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馬克·呂布:沉默旅人用圖說話

來源:- 作者:- 2009-09-08

 

 

    馬克·呂布訪談

 

        談談你的家鄉(xiāng)里昂?我對里昂的印象已經非常模糊了,時間太久遠。那是一個很好的城市,但當地的人并不是特別喜歡我,呵呵。相比之下,我在北京的時間其實都比在里昂要長,印度也給我留下很深刻的記憶,加爾各答更像是我的家。

 

        你覺得自己在旅途中充滿創(chuàng)作的靈感嗎?那些靈感都從何而來?安靜的觀察能夠獲取無限的靈感,那些靈感大多來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中。懂得觀察,才懂得生活。

 

        你覺得一張好的照片是有力量的嗎?圖片的力量來自哪里? 照片是本性的流露,不是一時想象出來的。那力量來自生活本身。

 

        你曾經拍攝了大量傳神的紀實攝影作品,當你面對和拍攝一些突發(fā)的災難或者事件的時候,你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很冷的冬天,我和一個德國攝影師拍攝一組印度軍人的照片。當時他說:“攝影師的投入應該是100%”,我說:“有時候會超過100%,那個軍人要冒多大的風險,攝影師就要冒多大的風險。”面對危險和死亡,我們應該做的是足夠的尊重。

 

        80歲的你如何看待旅行和攝影?

 

 

        有時候我不覺得自己那么老,其實這取決于我心里是否感覺好。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感覺會有不同。但無論什么時候,遇到好的畫面,總能令我精神百倍。那也就會讓自己覺得年輕,有力量。我很遺憾在年輕的時候做了很多文字的工作,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每天都會在旅途中,在拍攝中度過。

 

    馬克·呂布簡介

 

        馬克·呂布(Marc Riboud)法國著名攝影師。1923年出生于法國里昂。1952年加入瑪格南圖片社。1959年,當選為瑪格南圖片社歐洲分部副主席,1975年、1976年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1957年發(fā)表了報道中國的第一張圖片,從那時起他先后多次訪問中國,觀察和記錄了在中國發(fā)生的若干歷史事件。

 

        “記得在18歲的時候,我就有離家出走的念頭,我告訴自己應該去冒險,到山里去玩兒。因為我從生下來就很害羞,弟弟和哥哥們都很聰明,善于和人打交道,而我卻連和女孩子說話都不敢。你知道,當內心世界無法被表達的時候,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和安靜的拍攝便成了我可以應對人生的惟一方法。”坐在我旁邊的馬克·呂布用很緩慢的語速這樣描述他拿起相機最初的原因。而也就是從那以后直到今天,他始終用這種簡單又偏執(zhí)的方法來記錄生活,也記錄一次又一次的旅程??梢院敛豢鋸埖卣f,馬克·呂布是真正意義上的行者。60多年來,他一直不停地行走于各種不同的地方,用鏡頭將一切被他眼睛捕獲,同時又打動他的瞬間都記錄在了最原始的銀鹽膠片中。

 

        最初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在工作之余去了很多里昂附近美麗的山,他發(fā)現在旅途中自己幾乎沒有辦法和陌生人進行任何交流。于是他決定放棄穩(wěn)定的建筑師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攝影中。開始的幾年,他為一家公司進行拍攝,不久便發(fā)現,即便和一同工作的攝影師也無法溝通,大家日常談論的都是相關器材和技術的話題,而他對此毫無興趣。于是他離開了那家公司,開始做一些時間較長的旅行。“第一次長途旅行一共用了6個月,我買了一部二手車,從巴黎開到了加爾各答。”在那次旅行中,馬克·呂布找到了最合適自己的生活方法,同時遭遇了他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轉折時刻。

 

        “當時我30歲,在攝影上剛剛起步。初次來到巴黎,遇到了卡特·布列松。在還沒有進行任何討論之前,他就說服我使用一個舊取景器,它有顛倒畫面的奇異的特性。”于是,馬克·呂布帶著一盒膠卷來到了巴黎艾菲爾鐵塔,拍攝下了一個正在給艾菲爾鐵塔上漆的工人。照片中的工人戴著帽子、叼著香煙、拿著刷子,感覺是在半空中輕盈飄移的舞蹈者,根本不像在工作,而是正在排演一出輕巧的歌舞劇。于是,這張照片成為了他在《生活》發(fā)表的第一幅作品,也促使了他在那之后進入蜚聲國際的瑪格南圖片社。

 

        同樣也是因為那次旅行,馬克·呂布在加爾各答結識了一位認識周恩來的人,于是,1957年1月,他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國,開始了他的第二次為期5個月的長途旅行,由此也開始了他和這個國家的不解之緣。“我發(fā)現我愛上了這個地方,雖然不會說中文,而且當時外國人是不允許和中國人隨便說話的,但是我非常喜歡以那種方式和角度觀察這里。”如今,馬克·呂布已經先后20多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觀察和記錄了在這里發(fā)生的許多歷史大事,用無聲的照片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他相繼出版了《中國的三面旗幟》、《中國40年攝影集》、《明日上海》等攝影集。當回過頭來談到對自己這些攝影作品的看法時,馬克·呂布這樣說道:“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瑣碎的細節(jié),它們不代表任何觀點或價值判斷,更無法為中國歷史變遷提供見證。”“而我喜歡拍攝很細節(jié)的東西,很多別人所不關注的細節(jié),我覺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細節(jié)中的。那些細節(jié)和攝影本身都是源于生活的。”

 

        對于一個旅行者來說,我們總要找到一種合適我們自己的方式來收藏某些美好的或特殊的記憶,而攝影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蛟S我們沒有辦法效仿馬克·呂布的攝影作品,卻無疑可以從他身上獲取某種旅行的態(tài)度。這樣一個80多歲依然還拿著相機四處行走的,大多數時間保持沉默的老人,對于他來說,攝影已經不僅僅是職業(yè),而“是一種激情,一種偏執(zhí)”。

 

        當采訪不得不結束的時候,馬克·呂 布告訴我,他接下來的半天時間會到外面走走,拍些照片。

 

【編輯:虹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