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國傳統(tǒng), 什么是自我文化定位?”
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加拿大不列顛可倫比亞大學共同主辦的《悟象化境:傳統(tǒng)思維的當代重述》油畫展,將對這個困擾國人一百多年的重要文化命題進行試答,深入探討如何從傳統(tǒng)文化“悟”出當代語“境”,以重述傳統(tǒng)來擺脫文化殖民心態(tài),建立自我的論說體系。
展覽7月6日至18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著名油畫家朱乃正擔任主持人,執(zhí)教于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曹星原承擔策展人和圖錄撰寫人。參展畫家包括了朱乃正、孫景波、 聶鷗、 蘇笑柏、 江大海、 洪凌、 張元、 孫立新、 張路江、 曹吉岡、 張冬峰、李榮林。
鑒于展覽學術思想和藝術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參展畫家們藝術中清醒的自我文化定位,策展人通過這個展覽、以及為這個展覽所作的深刻理論構建,中國美術館將其作為捐贈收藏主題展。
這個展覽從理論上由策展人先行建構,以重述傳統(tǒng)為手段,以建立自己的批評式為目的,再用自己設定的理論來論述展覽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還是第一次。在朱乃正先生為這個展覽寫的《序》中說:這個展覽的學術概念和理論框架“由策展人曹星原提出,而又反復與十幾位參展藝術家溝通,一個學術命題的思想理念和脈絡慢慢清晰起來。正因如此,本次展出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展覽;與此同時互動印發(fā)的一本集冊,亦絕非通常的展覽圖錄或圖文相間的畫集。它是一本研究當代中國油畫所涉及到諸多問題的學術專著。由于策展人在展覽與專著中的明確命題,與飽含學術思想的容量,使我和其它十幾位藝術家邀集起來,與策展人進行了多次饒有興味的交流會談,取得基本共識,遂能相互配合,同舉共策。”
正是由于這些畫家所占據(jù)的獨特藝術地位和藝術堅持,使得他們無法被尾隨西方文化浪潮的“主流”加以定義。但正是由于展覽中的十二位畫家對自己的傳統(tǒng)和文化的定位起點很高,才使他們無法隨波逐流,甘心陪居于西方油畫發(fā)展的末位。我們以立足自己文化傳承的理論在當代的建構作為為自己建立話語權,闡述自己的藝術作品為目的,通過這個展覽,為傳統(tǒng)思維做一個當代定義。
《悟象化境:傳統(tǒng)思維的當代重述》展提出“悟象化境”立足于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批評方式強調(diào)傳統(tǒng)在當代語境的核心地位。通過對當代文化語境成分、文化行為等規(guī)律加以分析,重述當代語言中所含有的傳統(tǒng)思維而構建以更符合國人習慣的價值判斷和思維。雖然油畫源自于海外,但通過百余年全國普及性地對油畫手段和材料的學習和研究,我們對油畫語言從陌生到熟悉,至今已經(jīng)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語匯的一部分?!段蛳蠡场氛箯膶鹘y(tǒng)的和外來的語匯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為中國的油畫繪制出一個獨立而又平等的文化地位。本展覽的理論評述構設基于傳統(tǒng)的兩組思維命題,其理論核心是對兩組日常詞匯的歷史性和當代性結合對作品解讀的理論闡述:一是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的命題--悟和化;二是作為藝術表現(xiàn)結果的命題--象和境。
朱乃正先生在他的《序》以更為平實的語言概括了這個展覽的學術主旨:這個展覽中的藝術家的作品不“是當今普遍仍在按照西方美術史發(fā)展進程所確立之審美價值來劃定的分類框架里,這些藝術家和作品,雖然經(jīng)常參加或被邀請到不同名目的大小畫展,如全國美展、歷屆全國油畫展、寫實油畫展、現(xiàn)代性研究展等,但卻無法真正定位歸類。他們既非古典,又非寫實,也不似浪漫表現(xiàn),更非現(xiàn)代前衛(wèi)……。主要在于參展藝術家的內(nèi)心都不甘心也不愿將自己簡單地歸附到西方哪個主義、哪一流派、哪一門類中去,而是黙自尋求深含于自己藝術中的傳統(tǒng)精神,使之能體現(xiàn)百年來一直是中國油畫面臨的重大課題------開拓通達中國獨自的油畫之路。”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