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打造了一個鏈接中西古今的“中國挪用藝術”概念

來源:99藝術網上海站 作者:周瑾 2015-08-14


展覽開幕現場藝術家合影

2015年8月14日,“Copyleft:中國挪用藝術”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由項苙蘋進行策展,集合了25位藝術家的作品來詮釋展覽的主題。
 
本次展覽首次打造了一個鏈接中西古今的“中國挪用藝術”概念,對源自西方的“挪用藝術”理論進行了拓展和轉換,認為中國挪用藝術至少包含三種現象:一,和中國藝術傳統(tǒng)相關的臨?。欢?,和西方現當代藝術相關的挪用;三,與當下社會現象相關的山寨。通過梳理相關藝術創(chuàng)作現象,探討重復和創(chuàng)新、原創(chuàng)的關系,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和新技術、新材料的關系,知識產權和知識傳承、知識共享的關系,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挪用藝術和西方的不同。
 


展覽開幕現場
 
“Copyleft”出自GNU通用公共許可協議,這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自由軟件許可協議條款,給予了電腦程序自由軟件的定義,并且確保程序的自由性能被完善的保留。此處借用“Copyleft”來表現臨摹、挪用、山寨的共通之處,意味著“可以拷貝”,以及“制造拷貝”。在數碼復制時代,不只藝術家精于“挪用”,其實絕大多數人和“Copyleft”“挪用”都脫不了干系——對網絡圖文資料的復制黏貼,對盜版碟的購買,對著手機私人定制的電影配音,在卡拉OK廳里對歌星的模仿,各類模仿秀上選手始于模仿、止于創(chuàng)新的表現等。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
 
展覽開幕儀式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表示:“這個展覽是我們8月三大重要展覽之一。這次的主題在東西方都有類似的語境和背景,只是在中國更加的突出。我們在藝術、歷史、社會的幾個層面上都能看到‘挪用’它的一種魅力。”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藝術家丁乙
 
學術委員丁乙隨后談道:“這個展覽實際上回應了中國社會的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當代藝術在‘挪用’這方面有著不同層面的探索,這種探索從八十年代開始便有了。這樣的展覽作為回應當代現實的主題是非常契合的,希望這樣的主題能產生更多的探討。雖然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不多,但還是充分體現了25位藝術家的體量。同時,展覽還呈現了久違的老作品,能讓觀眾產生欣喜之感。”
 


策展人項苙蘋
 
作為展覽“中國挪用藝術”的策展人,項苙蘋表示:“這個展覽的想法在2011年的時候就產生了,當時認為用各種元素所重復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全世界的范圍里面都非常盛行。但在中國的語境里又有著中國傳統(tǒng)的‘臨摹’和當下的‘山寨’,所以我特別想做一個這樣的展覽。”
 


展覽新聞發(fā)布會現場
 
而在下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作為“山寨”版塊的參展藝術家焦興濤談道:“挪用和學藝術的一開始就有關,想成為藝術家的時候也和‘挪用’有關,需要借鑒其他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主題等。‘拷貝’到最后便有了創(chuàng)新。而‘山寨’則代表了一種態(tài)度,相對于‘拷貝’和‘挪用’,‘山寨’一詞顯得負面很多,但非常值得思考與探討。”
 


展覽現場
 
中國挪用藝術的三種現象
 
1.臨摹——和中國藝術傳統(tǒng)相關的臨摹現象
 
這是中國古代的繪畫傳統(tǒng),不只是一種學習手法、保存珍貴作品的方法,其本身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既是向前輩大師致敬,也是對個人態(tài)度和品味的表達。臨摹始于手工復制時代,但即便在數碼復制年代,臨摹也得依靠手工勞作。一旦從技法訓練演變?yōu)樾钜庾鱾危蜁乃囆g創(chuàng)作轉變?yōu)榉墒录?。在這一板塊中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從畫到畫的臨摹,藝術家利用新手法、新媒介使經典圖式給人帶來全新的體驗,開拓發(fā)展了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價值。
 
本版塊藝術家:夏小萬、邱志杰、姚瑞中、陳浚豪、彭薇、余旭鴻、楊泳梁、倪有魚。
 


展覽現場
 
2.挪用——和西方現當代藝術相關的挪用現象
 
“挪用”開始于機械復制時代的西方,是對現成物品或現有作品的全面或局部使用。它打破了藝術和生活之間的界限,削弱了知識產權和作者的特權,質疑了原創(chuàng)的觀念:創(chuàng)新是推倒重來的全然創(chuàng)新嗎?一個可復制、可替換的物體是否可以變成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獨特性的藝術品?“挪用”通過對原作的解構,制造新觀念和新意義,也有侵權的風險。中國藝術家對“挪用”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演繹和拓展。“挪用”有時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捷徑或個人闡述藝術的便捷通道,這種濫用會降低藝術的水準。
 
本版塊藝術家:隋建國、李占洋、施勇、楊振中、李青、倪有魚、胡慶泰、胡昀、王冠山。
 


展覽現場
 
3.山寨——和當下社會現象相關的山寨現象
 
山寨文化博興于數碼復制時代,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挪用手法在經濟生產活動中的體現,目前席卷了經濟和文化的各個領域。山寨是一種思維的革命,一種民間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制造新價值和新民主。因為山寨能制造相似性,某種程度上是對社會公平的實現,比如山寨手機讓低收入人群同樣能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山寨現象也是普通人想成為名人、普通產品想成為名牌的一種意愿和努力;各種模仿秀和山寨活動,是對公眾創(chuàng)造力的釋放。所以,也許是時候用更中性的眼光去打量“山寨”了。
 
本版塊藝術家:陳幼堅、韓峰、周鐵海、邱志杰、焦興濤、李青、高巖、鐘兆剛、葉甫納。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5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