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拾穗者》
昨天的發(fā)布會上還傳出信息,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兩館開館后,其運營將探索新的模式,并首次提出了“博物館倫理”。
堅持公益性,展廳不出租
兩館開館后,將堅持公益原則,除部分按照市場化運作的特展、臨展將按文化部等四部委的規(guī)定確定門票價格外,堅持對公眾免費開放。
兩館不以營利為目的,不租借專業(yè)展廳,嚴格學術標準,恪守博物館倫理,所有的收藏業(yè)務和展覽項目須經學術委員會討論確定。
參照國際上優(yōu)秀博物館的經驗,兩館將建立政府主導下的 “理事會決策,學術委員會審核,基金會支持”的“三位一體”運營架構。經費上,由政府保障基本運營,社會資助和自主經營部分解決資金問題,市政府將專門設立兩館收藏專項資金,由兩館學術委員會每年提出收藏計劃。
兩館的運營目標,是通過3年努力,達到“世界知名、亞洲一流、國內領先”。基金會的募集資金業(yè)已啟動,目前已收到第一筆資金捐贈。中華藝術宮已接受吳冠中家屬、滑田友家屬、賀慕群、賀友直和美國著名藝術家康道斯的捐贈。為建立名家館打下良好基礎。
計劃中,兩館每年將舉辦各類美術教育活動不少于400場,受益人數(shù)100萬人。
兩館還將邀請中國博協(xié)美術館專業(yè)委員會和第三方社會資訊機構進行業(yè)內外績效評估,定期向社會發(fā)布年報。如兩館的改建資金情況等就將在年報中公布。
兩館展覽一直排到12月
今年11月以后,中華藝術宮將推出一系列優(yōu)質大展。其中《米勒、庫爾貝與法國自然主義——法國奧賽博物館館藏珍品展》將于11月15日開幕,展期3個多月。 88件名作中最經典的當屬米勒的油畫《拾穗者》。
11月20日將舉辦 《不息的變動——上海美專百年紀念展》,以150件作品、50件實物和50張圖片,呈現(xiàn)上海美術搖籃的百年歷史。
另外,世博會上引起巨大轟動的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也將被保留在藝術宮里展出。日后,還將增添其他同樣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的中國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美術作品。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于今年12月舉辦《蓬皮杜藝術中心特展》,這是法國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首次來中國內地與公立美術館合作的大展,其中包括畢加索和杜尚等名家的名作如《巴黎的空氣》等。
美術課堂面向大眾
公共美術教育,是兩館開館后的重要服務內容,也是兩館的核心要素之一,記者看到,兩館擬就的服務內容可謂精彩紛呈。
展廳地圖、參觀禮儀須知、展覽介紹、講座折頁等都將在展館內發(fā)放。兒童體驗區(qū),將為學齡前兒童提供美術體驗的場所。親子家庭日,為2歲至7歲的兒童提供親近美術館的服務,其中包括幼兒美術互動、少兒走進美術館等。另外還有藝術電影展映、藝術表演、圖書館以及各類藝術講座。
美術工作坊是讓觀眾親身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條好途徑,內容包括繪畫、版畫、攝影多媒體、傳統(tǒng)手工藝等各種工作坊。
上海美術大課堂將面向社區(qū)老年人、白領、外籍人士、農民工及子女等不同層面受眾,設計不同內容、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
特別美術教育專場,定制了一門“在美術館里上的美術課”。內容包括場館介紹、參觀禮儀、美術概述、名作精賞、自由觀摩等。
[答疑解惑]
昨天發(fā)布會上,主辦方還回答了對于兩館開館的一些疑問。
問:為何取名“中華藝術宮”?
答:中華藝術宮的取名用意里,有中國館名稱的延伸考慮,也是藝術宮功能定位的體現(xiàn),目前得到了業(yè)內外的認同。在展覽內容上,我們也堅持“中華”兩個字,其中有與中國美協(xié)合作的“錦繡中華”展,“海上生明月”展也體現(xiàn)了“中華”二字,因為上海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的發(fā)源地。
問:面積大大飛躍后,藝術展品的來源如何保證?
答:上海公立美術機構里本身就有豐富的館藏,上海美術館目前的館藏為14000多件,預計藏品會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兩館開館后,上海還有條件與全球著名的美術館進行交流,兩館開館本身在國際上就有巨大的效應;原本因局限于場地而無法在滬舉辦的展覽,現(xiàn)在都可以進行了;另外,上海本地以及全國的創(chuàng)作力量強大,也能提供豐富的展品來源。
問:中華藝術宮的交通、第一天的開館人流量以及參觀者的舒適度是如何考慮的?
答:具體的運營細節(jié)還在制定中,將于9月20日作進一步的發(fā)布。
馬塞爾杜尚《巴黎的空氣》
【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