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全球“最喪心病狂”的行為藝術(shù) 你怎么看

來源:ArtDesign 2017-09-27

提起行為藝術(shù),大多數(shù)人這樣想:【行為藝術(shù) ≈ 神經(jīng)病】

它總是和各種不正常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

色情、暴力、血腥、禁忌等,

總之,是難懂的,晦澀的。

今天為大家盤點13個瘋狂的行為藝術(shù),

膽子大的,請放心食用。

◆  ◆  ◆

假裝自己是大海


《藍色志愿者》

2016年,藝術(shù)家斯賓賽(Spencer Tunick)在赫爾的城市中心開展一場公共行為藝術(shù)。近3200名志愿者被涂成純藍色,把自己比喻成海隱喻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  ◆  ◆

女性用私處畫畫


《Plop Egg Painting》

用女性的私處將注有顏料的雞蛋排除,掉落在帆布紙上砸出顏色。這樣的行為在你看來會是藝術(shù)嗎?

2014年,藝術(shù)家米洛就這么干了。它被稱為是一個全新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方式。解放思想中的束縛,點燃女性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造力。更讓人覺得意外的是,被雞蛋沾染的作品,其繪畫和色彩的力量還挺讓人驚訝。

◆  ◆  ◆

男性把淡淡固定在地面上


彼得·帕弗倫斯基行為表演《Fixation》

女性藝術(shù)家的說完了,這里有一個俄羅斯的藝術(shù)家彼得·帕弗倫斯基,硬生生將自己的淡淡,固——定——在——了——莫斯哥紅場的地面上……以此譴責極權(quán)統(tǒng)治……

◆  ◆  ◆

男性把自己的淡淡做成菜給被人吃


杉山真央《Testicle Banquet》圖片來源:Huffington

上面那位藝術(shù)家是釘住了自己的淡淡。日本藝術(shù)家杉山真央的做法更是讓人咋舌!他把自己的淡淡切除后,冰凍一段時間,然后煮成菜肴,以每人10萬日幣的價格,賣給五位客人!

我要報警了好嗎!?。。?!果然,警方確實以猥褻暴露罪名警告了這位藝術(shù)家……

◆  ◆  ◆

在腦袋上安裝攝像頭


華發(fā)·比拉爾《3RD-I》圖片來源:oneart

好,這些拿自己生殖器搞事情的藝術(shù)家說完??偹阌幸粋€是不拿下面做文章,而改在上面做文章的了……

2010年,伊拉克藝術(shù)家華發(fā)·比拉爾在自己腦袋上植入了一個監(jiān)視設備……這個設備每分鐘會自己拍張照片,然后上傳到網(wǎng)絡,記錄每天的的生活——取名為“拋到腦后”的事情。

這個時代我們似乎關(guān)注了所有的事情,其實卻也將很多東西遺忘(嗯,這個還是挺正常的,挺好的)。

◆  ◆  ◆

植入分辨色彩的聲音裝置


尼爾·哈比森《Eyebrog》圖片來源:Lars Norgaard

植入啊、手術(shù)啊,這些事兒在行為藝術(shù)界真是不算新鮮。

2004年,色盲藝術(shù)家尼爾(Neil Harbisson)為自己植入了一個能夠通過聲音分辨色彩的裝置。這被譽為是機械人權(quán)利的里程碑。

◆  ◆  ◆

把自己整容成維納斯和蒙娜麗莎


圣·奧赫蘭:The Reincarnation of Saint Orlan

變成自己希望的模樣,這件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算是行為藝術(shù)了,就叫整容。可是早在1990年,有一個藝術(shù)家就開始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改造,希望將自己變成西方繪畫中女性的模樣,她的比照對象是維納斯和蒙娜麗莎。這種與天性抗爭的行為,在那個時候,絕對就是藝術(shù)!

◆  ◆  ◆

駕船去“尋找神跡”


巴斯·簡·阿德爾《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巴斯的這個行為藝術(shù),可能是最孤獨的行為藝術(shù)了。他乘著一艘帆船跨越太平洋,去尋求這個世界上能比天堂更深刻的實物。他稱之為“尋找神跡”。

然而在巴斯出發(fā)的三周后,就失去了音訊……最后,帆船的殘骸被發(fā)現(xiàn),而巴斯已不知所蹤。

◆  ◆  ◆

點燃一把金色火焰的梯子


蔡國強《天梯》

《天梯》是中國當代藝術(shù)家蔡國強的作品。一座500米高、5.5米寬,綁滿煙花、火藥的鋼絲繩梯,由一個6200立方米的白色氦氣球拉起;點燃的金色火焰梯子隨著黎明的曙光拔地而起。

Facebook網(wǎng)友評價:“多希望我能順著梯子登上天堂,見到爸爸。”“真是精彩的比喻:要經(jīng)過烈焰中的攀登,才能到達頂端!”

◆  ◆  ◆

躺在火圈里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Rhythm 5》

行為藝術(shù)之母阿布拉莫維奇,常在作品里嘗試試煉觀眾,也試煉了自己。1974年,她表演了作品《節(jié)奏5》(Rhythm 5),她躺在一個五角星的火圈內(nèi),意外地昏了過去。當她即將被火吞噬時,兩名觀眾救下了她。但后來,她卻在相關(guān)文獻中提到:“這件作品遭到了破壞”。

◆  ◆  ◆

讓觀眾剪自己的衣服


小野洋子:行為表演《Cut Piece》

1964年,小野洋子跪在空曠的舞臺上,把剪刀擺著自己面前,引導觀眾剪掉她的衣服。這也成為類似瑪阿布拉莫維奇等“讓藝術(shù)家置身于觀眾的傷害之內(nèi)”的行為先驅(qū)。

◆  ◆  ◆

帶著各種假臉走在路上


楊佴旻《臉》

楊佴旻《臉》藝術(shù)計劃是迄今為止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行為藝術(shù)。此作的材料為紙質(zhì),由古今中外21位詩人和藝術(shù)家本人的面部形狀設計制作而成,也是“揚州遍地是詩人”的強化呈現(xiàn)。工作人員將發(fā)放數(shù)以萬計的特制“臉面”,請揚州人和來到揚州的人佩戴,行走在揚州的大街小巷

◆  ◆  ◆

鐵鉤掛活人


Dino Helvida:鐵鉤穿肉掛活人

2016年,來自波黑的專業(yè)身體藝術(shù)家Dino Helvida和女朋友,用10個鉤子穿過一名美國女子皮膚,然后將她懸掛在空中。這個行為藝術(shù)他已經(jīng)做了6年,只要你敢挑戰(zhàn),就能掛好幾個小時……

鐵鉤穿過肉體直接把人掛起,感覺像是分分鐘會撕碎人一樣(雖然不會真的如此發(fā)生)。怎么想的???究竟是藝術(shù),還是嘩眾取寵。

雖然有這其中有很多看似“喪心病狂”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但也算是藝術(shù)家對喚醒意識的極致追求,是一種純粹的奉獻和藝術(shù)犧牲。

但你也能看到一些不那么純粹的行為藝術(shù)。比如街頭假裝雕塑的真人、看似免費的FREE HUG、還有充滿爭議的人體彩繪等等,竟然都被統(tǒng)稱為“行為藝術(shù)”。更有一些沖破道德底線的無恥行為,“藝術(shù)”兩個字變?yōu)榱怂麄冏詈蟮恼谛卟肌?/p>

以上,你認為最無法理解的行為藝術(shù)作品是哪一件?或者你還知道哪些“喪心病狂”的行為藝術(shù),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