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文交所泡沫井噴:誰為瘋狂的投資行為買單

來源:英才 2011-10-13

誰說中國在金融創(chuàng)新上總被西方牽著鼻子跑?文交所及其份額化交易方式的誕生,便是國人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次井噴,并最終讓西方聞風而仿效。

 

不過,這一創(chuàng)新實在太惹火,以至于社會對于文交所的質疑遠大于贊美,不僅包括天津文交所的上市品種《黃河咆哮》、《燕塞秋》兩幅畫作,一度被炒至相當于齊白石142 副作品價值的總和,還有最近漢唐藝交所推出的動輒即達上千萬的藝術品,更有飽受詬病的善變的交易規(guī)則、監(jiān)管缺位等等問題。文交所仍然處在政策的邊緣地帶前途未卜,但這并沒有妨礙各地搭建文交所的積極性,目前全國各類文交所已達22 家,大有燎原之勢。將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是否在制造另一個投資“泡沫”?與股票以公司價值為中樞相比,份額化的交易模式是否能真正體現藝術品的價值?而最終誰又來為瘋狂的投資行為買單?這些都是對于文交所生死攸關的問題。

 

模式與規(guī)則

 

記者:在目前的金融環(huán)境下,如何來評價文交所的功能?

 

鄭惠文:銀行雖然在收縮資金,但社會閑錢太多,而目前投資品種又比較稀缺,很多游資一輪又一輪炒作農產品、中藥材。在剛開始籌備藝交所的時候,我們又聽說某國外投行要把中國的大米炒到20 塊錢一斤。這些炒作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不加遏制,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上藝交所是吸引游資到藝術品市場來。目前國內一些很扭曲的藝術作品在國際上很紅火,實際上是有一批西方以美國為主的帶有政治色彩的藝術資金,有意識地大量購買這些畫,然后再到美國展覽炒作。這有兩個目的:賺錢和引導文化方向,使得國內藝術家不安心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專門去迎合西方的意識。這就涉及到文化安全的問題。而文交所會選擇大眾的、主流的、審美認可的好作品到交易所來上市,讓藝術家明白不去迎合西方,也同樣能得到經濟價值和回報。孫立堅:“十二五”規(guī)劃講到文化產業(yè)的繁榮,問題是這個繁榮的資金從哪里來,字畫等藝術品不像制造業(yè),市場價格波動會很大,所以銀行貸款的難度是很大的。要促進文化產業(yè)繁榮,國家應該鼓勵這種創(chuàng)新。

 

葉檀:在天津文交所出來以后,現在各地都在大干快上,只要在地方政府備案通過就可以了,所以地方的積極性都很高。這和投融資平臺、信托有些相似,大家都在做,而不顧它的風險。文交所現在鄭惠文:實際上,我們有一套嚴格的程序,首先由保薦商發(fā)掘藝術品,推薦到交易所來,交易所的上市部門看到申請,如果合適就推薦到執(zhí)行董事層,然后再到上市評估委員會,他們不是我們交易所的職員,有點像公司的獨董,由他們決定這個藝術品能否上市;然后走評估程序,還有發(fā)行當中的保管、保險問題,做完后就出發(fā)行公告書,向投資者進行發(fā)售。8 年后作品自然退市,到二級市場拍賣,最后按份額分給大家。這是一個完整的投資過程。

 

孫立堅:現在的問題在于,美國次貸模式下,一些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機構去投資美國的房子,然后又把房子賣給一些缺乏經濟能力的人,這就有風險。那在文交所,我們要看今天投資字畫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批人,如果這些人完全是內行,那就沒有問題,但現在更多的人可能是受利益的蠱惑而投資。這樣如果監(jiān)管不當,會形成文化產業(yè)的泡沫。

 

記者:從天津文交所以及各地文交所的交易情況看,有些藝術作品價格高得離譜,這是否有過度炒作的嫌疑呢?

 

鄭惠文:炒作是個別文交所的價值取向和經營失當引起的,這些都可以微調。另外也是市場游資太多,到處亂躥。這說明我們的投資渠道很少,交易品種增多以后,價格就會平穩(wěn)下來。

 

孫立堅:文交所模式就是用二級市場去培育一級市場,但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如果文化產業(yè)當中一些參與人的目的就是利用這樣的平臺來賺更多的錢,那就會把這些字畫講得神乎其神,就會使過度的錢在這個市場上流動,很可能會出現只要有一幅畫就會把它炒上去的現象。

 

葉檀:藝術品交易份額化當然是藝術品泡沫化到極致的表現,它可以把100 萬的藝術品哄抬到幾億。它實際是把資金和財富分散開來,由很多人來承接風險。

 

記者:目前文交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鄭惠文:還是國家政策層面沒有完全認可,如果認可一切都可以完善,包括規(guī)則,鑒定,估價,上市的選擇等等。像在一些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國家認可了文交所的模式之后,可以成立專業(yè)委員會,成為公權力的一個部門,來鑒定哪些作品可以去上市,而文交所不能對作品進行定價。

 

葉檀:主要是會造成社會的風險,這種風險是不表現在金融領域,首先它和銀行沒關系,其次它和股市沒關系,它也沒有金融杠桿,所以金融領域的風險是不大的。關鍵問題是在交易的當中,風險揭示不夠,使投資者處于一種瘋狂的狀態(tài)。

 

記者:關于它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有怎樣評判?

 

葉檀:以前文交市場集中的都是一些比較有資產的人,而文交所拆成份額交易的意圖就是推廣到一般的投資者。如果影響到普通大眾層面了,社會的風險便不容忽視。如果要繼續(xù)存在,就需要做一個清楚的規(guī)則邊界。

 

孫立堅:這個市場我是非常支持的,它利于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刺激內需,但金融創(chuàng)新是雙刃劍,市場可能會輕信專家的鑒定,帶來信用的危機,最終受到打擊而出現萎縮。風險評估很大,對未來的市場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有很多投機的資金都進入了文交所,由于市場不規(guī)范,所以洗錢的嫌疑比較重。

 

記者:文交所的交易模式由中國獨創(chuàng),在天津文交所出現之前,世界上沒有一家文交所,這種份額化的交易模式是否合理呢?

 

鄭惠文:國外在2011 年之前是沒有文交所,但現在有了。

 

國外在看到中國出現了好的交易模式之后,就照搬出去了,現在俄羅斯、烏克蘭、法國、英國都出現這種交易所和交易模式了。這就證明一個好的模式會被大家模仿。碳排放等等都是西方制定標準,中國很被動的跟在后面按西方標準去做。我們現在創(chuàng)造了新模式,即使這一模式有瑕疵,但只要認可這一模式,一切都是可以規(guī)范起來的。

 

孫立堅:文交所的交易模式和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模式基本相同,做法就是一級市場先拿出錢來,因為所承擔的資金風險很大,規(guī)避這樣的風險就是資產證券化,讓大家都來參股。在這種交易模式下,投資者參股的同時就把資金不斷回流到文化產業(yè),這樣就可以保證文化產業(yè)做大。但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問題不在金融創(chuàng)新的模式上,關鍵還是如何加強金融監(jiān)管和治理。

 

葉檀:份額化交易本身不是問題,關鍵是標的在份額化交易過程中的評估是否規(guī)范,現在這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弊端與風險

 

記者:外界來看,文交所的交易程序很不透明,讓人覺得很不規(guī)范。

 


【編輯:成小衛(wèi)】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