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時尚,人們常常想起“流行”這個詞,同時也會想到隨之相伴的另一個詞——“現(xiàn)代”。波德萊爾給現(xiàn)代性定義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的特點是:“短暫、易變、偶然”,這似乎并不是一個視藝術為永恒的藝術家所追求的最終目的,然而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其時代的印記。藝術作品的現(xiàn)代性與其所處社會流行的時尚是密不可分的,在大眾追逐時尚的同時,藝術家也從時尚中尋找靈感。所不同的是,藝術家在其藝術作品中展現(xiàn)的時尚是大眾流行元素的藝術升華,這樣帶有現(xiàn)代趣味的藝術品反過來又可能去引領時尚,藝術作品的現(xiàn)代性與時尚的關系在這里可見一斑,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世紀的法國著名畫家雅姆·蒂索。一生追逐時尚、追求現(xiàn)代、描繪上流社會優(yōu)雅生活的蒂索在藝術作品中為我們留下了了解19世紀歐洲上流社會時尚風俗的最好的圖像資料。
雅姆·蒂索 巴黎女人:馬戲團愛好者(局部) 布面油畫 1885年 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雅姆·蒂索(1836-1902)原名雅格布·約瑟夫·蒂索(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183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國南特,1856蒂索考入巴黎美術學院,后拜拉斐爾前派畫家拉莫特和費隆德罕為師,從此對英國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1859年蒂索索性將他的名字改為“雅姆”這個非常英國化的名字。1864年蒂索第一次在巴黎沙龍公開展示現(xiàn)代題材的作品,與之前描繪古代服飾的作品相比,這種現(xiàn)代題材受到觀眾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由于在1866年巴黎沙龍中獲獎,蒂索獲得了無需沙龍評審即可直接參展的特權,對現(xiàn)代和時尚的敏銳捕捉和生動描繪使蒂索很快在法國畫壇獲得了成功。
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后,蒂索被迫流亡倫敦。在此期間,蒂索開始描繪頗具異國情調(diào)的倫敦上流社會場景。這一時期蒂索創(chuàng)作了《太早》《船長的女兒》《昨晚》和《船上的聚會》等一系列作品,描繪了穿著時尚的青年男女或是奔波于旅途、或是在碼頭整裝待發(fā)、或是與親人揮手告別、或是在站臺靜靜地等待,華麗而又精美的畫面透露出一縷淡淡的憂傷。蒂索以一個旁觀者的目光敏銳地捕捉到了時尚服飾外表掩飾下主人公惆悵而又空虛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作品迅速吸引了講究現(xiàn)代時尚的維多利亞時期新興貴族的目光,蒂索的作品在英國獲得極大的成功。
雅姆·蒂索 巴黎女人:馬戲團愛好者
布面油畫 1885年 147.3×101.6cm
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蒂索的作品深受拉裴爾前派的影響,和古典主義對理想美的描繪不同,拉裴爾前派主張盡可能地表達真實,蒂索接受了拉斯金對“最精微細節(jié)”描繪的主張,但卻不在意其在畫面中的道德寓意與說教,他不僅鐘情于人物服飾和環(huán)境中最精微細節(jié)的描繪,而且也把上流社會優(yōu)雅與時尚的生活全方位地展示給觀眾,使觀眾在欣賞繪畫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感官上的愉悅。倫敦主流藝術評論界認為應該像古典畫家一樣描繪古代題材以表現(xiàn)一種崇高和理想化的美,而這種對于現(xiàn)代生活近似照片似地準確再現(xiàn),無異于把上流社會的隱私暴露于公眾面前,更是對以往嚴肅題材繪畫表現(xiàn)道德說教的離經(jīng)叛道。蒂索顯然逆其道而行,他緊跟時尚的步伐,描繪上流社會的閑情雅致,這不僅使他的作品更具“現(xiàn)代性”,也更符合上流社會新貴階層追逐時尚、追求現(xiàn)代的心理需求。在蒂索的畫面中,泰晤士河和港口碼頭成為描繪的主要場景,他在唯美與優(yōu)雅的畫面中表現(xiàn)了對愛和美好生活的歌頌與向往,由于受到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支持和公眾的贊賞,這種描繪現(xiàn)代生活題材的作品迅速獲得了廣泛認可,其出色的細節(jié)刻畫能力和時尚唯美的畫面也使他很快脫穎而出。
和萊頓、塔德瑪?shù)韧瑫r期英國本土畫家描繪的高貴、理想化形象不同,蒂索運用畫筆描繪了維多利亞時期特有的優(yōu)雅和閑適的生活:游輪、聚會、品茶、午餐、踏青、舞會以及音樂會等等,例如作品《巴黎女人:馬戲團愛好者》,即真實描繪了上流社會觀看馬戲團表演的場面。在這些場面中,每個人都穿著時尚而獨特,蒂索以以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上流社會生活閑情雅致,即使受到評論界“毫無藝術價值”的攻擊,但其描繪的社會場景和人物卻為研究19世紀歐洲風俗和服飾提供有益的參考,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即便如拉斯金所批評蒂索描繪的是“庸俗社會的彩色照片”,但作為研究19世紀歷史風俗的重要圖像,蒂索的作品仍不失其為偉大的不朽之作,其畫面所蘊含的獨特的人文和歷史價值也使蒂索成為19世紀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