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華辰影像主管李欣拍前點評——秋拍影像專場將一枝獨秀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邱家和 2008-11-01


李欣


梅蘭芳

在金融海嘯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的寒流中,曾經隨著當代藝術熱一擁而起的影像藝術專拍,從今年春拍就迅速凋零,到秋拍已是北京華辰碩果僅存。華辰拍賣影像業(yè)務主管李欣表示,目前雖然正逢全球金融危機,國內的股市、樓市也處在漫漫熊市,但藝術品也許是一個避風的港灣。近日紐約蘇富比的影像拍賣,成交率達70\%;最近更有兩位紐約藏家悄悄來中國收影像作品。而影像藝術因其還是原始股,泡沫很少,價位很低,沒有贗品,是投資的首選。    

多元格局抵御熊市  

李欣透露:這次秋拍影像專場推出拍品97件,較之以往數(shù)量有所縮減,但拍賣估價卻并未有意調低。這與當代藝術的情況明顯不同。今年秋拍各拍賣行都在調整當代藝術的拍賣價格,那是因為當代藝術價格太高,所以需要調整。而影像藝術,雖然其市場和當代藝術關系最密切,但價格并不高,因此沒什么可調的?! ?br />
華辰的影像專場之所以能一枝獨秀,與其堅持的拍賣策略有關,在連續(xù)3年的影像專場拍賣中,他們有意識地避開了與當代藝術關系密切的觀念攝影,形成了多元的拍品格局。據李欣介紹,這個專場,就有老照片、紅色記憶、改革開放30年、國外名家以及當代攝影新作等諸多板塊,其中很少有前兩年被大肆炒作的觀念攝影作品。她還透露,華辰的影像專拍已在業(yè)內贏得口碑:僅以拍賣圖錄而言,西班牙瓦倫西亞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展覽,就是根據華辰的拍賣圖錄挑選藝術家。美術史學者呂澎看了圖錄后開了一個藝術家名單,把他們寫入“20世紀中國藝術史”。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前攝影總監(jiān),也高度評價圖錄?!   ?br />
個人收藏專題首次現(xiàn)身  

在李欣看來,這次秋拍影像專場的最大亮點,是中國第一個以收藏家命名的“秦風老照片館”藏品的專題拍賣。臺灣媒體出身的徐宗懋建立的這個著名的個人收藏,囊括了幾千幅歷史老照片,從19世紀80年代上海、南京原版老照片到20世紀70年代臺灣政要的私人收藏,時間跨度長達100多年。有評論認為“就老照片收藏的質量和種類而言,同時又能進行有歷史意義的解說,秦風堪稱兩岸第一人。”  

李欣介紹,原版老照片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近年來其收藏在中國急劇升溫,價格持續(xù)攀升,得到了中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資料館、藏家和投資投機人的青睞。這次“秦風老照片館”專題將推出其提供的60多幅作品,包括《光華照相館:中華民國正副總統(tǒng)就職典禮》;《源記攝影:梅蘭芳天女散花戲妝照》等罕見的珍品?! ?br />
影像收藏一級市場漸露端倪  

中國影像第一拍的始作俑者、華辰總經理甘學軍曾預言,影像拍賣的出現(xiàn)必將促生中國攝影畫廊的出現(xiàn),促進影像收藏一級市場發(fā)展。而李欣則向記者歷數(shù)了影像藝術一級市場成形的跡象:在“藝術北京”,“影像藝術”成為一個專門的單元;在“上海當代”,影像作品已成為主力軍;在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為從事攝影的畫廊專門開辟了一個新區(qū);目前許多畫廊、藝術家也轉向了影像藝術。  

隨著一級市場的漸露端倪,華辰拍賣公司開始了與影像藝術畫廊的密切合作。李欣介紹,他們與法國畫廊Sinitude、國內畫廊映畫廊、段落空間、大河畫廊、先聲畫廊、九立方畫廊等合作,還與映畫廊合作推出了“攝影作為藝術?還是藝術作為攝影?”的專題。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