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什么是好的公共藝術?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徐佳和采訪整理 2014-09-24


作為公共藝術案例的某外國社區(qū),包含有裝置與藝術活動。

什么是好的公共藝術?自1960年代“公共藝術”概念出現以來,更多地被理解為放置于公共空間的作品或相應的環(huán)境設計。但是,今天的公共藝術已經成為一種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在發(fā)達國家,公共藝術是國家的公共文化福利,使民眾能夠平等享受藝術化的生活環(huán)境,減少城市現代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參與區(qū)域建設和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運作機制。“地方重塑”是這種機制的核心要義。

近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主辦了“什么是好的公共藝術?”論壇。
 
新西蘭戈維布魯斯特藝術館館長Rhana Devenport:好的公共藝術需要從幾個層面出發(fā),現在公共藝術已經不再是把一個大的項目放到一個公共社區(qū)空間里面了。好的公共藝術,它是有變革性的,有些人不斷地努力去除壞的公共藝術,一個好的公共藝術能夠帶來意義,環(huán)境是依賴于它的意義。我來自于新西蘭,記得曾經遇到過大地震,公共藝術和文化的事件在地方上成為一種團結力量,讓當地政府都吃驚。藝術家推動了基督城在災后真正的變化。我認為好的偉大的藝術作品一定是有資金的支撐的。有一些項目有非常大的潛力,人們相信這樣的項目的潛力,就會有財政資源的投入。很多的項目或者說我們看的所有的項目都是藝術家推動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在更廣泛的環(huán)境內來分析什么是公共,什么是藝術,什么是偉大的藝術。誰啟動這樣的項目,以及誰對這樣的項目進行融資,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在策展的時候問自己的問題。另外,我們必須想象公共藝術內在和外在的價值,以及公共藝術會對社會、政治和其他當今的話題產生哪些直接影響。
 
南非開普敦大學教授Jay Pather:我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公共最初的目的是要提出一些想法,我們在南非有20年的民主體制,雖然我非常尊敬曼德拉總統(tǒng),但是我們現在還在爭論到底我們是不是有自由、我們國家大部分地方是不是有很多政治和經濟的自由??梢哉f我們政治的世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爭論卻沒有停息。作為一個藝術家,參與這些公共的討論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公共藝術的空間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使我們能夠明確地認識到它的想象,它的有限性并且了解到這個藝術的力量。就公共藝術,我們經常談論到受眾,但很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你在創(chuàng)造藝術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一個非常獨特的孤獨的體驗。而要不斷地吸引受眾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事情。公共藝術是一個大型的項目,大型的作品。
 
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創(chuàng)始董事Ute meta Bauer:什么是公共的空間,誰來定義這些公共的空間,有一些非常小的項目可能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但是它所花費的經費是少之又少的,有一些是違約的作品,比如涉及這個城市的環(huán)境,我們不會因這個經費的多少來確定它到底是不是好的作品。很多的藝術家他們沒有很好的創(chuàng)作空間,但是他們必須要用公共的空間來進行創(chuàng)作。過去十年,如果我們在公共的空間做一些藝術,事實上不要10分鐘你就會招來警察,你必須得到警察局的同意,所以我們想問這個作品是不是委約作品,是從哪里獲得這個支持。有一些作品是討論環(huán)境問題或者探討社區(qū)問題的,我覺得這些對我們非常重要的是要了解是由政府來支持的,或是由社區(qū)來支持的,還是由藝術家自己來提供資金,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項目的本質。
 
印度Khoj國際藝術家聯盟創(chuàng)始成員兼董事、策展人Pooja Sood:好的公共藝術必須要考慮到受眾,受眾是社區(qū)的一部分,他們本身也會創(chuàng)造一部分的公共藝術。公共藝術能夠讓人們參與其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空間并且對于空間作出反應。因此我認為公共藝術要考慮到受眾的變化。不僅僅是觀賞,他本身的參與和自己創(chuàng)作都非常重要。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汪大偉:在中國很多是政府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希望有一些城市的標志性的建筑物的時候就想到藝術。這樣一來又被人覺得公共藝術是個政府的藝術。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覺得公共藝術是民眾的藝術,大家能夠發(fā)動民眾的積極性。我覺得公共藝術要以它的作用來決定它的定性。也就是說,我認為是用藝術的語言和方式解決公共問題這樣的藝術叫公共藝術。什么是好的公共藝術,不是說錢投了多少,實際上是看它的方式方法,這個方式方法,實際上,它的好壞決定了你的智慧,用智慧的方式方法來協調政府、民眾、藝術家三者的關系——實際上你所處的公共藝術,這個作品在所在地區(qū)有沒有帶來變化。第三個觀察點就是看它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是因為你有好的方式方法,能夠給這個地區(qū)帶來一種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具有普遍的一種示范性和普世的認同度。其次某種程度上它也會影響、改變其他地區(qū)的一些發(fā)展和變化。農民工進城的問題、農村荒廢被邊緣化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的藝術家能不能找到一些好的方式方法,解決這些問題,而這種問題解決了,如果說有它的普世性,而且能夠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藝術家調動更多藝術家的積極性去投入到解決這些問題的事業(yè)中,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藝術,是我們中國所需要的,也是我們當下所需要的。
 
Ute meta Bauer:過去八年,我在雕塑部門工作,雕塑其實是文化非常大的一種干預方式,有時候它會是巨大的失敗。我們要進行測試,而且這種作品有可能會有干預性,有可能有潛在的失敗性。但是我覺得公共藝術領域通過跟人的這種互動,我們應該允許這樣的失敗,并且從中汲取教訓。很多提供資金的人都會關注你到底在做什么,這是藝術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你享用一些資金的話,你必須和資金的提供方建立起一種關系,到底這種關系在哪種層面上你可以接受,是不是影響你作為藝術家本身,取決于從哪里獲得資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