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作品
筆者于2012年底在《中國書畫報》發(fā)表文章,希望莫言一字億金,因為莫言不是“書法官”,一字億金那是他的真本事,而不是借官職之便謀利益。筆者文中同時建議國家作出規(guī)定,讓擔任實職的“書法官”待到離職之后,再去賣自己的“書法”。
文章寫完,意猶未盡。為何“意猶未盡”呢?因為筆者想起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美協(xié)主席齊白石不以字畫謀利的事。
徐悲鴻病逝后,1953年齊白石以89歲高齡繼任中國美協(xié)主席。白石老人詩、書、畫、印皆出時輩之上,此前早已是文化名流,且是湖社主要人物,新中國成立之初畫家們湊在一起畫畫送給毛澤東主席賞玩,大都由齊白石牽頭領(lǐng)銜。如此崇高的文化地位,是白石老人靠個人奮斗打拼出來的,而不是“中國美協(xié)主席”這個頭銜帶給他的“外快”。
然而白石老人當上美協(xié)主席之后,卻不再以畫謀利。
那時國家還沒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國家政策仍然允許個人發(fā)財致富,在這樣的國情之下,齊白石賣畫發(fā)多大的財都是合理合法的。然而考慮到自己做了新中國的“美術(shù)官”,白石老人覺得,自己雖說不是黨員,也應(yīng)學習共產(chǎn)黨人,當官就當個清白官,不在任職期間發(fā)“主席”財。于是他畫畫不再賣高價,只象征性地收取一點紙筆費用,大致是幾元錢一張。筆者認識一位部隊老首長,老首長那時是個連級干部,在北京工作,由于喜愛齊白石作品,開了工資他總要從老婆那里“摳”出一些錢去買“齊白石”,有時直接去白石老人家里拿,非常便宜。老首長告訴筆者,當時他攢了十來張“齊白石”,可惜在“文革”中損失了。
現(xiàn)如今齊白石精品已經(jīng)拍賣到4億多元一張,靠的是“美協(xié)主席”這個頭銜么?不是。在他身后擔任過這一職務(wù)的還有何香凝、江豐、吳作人等人,他們的作品直到現(xiàn)在仍然價格平平。白石老人高壽,更難得的是他人品超眾,更兼藝高于人。“三高老人”齊白石的畫今后賣出任何天價都是有可能的,誰都不必驚訝,誰也無法攀比。
再后來的“主席”怎么樣了呢?
后來有些主席(哪一屆的就不說了吧),藝未必高,德未必重,賣畫卻是天價,畫商從某主席手中拿走幾張很一般的小畫,動輒就是百萬元、幾百萬元,這是白石老人想都不敢想的。商人買了主席的畫,就希望主席連選連任,不料坊間傳出消息,說這主席不受某某領(lǐng)導喜歡了,手中別再存他的畫。商人一琢磨,上邊不喜歡了,那就意味著主席要去職了,沒了主席官銜,他的畫肯定一落千丈。于是趕緊運作,把手中的主席畫平價出清。想不到出清之后形勢陡轉(zhuǎn),那位主席得以連任!商人再去找他買畫,早已不是從前的價碼。
同樣是“主席”,有的是顛撲不破永垂不朽,有的是紙扎牌位徒有其表,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差距在哪里?就在一個不發(fā)“主席”財,一個猛發(fā)“主席”財。猛發(fā)“主席”財?shù)娜藢嶋H上是藉職謀利,一旦沒了“主席帽”,其畫變成“垃圾股”毫不奇怪。
書法家協(xié)會領(lǐng)導、美術(shù)家協(xié)會領(lǐng)導,都是上級安排的官職,類似行政官員,怎能在職賣字賣畫呢?管地的能偷偷賣地么?管官的能私自賣官么?所以“書法官”“美術(shù)官”在職賣字賣畫,都是茍且生意,不敢擺上臺盤,只能悶頭發(fā)“灰色”財。
有的“書法官”“美術(shù)官”可能要說了,我的字、畫有水平呀,有市場我就賣呀。
不然不然。既然你有水平,沒當“官”時你怎么沒市場?你說你有水平,這話你敢等到離職后再說么?那時若還有人買你的東西,你才是條漢子。這話恐怕沒人敢說吧?
官位受人追捧,眾女齊“追”一官,這官千萬別以為自己就“魅力無限”“美不勝收”;官位又是畫皮,誰做了“書法官”“美術(shù)官”都會被炒作,別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多少。所以說,禁止官員在職玩灰色游戲,藉職務(wù)之便發(fā)不義之財,十分必要。
有鑒于此,筆者才斗膽建言:不準在職賣字畫。至于此“言”有無道理,還想聽聽大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