松針勁放,筆墨構(gòu)圖,頗見規(guī)模,彰顯敏悟天資。而1975年畫的《梅花》,則縱逸筆墨意趣,嶄露卓犖才華。畫家自己只是簡單的題了個款,鈐了姓名章,但名家王季遷先生看后,卻題了“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梅景書屋弟子、詩詞書畫精能的董慕節(jié)先生題了調(diào)寄《迎春樂》一首:“王弟世濤才無涯,情至神怡隨寫,水外清絕一枝斜,雪來香滿曠野。 花中仙,不染綠紅夠瀟灑。早探造化,意遠筆高并駕,后輩誰堪亞。”對世濤佳作,備置推許。周士心教授于2000年圣誕再見這幅作品,欣然題上贊賞:“此世濤仁弟二十九歲時所作,以宋代楊補之圈花法寫梅,而有宋人意趣,水暈墨章,筆墨交融,信是佳作。千禧圣誕出示因題。”世濤畫的松、竹、荷、梅,俱以筆勁格高見長,一幅沒骨設色牡丹,氣韻不凡,有貴氣而無俗氣,是不習見的優(yōu)秀作品。
中間:畫家陳佩秋
王世濤一直以商余畫家來定位,不欲與專業(yè)畫家在藝壇中爭一席地位。但是通過此次展覽,卻可以看到他的繪畫作品蒼潤華滋、氣勢不凡,無一筆俗套,無一絲俗韻的面目,對于正在探索古典繪畫語言進行現(xiàn)代化轉(zhuǎn)換的人而言,無疑是非常具有啟示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