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觀點 | 后疫情時代當代藝術收藏的風險與機遇

來源:99藝術網 2021-06-25
2021年6月19日11:20-12:30,在“藝術廈門”藝博會,“99藝術網”與“藝術廈門”共同舉辦了名為“后疫情時代當代藝術收藏的風險與機遇”主題論壇。 本次論壇由99藝術網主編劉軍擔任主持人,邀請了收藏家宗峰先生,收藏家唐炬先生,99藝術網和成都K空間創(chuàng)始人楊凱先生,廈門本地年輕收藏家林英杰先生,藝術廈門創(chuàng)始人滕麗女士。 99藝術網“觀點”欄目將呈現(xiàn)本次論壇每位嘉賓的精彩發(fā)言,與大家分享五位嘉賓共同探討在當下環(huán)境下藝術品收藏面臨的機遇與風險。
論壇現(xiàn)場
論壇現(xiàn)場
01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當代藝術在今年春拍結束之后,整個市場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回暖態(tài)勢。在現(xiàn)在的情況下,怎么看當代藝術收藏呈現(xiàn)出的特點,這個時候是不是進入當代藝術收藏的一個好時候?
收藏家宗峰分享觀點
宗峰關于收藏 當代藝術的切入的時間,其實什么時候都是合適的 。假如是非美術館的個人收藏,那么之前已經錯過的成熟藝術家,就讓他過去,除非你愿意也有實力去收藏這類作品。還是應該去收藏與自己同齡的,未來能夠共同成長的藝術家,收藏的作品應該以藝術史的角度去思考去構建,其藏品具有這個時代特征并且能夠佐證這個時代的藝術品唐炬 :收藏這件事每時每刻都是好時候,這里大的背景是中國的發(fā)展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我個人從二十年前開始比較認真地收藏藝術,有些心得體會,可能收藏還是要從自己內心入手 。我本人并沒有太在意市場的起起伏伏,好的時候我在用心梳理,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反而更用心地投入一些精力和情感努力做一些事情。 我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投資的概念。我記得我第一次進入嘉德的拍場,稀稀落落只坐了一兩排人,我當時差不多140多萬就買了整場60%的成交額,那個時候真的沒有市場,我的感覺是中國的架上繪畫非常不容易,畫家投入巨大的情感,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取得一點點學術成就或者是呈現(xiàn)自己的面貌,我是抱著一種打抱不平的心情進入了市場。 當然現(xiàn)在我是既得利益者,去年開始陸續(xù)也出手了幾件作品,從回報看還是很可觀的,比如冷軍的《蒙娜麗莎》我是2004年花了70萬買的,剛剛結束的嘉德春拍8000多萬成交,十六年的時間有100倍的增長,但是坦率地講當時買那件作品真的沒有想過投資,沒有這個想法。 我到現(xiàn)在為止決定買每一件作品還是沒有想投資或者是怎么樣,我覺得收藏畢竟不是股票,還是跟自己的情感要有很多的交流,有很多的互動 。另外中國當代藝術這段歷史從無到有,我指的是市場層面,基本上我參與的時候還沒有這個市場,到現(xiàn)在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已經超過歐洲、超過很多像日本那樣之前活躍的區(qū)域。所以我覺得最大的背景是中國的發(fā)展,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我們應該很好的把握這樣一個難得的時機。 楊凱 :我覺得當代藝術的風險與機遇,唐炬先生已經分享了,我想問一下唐炬先生你自己在二十多年的收藏當中有沒有遇到過問題,你作為成功的收藏家在收藏過程當中遇到過什么樣的風險或者是吃過什么虧?
收藏家唐炬分享觀點
唐炬 :就我本人的經歷來說,還沒有遇到過什么大的風險,也沒有遇到過讓我覺得不開心的經歷。但是我覺得就像任何事情一樣,收藏藝術肯定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我身邊有的朋友可能在市場高漲的時候心血來潮重金投入,買到了幾件當時特別火的藝術家的作品。但是我發(fā)現(xiàn)后來某件作品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時候可能已經是打了三折,甚至更低的折扣,有的時候還未必賣得掉,這是我能感受到的風險。 幾年前我曾經在嘉德買到一件葉永青的作品,到現(xiàn)在我仍然覺得也算不上是一次失敗的經歷,因為我收藏50、60后藝術家這樣一個線索,當然后來有人說他是學國外的,我覺得中國的藝術家很多時候都有學習別人的時候,那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他第一次到海外,可能遇到那樣一種構圖和形式,拿來學習、借鑒、嘗試,放在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我認為算不上什么大問題,至少他當時沒想過賣的問題,而且當時也賣不了什么錢,80年代、90年代,那個時候哪有市場。 這個事情出來之后,我個人倒是沒有反應那么強烈,我覺得那件作品仍然在我的系統(tǒng)里作為一個標本,如果從這樣的角度看,那件作品也是非常有文獻價值的。這是我唯一覺得如果在一般人看來可能市場上買了一個大家認為沒有價值的,但是我仍然認為這件作品有他的現(xiàn)實意義在里面,這是不是回答了您(楊凱)剛才的問題。 楊凱 :我接過唐炬先生的話來談我的觀點。當時四川大學有一個春季藝術沙龍,是程叢林先生主要在張羅這個事情。當時幾千塊錢一張作品,很多年輕藝術家,當時我的心態(tài)是支持這個生態(tài),支持年輕藝術家。不過后來川美08年時市場的紅火,以及年輕藝術家被畫廊包裝等等,我也參與其中。當然我的初衷是只要不超過5萬塊錢以內買了他們一幅作品,就相當于支持年輕藝術家,希望支持這個生態(tài)的,我是帶著一種回饋社會的心態(tài)來參與的。
99藝術網,K空間創(chuàng)始人楊凱分享觀點
如果說風險,我覺得最大的風險除了買名家,美術史很重要的人之外,只要買來欣賞基本上沒有什么風險。但是買年輕藝術家有風險,年輕藝術家是未來,有可能性,但是你的判斷要很準確 。 在我收藏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當中,從2004年以來,也是十六年了,90%的可能都沒有什么藝術價值,只有10%有可能性,所以我覺得藝術品收藏還是有很多風險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方法。像唐炬先生是收藏一個階段的藝術文化史,收藏一段歷史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投資來說是有風險的。還是要冷靜。收藏藝術品不能光看到唐炬先生百倍的回報,判斷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最大的風險是美術史認知不夠面臨的風險,反之就是巨大的瓶頸 。 林英杰 :我不像前面幾位資深的藏家入行這么多年,在我收藏的十來年的時間里,我覺得兩點很重要:買一件作品,第一點是抱著投資心態(tài)去買;還有一點是抱著喜歡的心態(tài)去買。兩者真是要區(qū)分的 。 如果抱著投資的心態(tài)去買,你就真的是無所謂;如果真的很喜歡一件藝術品去買,就是要對它有梳理和了解。當然前提是作品不能太差。從疫情過后我也感覺到市場一直是在往上沖的一個階段。大家應該看到這兩年的拍賣,從2018年下半年過后,從佳士得和蘇富比的成交行情可以看到有更多新藏家入場。 我覺得大家一定要多關注中國的當代藝術 ?,F(xiàn)在整個市場非常好,是可以入手的階段,像我剛剛在北京也買了王廣義的畫,大概在十年前大家應該知道王廣義的畫有多貴,可是現(xiàn)在就是一百萬,我是從收藏美國的藝術品再回到中國,我覺得這是一個循環(huán),現(xiàn)在是一個買作品的很好的時機,畢竟這些藝術家都進入了美術史。 滕麗 :在我們博覽會舉辦的六七年中,各種類型的藏家我們接觸的很多。有一些像在座各位一樣都已經非常有收藏經驗,有自己收藏的風向標和收藏體系,還有很多是可能以前是收藏古董。他們怎么轉到當代?通過我們這幾年的交流和溝通,成功教育了一些藏家從古董轉到當代藝術的收藏。
藝術廈門創(chuàng)始人滕麗分享觀點
有一些是企業(yè)家,他們之前也確實不懂藝術,但是通過自己身價的倍增,企業(yè)接觸社會層面的拓寬,他們需要用藝術拓寬自己的人脈。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愿意收藏當代藝術,其實他們的眼光都挺高的,讓他天天在Basel逛,他肯定懂。兩年前我和一位藏家說要不要去Basel逛逛?他說Basel是干嘛的?我說你連Basel都不知道,那不行,我安排他和太太去Basel逛。逛完以后他覺得挺好的。不到一年多,他就要找周春芽的《綠狗》來收藏。 這樣的案例就可以說明,現(xiàn)在是進入中國當代藝術最好的時間,包括前兩天我們在說這兩年又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三次“春天”,這兩年如果趕不上那你就沒有機會了 。
論壇現(xiàn)場
02 我們一開始收藏究竟是去逛藝博會還是去畫廊,還是去二級市場看拍賣?我們應該怎么去學習收藏呢? 宗峰 :就像我剛才說的,你去買藝術品是消費還是投資。如果是傾向于投資,應該更加專業(yè)去構建。長期保持與行業(yè)內各領域的廣泛接觸,包括不斷地去學習,當然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學習過程,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除加強東西方美術史的學習外,更多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各類藝博會、美術館和畫廊的展覽活動,以及藝術家在二級市場拍賣價格的動態(tài)信息。逐漸從業(yè)余收藏。轉向專業(yè)收藏。 我想舉一個例子:瑞銀的藝術收藏,大家都知道他們在收藏藝術品的當初,純粹就是為了滿足辦公及公共區(qū)域的裝飾,但若干年后他們發(fā)現(xiàn),藝術品的增值所帶來的收益遠遠大于他們的主營業(yè)務的收人,從此瑞銀便介入藝術品的收藏和美術館的建設,從一個純粹的為了滿足裝飾功能,逐漸演變成當今龐大的藝術產業(yè)鏈,成為藝術品博覽會的第一品牌,巴塞爾藝博會。 從個人收藏的角度簡單的講,今天不管去收藏70、80后藝術家的作品,其實能夠收藏的藝術家是非常清晰明確的,因為一個藝術家代理的情況,參加各種展覽的情況以及拍賣市場的表現(xiàn),這些公開的現(xiàn)成的信息,足以讓你對藝術家的活躍度,作品市場交易的認同度,做出正確的收藏判斷。以這種方式選擇收藏藝術品,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都不會有太大的風險和失誤。假如你收藏了十個藝術家的作品,最終,在你的藏品中的完全有可能出現(xiàn)一兩個進入一線的藝術家,那么這種概念就是收藏和投資的意義所在。 唐炬 :現(xiàn)在這個時間段至少從我的感受說,市場、學術梳理、價值觀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我剛進來的時候真是野蠻生長,這二十年中至少有十多年基本是這種情況,各領風騷三兩年,今天這個潮流火一把,明天那個流派熱鬧一陣,但是我的經驗是不要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主見,還是要自己眼力和內心感受到一件作品給你的是什么樣的反應。平時有機會多看、多了解,包括去海外各種美術館,這都是我平時比較注重的 ,因為現(xiàn)在中國發(fā)展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條件,可以到世界各地去看那些美術館,看那些美術史中璀璨發(fā)光的作品,這對我們形成世界觀、價值觀是有一些潛移默化影響的。 但是中國當代藝術畢竟是從無到有,不管是市場、學術、各方面的梳理都有一個過程。我正好是經歷了整個階段。還是要相信自己的內心,相信作品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我的經驗是現(xiàn)在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了,可能我們踩坑的機率更加小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一條更接近自己內心的線索 。 另外我的切身經歷還有一點就是收藏是個無底洞,一定要有所克制 ,我有一段時間克制不夠,所以很累。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一個理想二十年堅持下來不容易,包括家人和各方面都為我所累,我想還是要有所克制,收藏一定不要有太大的野心,也不要有不符合自己實力的過于龐大的想法。我覺得輕輕松松的收藏會比較好。 楊凱 :我自己做藝術經紀人,雖然做了二十八年,但還是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tài)。今天的藝術變化很多,原來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今天已經變成中堅力量。對于藝術品的收藏渠道,除了畫廊之外,拍賣公司也是一個很好的渠道,不僅會在拍賣會上可以買到藝術史上很重要的作品,也可能撿漏。今年春拍,我?guī)蜋C構在拍賣會買作品,比如剛剛在保利上拍的周春芽1.6米×4.2米的作品《桃花》原計劃是1500萬-2000萬,估計賣要賣到1500萬-2000萬。誰知道850萬就買到了,加傭金不到1000萬,我覺得這就是撿漏。第二件是在嘉德拍賣一件周春芽最重要的《紅石》題材里面最大的一幅作品。我問嘉德的工作人員說估計5000萬,我有好幾個藏家朋友估計也在5000萬上下,甚至拍到6000-8000萬,結果居然3420萬就買到了。 現(xiàn)在很多年輕藝術家,中國40年來的藝術生態(tài)已經非常具有地方文化特點和個性。很多年輕藝術家現(xiàn)在可能是第四代。第一代是80年代、90年代;第二代是2000年;第三代是2001年,2002年好多從國外學習藝術的人都回來了,很多畫廊在推動年輕藝術家,包括我們K空間也在推廣年輕藝術家,青年藝術家真的是有很多機遇。但是還是要大量的工作,我建議大家第一聽專業(yè)人士;第二看拍賣市場,看藝術投資;最重要的是有機會就走進工作室跟藝術家面對面溝通,他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個作品,他對美術史的看法,他對新繪畫的貢獻在哪里 ;他喜歡什么,他在研究什么。如果真正搞研究的人一定會侃侃而談,要看他的繪畫、他的作品和他談的是不是一致的,這樣才能感受到好的藝術家燃燒的激情。 我自己在這個路上走的是如履薄冰,雖然我堅持了二十八年,也是不斷地學習,我要去工作室跟藝術家對話,了解他對藝術的態(tài)度,他與美術史上同類的藝術家有什么不一樣,這是我自己學習、調研、判斷的一個出發(fā)點,如果我們還有機遇的話,就是自己準備好,自己要長一雙慧眼,而不是長著一雙耳朵去聽 ,一定會在收藏的路上越來越專業(yè)。你去投入的時候一定會享受到很多成果。
收藏家林英杰分享觀點
林英杰 :我最早的時候是買玩具,在2010年的時候,最早奈良美智的夢游娃娃和幾個朋友一起買。像剛才唐炬老師講到的真的不要盲目去跟風,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你自己的腦袋,你想要的是什么,不是說用耳朵去聽別人怎么說。千萬不能用耳朵去買東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光,這是非常重要的 。 其實我買了這些年,最大的感覺是一定要學習,如果像現(xiàn)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也不算是低點,但是要起來了,但比十年前又高很多,但是這些藝術家已經進入中國美術史。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我相信一定會好。我們現(xiàn)在看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巴斯奎特或者是安迪·沃霍爾之類的藝術家,像現(xiàn)在中國進入美術史的藝術家一樣,一定會火,我還是堅信的。接下來的目標我要開始收藏中國的當代藝術,但一定是進入美術史的那一批人,我真是從美國又買回來,國外必然重要,但是不能忘本,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就是收藏自己的歷史。 滕麗我一直在給藏家提一個醒,一定要先收藏后投資,收藏是修養(yǎng),投資是眼光 。你要先有修養(yǎng)才會有眼光,是不是未來有一個可以升值賺錢的機會,我說只有上帝知道。我們在座的幾位很重要的藏家們,像宗峰老師是在陜西,其實陜西傳統(tǒng)文化太沉重了,整個當代藝術發(fā)展非常緩慢。但是他仍然進入當代收藏領域里,肯定他有他自己的愛好,有他自己的努力和鉆研,以及他對當代藝術的判斷和眼光。 唐炬老師確實我們感受到他收藏的云淡風輕。他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很好,不急功近利,收藏過程中用他自己的眼光去判斷,以一種從容的心態(tài)買、喜歡,針對藝術家的藝術有很好的解讀才去買他的作品。 林英杰我認識他也有好幾年,這么年輕就知道從世界藝術史上來看作品,看過歐美、看過世界的藝術之后,覺得當代藝術的中國風向標是明確的。他已經非常有眼光,因為有這樣的收藏人群,我們在藝博會結構上也做了調整,今年看到了藝術廈門有一個專門的潮流藝術專區(qū),就是因為這么多喜歡玩具的年輕群體,進來就直奔那個區(qū)域。當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達到一定高度和眼光達到一定判斷的時候,他們會進入到嚴肅藝術的收藏。 其實有一些藏家在收藏大件作品,他說我要買一些“大貨”,這就需要很嚴肅的意見。好比說買一件卡普爾,這個藏家說我看不懂,我說你看不懂就對了,一個國際上非常重要的藏品,如果一個新進藏家一眼就能看懂,說明這個作品可能沒有真正深刻的內涵。有一個很重要的老藏家說如果你看他的作品,一眼看著怪怪的,也許就要關注他,解讀他,說不定真的是一個好的藝術,這是我給大家的一點小建議。 主持人 :幾位嘉賓今天談得很具體充分,最后我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論壇主題,面對當代藝術收藏面臨的風險和機遇,首先一定要專業(yè),其次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藏主見,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用耳朵去收藏,要用眼睛去收藏 ,希望大家以后在自己的收藏實踐當中能夠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收藏之路,然后像唐炬先生說的那樣,量力而行地去收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