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三百名畫家,打造一條近萬人當代藝術產業(yè)鏈。”
目前,位于九龍坡黃桷坪的西部當代藝術原創(chuàng)產業(yè)基地正招兵買馬。該基地負責人稱:要給黃漂一族提供最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平臺,向世界推出“中國黃桷坪”概念。
與此同時,九龍坡區(qū)政府正規(guī)劃將黃桷坪半島打造為創(chuàng)意產業(yè)區(qū)。
這一系列動作,均不同程度緣起于四川美術學院主體西遷大學城。
黃漂已存在20多年
在重慶501當代美術館館長劉浪等藝術家眼里,黃桷坪是一個充滿藝術生機的地方,“隨便抓一個人出來,都身手不凡”。
這個說法的基礎,是黃桷坪有著著名的黃漂一族。
百度百科這樣解釋“黃漂”:特指黃桷坪一帶非主流藝術家群體,依附于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美術館、501藝術倉庫、坦克庫等藝術圈存在,幾乎都是青年人,多數(shù)具有一定學歷或較高文化素養(yǎng)、知識技能。因這類人很少有固定住所,搬來搬去,給人漂浮不定的感覺,故得此名。
九龍坡區(qū)政府創(chuàng)意辦曾做過統(tǒng)計,黃漂大致分為五大類型:始終相信自己創(chuàng)作價值的藝術執(zhí)著追求者;畢業(yè)了不愿或不敢離開美院,在學校周邊接活或帶培訓班的年輕人;利用一技之長幫人完成設計的“菜畫藝術家”;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的知名藝術家;漂洋過海來到黃桷坪的“洋黃漂”。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黃漂一族便開始前赴后繼地包圍著黃桷坪。因長期的藝術沉積,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藝術市場。經年累月,黃桷坪已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在全國以至世界都相當知名。全國知名的美術家,一半以上都有過“黃漂”經歷。
在黃桷坪已經漂了三年的畫家梁偉稱:“在黃桷坪,連棒棒和房東都能非常專業(yè)地分辨出哪幅畫好,哪幅差。”
資深黃漂羅強說,黃桷坪吸引著自己,首先就是遍地的機會和黃金,其次是彌散的自由空氣。
羅強說,“黃漂時間”開始于每天的下午。起床后,先喝點酒,然后去茶館或酒吧和朋友聊聊,到晚上才回工作室開始雕塑、畫畫等,直到次日早晨,周而復始。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才能給我們創(chuàng)作靈感”,羅強如是說。
美院搬遷帶走人氣
進入新世紀后,習慣了悠哉游哉的黃漂一族們,開始迷茫起來。
“我最好的幾個哥們,兩個去了大理,三個去了北京。”已有4年黃漂史的李勇說,他現(xiàn)在自己也不知道該去哪里。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從去年暑假開始,李勇開始覺得危機來了。
李勇說,以前自己每年做考前培訓能掙三四萬塊錢,但去年暑假,來培訓的學生只有往年的四分之一。尤其讓他感覺不對的,是人氣明顯淡了。“以前隨便哪個旮旯,都會看到不少與自己一樣裝束一樣神情的人??涩F(xiàn)在到原來那個茶館坐上半天,也難得遇到能溝通的朋友。”
黃桷坪鐵路新村居民方華明對“人氣沒以前旺了”也深有感觸。退回去一年,他那套60多平方米的舊房子月租金高達1100元,每天看著進出的都是藝術家。如今,他的房子所在的那棟樓一半都改租給搬運工人和棒棒兄弟。
在李勇看來,讓黃漂們“漂不走了”的原因,是美院主體搬遷到大學城新校區(qū)。2005年,美院開始將新招的部分學生放到了新校區(qū),當時自己的感覺還不明顯??傻浇裉欤趯W校主體幾乎全部西移后,負效應終于開始顯現(xiàn)。
在黃桷坪漂了5年的黃華說,不知道以前黃桷坪究竟有多少黃漂,只知道在美院逐步西遷后,不少熟悉的面孔慢慢不見了。
拯救工程已經展開
面對黃漂一族日漸勢微的情況,九龍坡區(qū)經委副主任謝維婭說,“黃漂是黃桷坪的靈魂與活力之源,政府會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留住他們,以留住黃桷坪數(shù)十年藝術積淀的根。”
在九龍區(qū)政府出臺的系列應對政策中,位于黃桷坪地域的火車南站物流基地將確定遷出,培育更多的“老巢酒吧”、“11間”和“坦克倉庫”式的黃漂一族精神堡壘的計劃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另外的一個硬招,是九龍坡區(qū)正積極協(xié)調美院,希望讓雕塑系、油畫系、創(chuàng)意產業(yè)部分及研究生部等幾個重要的系科留守黃桷坪。
黃漂一族面臨的現(xiàn)實尷尬,也讓一些老黃漂著急并開始發(fā)力自救。劉浪已斥資上千萬元租下了近萬平方米的廠房、倉庫,廣招黃漂一族等藝術家,要打造西部當代藝術原創(chuàng)產業(yè)基地。劉浪說,他的終極目標是讓黃漂隊伍升華到更高階段。
何中臣 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處長
城市要發(fā)展,黃漂們最終恐怕也會星散四方。但哪怕他們從黃桷坪消失,那種記憶和歷史還是會沉淀為一種文化符號。當黃漂們重新聚集而成為“沙(坪壩)漂”或者“西(永)漂”的時候,那種藝術和人文的精神依然可以延續(xù)。
黃漂可以不在,但文化永遠存在。
張奇開 著名旅法畫家
實際上,就算要在黃桷坪繼續(xù)發(fā)展藝術產業(yè),也有很大的空間。畢竟坦克倉庫是搬不動的。北京的798、上海的蘇州河并不依賴美院,依然風生水起。所以只要有政府的支持,我看黃桷坪還是有望復興的。
吳江文 重慶工商大學副研究員
因為有美院的存在,黃桷坪成了藝術經濟的凝聚點,也成了城市文化的代名詞。現(xiàn)在中心轉移了,很自然影響力在折舊,必須等待新的興奮點的逐步形成。
人是有感情的,我相信黃漂依然會留戀黃桷坪這個地方。
所以,如果地方政府有保留區(qū)域文化名片的決策和動作,黃桷坪昔日的輝煌還有很大的希望能留下來。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