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青衿計劃(2016)” 征集啟動儀式新聞發(fā)布會在正觀美術館舉辦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5-11-15

“青衿計劃(2016)” 征集啟動儀式新聞發(fā)布會在正觀美術館舉辦

2015年11月14日下午1:30分,由正觀美術館出品、正觀美術館與關山月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青衿計劃(2016)”青年藝術家項目,在正觀美術館舉辦了征集啟動儀式的新聞發(fā)布會。項目策展人中國美術館館員魏祥奇博士、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先生、項目總監(jiān)張春滟女士出席了新聞發(fā)布會。

項目策展人中國美術館館員魏祥奇博士

魏祥奇博士對“青衿計劃(2016)”進行了簡要介紹:“青衿計劃(2016)”,與其它青年藝術項目,諸如“青年100”、“常青藤計劃”、“千里之行”、“學院之星”、“在路上”等,還有美協(xié)的“青年美展”、油畫協(xié)會的“最繪畫”,包括現(xiàn)在蜂巢藝術中心等機構也都在持續(xù)性推出青年藝術家的新創(chuàng)作,在很多方面,大家都在做一樣的工作,都想呈現(xiàn)和梳理青年藝術家創(chuàng)作群體的工作和思考狀態(tài)。

如果要說不同,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青衿計劃”由投稿征集和推薦人推薦兩種入選參展方式,但整體上還是更為注重策展人本身的學術判斷力,諸如我們更為傾向架上繪畫,注重繪畫性和思想觀念的結合,這種思想觀念很明確,就是考察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歷史意識。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藝術家群體,并不像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那樣有一種明確的政治學反思方式,也不像197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群體有一種非常明確的自我身份意識,19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相對缺乏一種歷史、政治和社會意識,相對而言對于藝術形式、藝術語言和藝術觀念的思考更多一些,盡管這種現(xiàn)實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更容易為今天的物質(zhì)主義時代所接納,但是也很遺憾,這種思考也過于局限于對藝術本體的認識。事實上藝術思考的是人的問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種怎樣的思想語境之中?“青衿計劃”在遴選藝術家的作品的時候,會非常注重觀察這一點,起碼在本年度的展覽中,會特別注意這個方面的表現(xiàn)維度和表現(xiàn)力。

第二個,“青衿計劃”相對還是保持一種規(guī)模較小的體量,項目團隊會將精力更為集中在發(fā)現(xiàn)和遴選藝術家之上。很多青年藝術家項目和計劃都更為注重全面和立體,而且在規(guī)模上相對體量比較大,也更為注重大型裝置、影像的展示,“青衿計劃”相對會比較少。也就是說,“青衿計劃”雖然征集不同藝術語言類型的作品,但是不會為了視覺感而特別做安排。我們還是追求一種直接、簡潔的藝術表現(xiàn),反對繁縟和裝飾。這種考慮還是根據(jù)今天青年藝術家整體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而言的,并不是一個非常主觀的預設。

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先生

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先生也談了自己對“青衿計劃”的一些想法:正觀美術館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都在關注當代藝術,并逐漸從水墨領域擴大到繪畫的全領域。期待能夠從一個獨立的角度組織業(yè)界的知名策展人、批評家、藝術家、藝術機構共同梳理“八五”之后形成的藝術面貌。“八五”之后藝術面貌、語言體系有明顯的變化的畫家主要出生于50年代后期,他們在80年代經(jīng)歷了比較完整的學院教育,在中西方藝術思潮的大融合時期找到了自己的探索方向,70后的藝術家大多是50后這些人的學生。80后、90后的青年藝術家則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畫面的圖像感、形式感、語言的運用更加純粹。這次與關山月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青衿計劃(2016)”,希望能夠用批判的眼光發(fā)現(xiàn)一批在語言建構方面有獨立性的青年藝術家,“發(fā)現(xiàn)”就是從“新”中尋找亮點,也就是獨立性的探索、藝術語言的完整性及可呈線性的探索。因此,“青衿計劃(2016)”的關鍵詞就是“發(fā)現(xiàn)”、“獨特性”、“少而精”,在青年藝術家中發(fā)現(xiàn)最有成就的年輕人,并爭取做成一個持續(xù)性的活動,在推廣、學術及機構合作方面有一些貢獻。

活動最后還設置了媒體提問環(huán)節(jié),魏祥奇博士、孫志中館長對媒體提出的關于“青衿計劃(2016)”的一些疑問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解答。

本項目由正觀美術館和關山月美術館共同主辦,韶頌藝術基金贊助。主辦方邀請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館館員魏祥奇先生擔綱策展人,邀請多位知名策展人和批評家作為推薦人。

正觀美術館開館于2013年,是以推動學術性探索和研究為己任的新民營美術館機構,“青衿計劃”將作為正觀美術館青年藝術家推薦的持續(xù)性項目。關山月美術館近年來亦致力于推薦青年藝術計劃,2013年始策劃并推出了“在路上: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評家論壇”系列,已經(jīng)舉辦二屆。“青衿計劃”旨在發(fā)現(xiàn)那些尚未被學術圈和藝術空間機構廣泛認可或簽約合作的年輕藝術才俊,通過展覽、出版、交流、推廣等形式予以扶持。

本項目將在全國范圍內(nèi)征集參展藝術家及其作品,有兩種形式:一是通過投稿的方式報名自薦,二是由推薦人直接推薦。12月初,主辦方將所有投稿和推薦的藝術家資料進行匯總,再經(jīng)由出品人、策展人、推薦人和特邀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最終的參展藝術家名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