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 1.4.82
油彩 畫布
1982年作
90x120cm
估價:1200-1600萬港元
香港保利拍賣現(xiàn)當代藝術部分將于11月23日12:00-24日12:00預展,11月24日14:30分拍賣,拍預展及拍賣地點為香港君悅酒店。本次香港現(xiàn)當代方面匯集了常玉、趙無極、朱沅芷、吳冠中、朱德群、龐均、張曉剛、王懷慶、周春芽、劉野、劉煒等近50件佳作,從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之初至當代明星藝術家作品,可以說是中國藝術發(fā)展史的脈絡呈現(xiàn)。
山水概念 重塑時空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屈原即以《楚辭?天問》提出了詰問:「曰遂 (邃) 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包含他對于時間與空間的探究與質疑,「邃古之初」是否作為時間的開始?「上下未形」又如何判斷空間的大?。窟@些問題不僅反映了對于宇宙與內在基本規(guī)律的探求,同時也是對現(xiàn)有假設的慣性時間與空間的懷疑與不滿足,在先秦邏輯性的哲學探討下,衍生為中國往后藝術形式對于有限時空的叛逆與反動,從而發(fā)展出獨特的東方美學概念與架構。
法國知名藝術家馬內榭 (Alfred Manessier) 曾在給趙無極的信中寫道:「這個人這么不一樣,他心中的那個世界、那個過去、那個種族、那片風景、那種光線都是我所不知的,但經由某種我知道、我可以認出的東西所感動」。1982年的《1.4.82》(Lot 108) 不僅從內在本質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上對于時間和空間的特殊觀點,就外在視覺形式而言,趙無極從1960年代開始純粹抽象的線條表現(xiàn),1973年時重拾水墨,至1980年代以油彩渲染在構圖上產生極大的變革,綜觀他這二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風格演變,《1.4.82》不論是在形式元素或色彩表現(xiàn)上均可說是集大成的代表作。
1970年代開始,在水墨創(chuàng)作的影響下,趙無極多將畫面主色環(huán)繞邊緣或置于四角,《1.4.82》的墨綠色在左右兩側擴散,藝術家以大筆揮灑,保留了筆觸動作的軌跡,同時采用透明度高的油彩,在稀釋后積淀成為富有層次的色彩塊面,在大片的高明度背景中,米白、粉青、米黃、粉紅相互交織,趙無極以對于色彩的精確掌握與技法的高度純熟,我們難以辨別色彩的先后次序,在色層柔和地交接重迭之間,宛如逆光突顯了深色線條的輪廓,創(chuàng)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畫面中央細致的線條交錯為藝術家1960年代晚期作品的特色,向內產生凝聚的力量,延伸至畫面邊緣的墨綠色則形成向外擴張的趨勢,內與外相互對峙拉扯,在對立與沖突達到平衡間隱含了一觸即發(fā)的動態(tài)。趙無極曾說:「我很欣賞米芾對空間的安排和倪云林對松處的處理,這是中國水墨畫和西方油畫不同的地方。我的畫上很多地方看起來也很空,可是油畫不像水墨那樣容易渲染,所以我在空的部分,比在實的部分下的工夫更多。中國畫里虛實造成的節(jié)奏,一個推一個的不斷移動,使畫面輕重有致,在這點上傳統(tǒng)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共粌H是散點透視的應用,《1.4.82》從筆觸交織的速度感與色層累積干涸的過程,至近景的清晰細節(jié)與遠景色彩模糊的交界,影射了時間與空間的對比,在時間的快慢與空間的廣遠精微之間,時空的呈現(xiàn)是主觀的,趙無極將外在形式的秩序,轉化為內心的想象,形成了延展而流動的時空經驗。《1.4.82》以形式元素的安排與鋪陳,重新詮釋上古以來在山水組構間逐步拓展的時空觀,因而跨越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界線,于瞬間的視覺經驗中凝聚永恒,于有限中見到無限。
趙無極 18.3.67
油彩 畫布
1967年作
46x50cm
估價:300-500萬港元
【編輯: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