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日前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杰羅姆·桑斯說,這個展覽是個宣言,尤倫斯基金會是一個和中國有關的正在發(fā)生著的現實,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是在全球化語境中與中國當代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分享的家園。“我們的未來”意在開創(chuàng)一個對話空間,并通過當代藝術這個平臺,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北京和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不同群體聯系在一起,開展對話,共同討論“我們是誰”以及“我們通過當代藝術的平臺究竟要往何處去?!?
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重新審視80年代激進狀態(tài)中的中國當代藝術相比,《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在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野上,呈現了幾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和藝術實踐。
尤倫斯基金會擁有全球最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經過了二十年的積累,基金會收藏涵蓋了幾代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并且通過收藏記錄了這些藝術家走過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為研究藝術家們筆下變化的社會、文化和哲學視角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的洞悉。
作為開幕以后的第四個展覽,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試圖再次彰顯其宗旨:創(chuàng)造、發(fā)展、建立一個開放的對話平臺,并將推廣中國藝術作為活動的重心。配合北京奧運會,由藝術中心館長杰羅姆·桑斯、首席策展人郭曉彥和國際策展人周麗影聯合策劃的《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將講述尤倫斯夫婦長期致力于支持中國藝術家及他們的創(chuàng)作的故事。
此展將展出約六十多位中國藝術家的一百余件作品,包括王廣義、張曉剛、黃永砅、陳箴、谷文達、劉小東、汪建偉、馮夢波、隋建國、周鐵海、顏磊等藝術家的作品;邱志杰、楊詰蒼、何云昌、曹斐新近創(chuàng)作的涉及行為表演、創(chuàng)新教育的計劃;基金會新近收藏的楊福東、汪建偉、謝南星和吳季璁的作品及沈遠和尹秀珍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專門制作的新作品。
尤倫斯:從上世紀80年代大手筆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在國際收藏界,尤倫斯夫婦就像一個傳奇。這不僅僅在于他們廣博的藏品,更在于他們所具有的超前敏銳的嗅覺和獨到的收藏眼光。
上世紀80年代,在很多人尚對中國當代藝術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們就已開始大手筆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那個時候,包括曾梵志、張曉剛、方力鈞等人還是寂寂無名的小輩。然而,中國當代藝術今日的興盛,以及這些當年的小藝術家今日動輒拍出千萬天價的作品,見證了尤氏夫婦精準的眼光和對藝術品無與倫比的藝術嗅覺。
尤倫斯夫婦常常在世界各地游走,每次到中國的日程都被各種各樣的活動塞得滿滿當當,在尤倫斯基金會名為《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的收藏展開展之日,本報記者非常難得地專訪到了這位熱愛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家。
廣州日報:中國的當代藝術收藏市場現在非?;鸨?,很多人以牛市來形容它,作為國際上中國當代藝術品最為重要的收藏者之一,你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火爆?
尤倫斯:并不完全是這樣,實際上,很多中國藝術家一直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比如說黃永砯等人,他們不是非常商業(yè)的,而且在拍賣市場上的拍價也不是非常高,但他們是非常優(yōu)秀的藝術家?,F在的牛市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肯定,也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肯定,現在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鼎盛的時期,也有很多很好的藝術院校,比如中央美術學院、廣州和上海的一些美術機構等等。歐洲的藝術總是彌漫著一種悲情的色彩,而中國的藝術品總是充滿生活化的而且有很喜悅的氣息,中西方藝術家的想法不同。
廣州日報:現在,一些以往作品往往拍出天價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因為價格過高紛紛出現了在拍賣中流拍的情況,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
尤倫斯:藝術品的價格總是有高有低,我不太在乎,當它的價格太高實際上對我們不是好事情,因為這會妨礙我的收藏,相反,如果某個我已經收藏了的藝術家的作品價格走低,我也不是很在乎,因為我已經擁有了他們的很好的藏品。
前陣子我在古根海姆博物館看到了中國藝術家蔡國強的作品,我覺得非常好,這和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沒有太大關系,只要作品好,我是這么認為的。作為一個收藏家,如果作品夠好而價格高,我愿意向銀行借錢去收藏它,如果作品好而價格低,那么我會歡呼。
廣州日報:聽說你和夫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當時,誰先喜歡上這樣的收藏?
尤倫斯:大概是在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時候,那是1986年左右,當時我立刻就對中國當代藝術感興趣了,之前我們也曾在香港做過收藏。1990年后,我和夫人結合在一起,她也非常喜歡收藏。當時,她有很多朋友喜歡藝術品,但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并不知名,我們也曾經遲疑,是否要收藏這些作品。我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艾未未的弟弟的作品,那是1986年,我的一個朋友帶我去中央美院參觀,在一個非常冷的空間里,有一個空間,只有一個25瓦的燈泡,那里有艾未未的弟弟創(chuàng)作的一幅畫,畫上是一個西藏的女孩,我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幅作品,因為這作品實在太棒了。那時候,很多人還沒有關注到中國當代藝術,而我們發(fā)現了,并和大家分享,這是非常好的一段人生經歷。有時候去看展覽,很多經紀人會有壓力,因為他們知道我會收藏這其中的很多作品,但是,當時有很多藝術家并不想只針對一兩個買家,而是希望他們的作品被廣泛收藏,所以,要收藏到一些作品實際上很不容易。
【編輯:趙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