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合:融匯與變通(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單元展之四)”20日起將在武漢美術館展出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7-10-19

10月20日到11月10日由武漢美術館主辦的“合:融匯與變通”將在武漢美術館1、2、3、4、5、6、7號展廳展出,屆時觀眾可以免費觀展。

“合”是一種思想,反映著思考問題的立場和胸襟;它有取舍,有抑揚,有輕重,有時序,有前景,但它不是迎合和趨媚,它立意發(fā)掘作為精神物證的水墨意義,它視虛弱乏力的、失去精神顯現的水墨為不幸。“合”對于今天的時代、面對今天的藝術萬象,它著力于深耕厚作,它體現為吸納匯流,它展示了靜水深流的力量。


姬子 和風曉月  紙本水墨,184x145cm,2009


姜吉安  蟲書鳥跡鳥書蟲  44×117cm,43×13cm  現成品繪畫(絹本) 2015年

此次“合:融匯與變通”由七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大開大合(1號廳)、人物風骨(2號廳)、北宗再造(3號廳)、空間-物質(4號廳)、國際化(5號廳)、古法新意(6號廳)、以及20世紀以來水墨批評譜系考。其中以冰逸、王川、楊詰蒼、朱嵐為代表的“大開大合”部分從繪畫講求的勢出發(fā),不僅表現和發(fā)揮了筆墨的自由,更飽含了精神的張力,是張揚個性的行跡,它不是為了筆墨而筆墨,它融合了人的一切存在感知。它不再拘泥于任何陳法,而法自我出;“北宗再造”從南北宗之論延展開北宗之特色:以天地為師、以陽剛為勝,它拒絕柔弱筆墨,視筆墨疲沓為大病,它以雄渾氣勢、浩瀚山川、昂揚激情、崇高壯美為境界。此部分以賈又福、姬子、呂云所、張培林的作品呈現北宗再造重氣勢,強化動感,研究山川世界的重構,以彰顯天地永恒與萬物不朽,體現出再造中國繪畫精神的雄心,也使北宗被重新賦予時代意義的精髓。“國際化”則以金澤友那(日)、秋麥(美)、申暎浩(韓)、瓦倫西亞(西)、伊瑞(捷克)的作品體現出水墨的當代國際化,也顯示了水墨可以成為國際通用的藝術媒介和創(chuàng)作方式,如它的筆法變化和墨色層次都一再在當代國際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中看到,例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波洛克、馬瑟韋爾、法國的蘇朗日、西班牙的塔皮埃斯等,都或多或少地學習過或受過中國水墨繪畫的自由筆法的影響。今天,水墨藝術的國際化再次顯示水墨文化的新的潛力和未來。


劉慶和  車船172cm×498cm 2015 紙本水墨設色


馬軍 《界·水墨》 石膏,白墻,水墨  尺寸可變  2014年

“合”的當代文化姿態(tài),是宏闊與昂揚的,它對水墨的要求和把握以其歷史脈系為核心,以作為藝術家的抱負來回應和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最終,在藝術史的書寫上,它是水墨的,它證明的是水墨的耐力和魅力,它的生與死不在于時間的年輪,而是一代又一代為之努力并以其安身立命的人的所作所為。任何言語的論證都無以自證水墨是否興盛或衰竭,而實踐者須以全部的身心來踐行水墨的所有可能性及神秘性。應該說,在今天的文化語境里,所有的藝術都在提出可能性問題,都在應對時代挑戰(zhàn),不惟水墨獨有。故此,“合”是新時代的趨向,合一切文化藝術智慧來踐行我們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以此,中國應合世界大勢,而藝術以及水墨必合歷史求發(fā)展求融匯大勢。武漢美術館主辦的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單元展“合:融匯與變通”就是一場以融匯之勢應和世界、順應發(fā)展的一場大型水墨展。


瓦倫西亞島系列no.3  2013年 145 x 76 cm  墨 綜合材料 手工宣紙


王川 7號 紙本水墨 1986 87×68cm


王滿晟  草書勢系列2,水墨宣紙,97 X 179cm ,2016-2017年


楊詰蒼 致徐渭系列之無題no. 1 ,1987,紙本水墨、183 x 99 cm


伊瑞 工地系列之《沙發(fā)》2015年170x216cm 紙本水墨


周韶華 火焰山上下  紙本水墨 178cm×96cm 2006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