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發(fā)現(xiàn)小昌煜的說話、動作
都異于同齡孩子,
一查,
被確診為自閉癥。
到自閉癥兒童的畫作里感知世界的美好
“當醫(yī)生告訴我們這個消息時,
他的母親經(jīng)常會偷偷哭泣。”
因為自閉癥無法治愈,
這也意味著:
多動、煩躁、不安將陪伴孩子的一生。
小昌煜的父母都是紹興輕紡城經(jīng)商的溫州人,家里小有積蓄,雖然不愿意接受孩子患有自閉癥的事實,但他們不想這么輕言放棄,查閱了眾多與自閉癥相關的材料,帶著他到北京、南京、山東等多地的專業(yè)機構(gòu),進行康復訓練,還給他請了專門的培訓老師。
幾年的康復訓練下來,效果并不明顯,直到7歲那年,家人再次帶著小昌煜來到北京,小昌煜在北京接觸了簡單的點與線的行為訓練,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切,讓她的母親倍感震驚。
“兒子看到桌上的蘋果,就慢慢地在畫好的圓形上加了一個蒂,這樣紙上的圓形就變成了一個蘋果。”而在此之前,他從沒接觸過畫畫,更沒有畫過蘋果,并且小昌煜在拿起畫筆的那一刻特別地安靜。
這個時候家人開始有意往畫畫這方面去引導,“一開始讓畢昌煜畫畫只是想讓他安靜下來”,但后面發(fā)現(xiàn)他的畫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好多請來教他畫畫的老師,沒過幾天就走了,他們都說:這孩子的畫畫靈感特別好,教他反而給他思維定式了,讓他自由發(fā)揮吧!
最讓老師們驚訝的還是他在色彩方面的大膽運用,“今天天氣晴朗,心情好,他畫的色彩就明亮;反之,又是另一番面貌,同一個情境他能畫出不同的感覺。”
在父親看來,畫畫改變了孩子,一旦拿起畫筆,平常坐不住的畢昌煜就像變了一個人,經(jīng)常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我們都很心疼他,希望他休息一會,但他每次都要畫到自己滿意為止。”
從7歲第一次接觸畫筆,
12年來,
只要拿起畫筆,
不管是在家里,
還是身處外面嘈雜的環(huán)境,
他都能像忘了自己般那么安靜。
2008年,母親趙靈芳依然清晰記得帶兒子去北京參加畫展的情形,在北京孤獨癥協(xié)會舉辦的798藝術(shù)區(qū)畫展中,兒子的畫作《愛在藍天下》引發(fā)了轟動,評委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且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親自接見,“那也是昌煜的畫第一次被大家認可。”
2011年,陳丹青在北京大學“我們的世界”畫展中看到昌煜的畫,把他喻為“中國的畢加索”,而知名畫家吳冠南在看到他的作品后,主動提出“以自己的四幅畫換他一幅畫”的要求。
“畢昌煜的用色非常人所及,
能激發(fā)人的靈感,
幫我(吳冠南)打開創(chuàng)作思路。”
對于一個自閉癥兒童來說,成名在他心中的意義約等于零,他只是單純喜歡拿起自己手里的畫筆,一次他受邀為一個兒童區(qū)的墻壁添點色彩,3米多高的墻,他足足幾天時間都沒有休息,回到家,他只說了一句:“媽,我沒了力氣。”
而為了讓更多自閉癥孩子的家庭看到希望,昌煜的父母成了慈善義賣會的???,兩年間9幅作品賣出的4.5萬元全都捐給了云南的一所希望小學,作品《世外桃源》也在第八屆自閉癥北京慈善晚宴上以5萬元高價拍出,現(xiàn)在他們又把昌煜的作品用數(shù)碼印花技術(shù),印在衣服、圍巾上,以成本價慈善義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北京星星雨專項基金和青藤教育藝術(shù)基金。
現(xiàn)在的昌煜,剛帶著米蘭世博會外國友人的“驚嘆不已”歸來,又要馬不停蹄地去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知名展館舉辦個展,對方承諾費用全免!國際知名品牌也看上了昌煜的作品,將其制成服裝,穿在紐約時裝周超模身上,驚艷全球!
畢昌煜作品《在海邊奔跑的兩個女孩》在米蘭世博會讓外國人驚嘆不已
紐約時裝周超模穿著昌煜的作品
十多年來,父母看著他從畫蘋果開始,漸而畫山水,畫油畫,“孩子的進步都是一點一滴成長起來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他自己。”曾經(jīng)的陪護陸老師也認為,“畢昌煜有今天的成績,和他專注力強、刻苦有很大的關系。”
很多時候,
我們付出一百分,
收獲才一分,
但這一分,
已帶給父母足夠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