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的名字似乎總是和“爆破”聯(lián)系在一起。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令人驚艷的煙火設計之后,延續(xù)著對中西文化問題的關注,到參與時政熱點與城市建設的議題,蔡國強越來越忙了。
依舊是長長的畫卷,一連串的印記,就像北京奧運會那踏過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家大劇院、天壇、鳥巢、水立方的腳印,此番在長27、寬4米的長卷畫作上,放上了隔離紙、馬克紙、黑火藥。而今天,蔡國強則講述著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沉浮。7月24日下午,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PSA),蔡國強帶著他的志愿者團隊爆破完成了名為《沒有我們的外灘》的火藥草圖,電光火石間描繪出人類將外灘還給大自然后的童話景象,蔡國強說:“人類撒手離去,數(shù)百次春夏秋冬后,城市在大自然創(chuàng)造下,山花爛漫在藤蔓包裹的樓群廢墟里,當令人百感交集。”這件作品也是為即將于8月8日開幕的《蔡國強:九級浪》個展新增的一件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巨作。
早先在7月17日那天,打頭陣的《九級浪》已從泉州“海漂”到上海黃浦江,并最終抵達PSA門外的碼頭,揭開了《蔡國強:九級浪》(8月8日-10月26日)大型個展的展覽序幕。這艘飽經(jīng)風霜的漁船上,老虎、熊貓、駱駝……大大小小兇猛溫順的動物們耷拉著腦袋,好像在時代的大風浪里暈了頭,令人聯(lián)想起諾亞方舟上被救贖的生命。蔡國強表示,該作品受俄羅斯畫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油畫《九級浪》啟發(fā),表現(xiàn)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此番PSA個展就是以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個展主題,對地球、包括中國當下生態(tài)問題的反響。展覽理念也延伸到探索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人與自然的關系,包括人對自然的思考以及對原風景與心靈故鄉(xiāng)的追索。
7月24日下午,志愿者們先把9張高3米、寬4米的特制日本紙平鋪在牛皮紙上,并蓋上硬紙板模板,等待播撒火種的藝術家登場。蔡國強根據(jù)不同效果的需要,輕重緩急間以播、撒、扔、挑等方式布下火藥陣列,鋪上引線。當最后一層硬紙板蓋上后,他壓上磚石以增加火藥的壓力,隨即點燃了引線。
也是當天,PSA第一次開放了大臺階以及二層、三層的圍欄,以給來賓更全面的展現(xiàn)視野。黑火藥點燃的速度非常快,瞬間彌漫了整個中央展廳的空間。有一個細節(jié)是蔡國強出于精益求精的原則,小補了約畫作五分之一面積的小爆破。從浦東到浦西,一河兩岸,從最后的效果來看,蔡國強將普通做成了水墨虛化的效果,或許正暗含蔡國強對城市過度發(fā)展的擔憂與審慎。
據(jù)悉,參與此次爆破的志愿者多來自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的學生。這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蔡國強對空間操控愈發(fā)自信——蔡國強從單純的“爆破”這一過程性藝術開始走向立體空間的架構美學,尤其是他對于團隊創(chuàng)作的信賴與現(xiàn)場布置的調控,更多帶有一種戲劇舞臺式的展現(xiàn),展廳就是一個大舞臺。而在“爆破”的過程中,展覽的空間也就像戲劇情節(jié)的推進一樣在發(fā)生變化。這是一個有趣的“點”,我們可以沿著這個“點”拭目以待蔡國強之后的藝術之路發(fā)展。
“蔡國強:九級浪”大型個展將于8月8日至10月26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除根據(jù)當代館空間特別創(chuàng)作的《九級浪》(大型裝置)、《春夏秋冬》(火藥陶瓷)、《沒有我們的外灘》(火藥草圖)等大型作品之外,享譽全球的大型裝置作品《撞墻》也將首度亮相上海。展覽還將呈現(xiàn)寬4米、高18米的立軸火藥長卷《巴西花鳥圖》,以及藝術家歷年爆破計劃影像集錦、展覽手稿等珍貴文獻。展覽開幕當天,蔡國強將在當代館前的黃浦江面上,為上海市民獻上他在國內的首件“白日焰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