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周林:從諾德勒畫廊假畫案看法律如何治假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7-09-15

藝術作為一種投資對象,刺激了藝術贗品的增生。在所有的藝術品交易中,大約有l(wèi)0%涉及贗品或冒牌貨。制作一件足以亂真的贗品可以獲得相當大一筆金錢,對于不擇手段的無恥之徒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美國藝術法專家倫納德·D·杜博夫《藝術法概要》

百年畫廊因售假倒閉

在專家看來,在藝術市場上,贗品或假畫一般被分為三類:一是冒牌貨,特別是那些經過精心策劃、以假充真的假畫,包括偽造藝術家的簽名,偽造作品的證明文件,或偽造整件作品。二是復制品或臨摹品,這些作品在制作時可能并非出于作偽目的,后由于錯認或失誤而被當作原作出售。三是并非完全失真的作品,但經過修補,以新充舊;或刻意對原作進行修飾加工,剪裁拼接,補全未完成之部分,抑或對原作進行沒有根據的挖補修復,進入市場時不做說明等。


多門尼克·德·索爾與羅斯科贗品在法庭上的景象速寫

2011年11月29日,富翁皮埃爾·羅然志打算出售他的收藏,這是一幅美國抽象派表現藝術家杰克遜·波洛克的作品,2007年時,他以1700萬美元從美國紐約上東區(qū)的諾德勒畫廊購得。諾德勒畫廊在美國內戰(zhàn)前便已開張,從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到福特家族都是它的長期客戶。羅然志將畫作進行司法檢測,發(fā)現畫中含有一種上世紀70年代前尚未出現的黃色顏料,而署名波洛克的《無題1950》完成于1950年,且波洛克于1956年去世,這顯然是一件偽作。

羅然志氣憤之余,給這家在美國歷史上創(chuàng)下營業(yè)時間最長(165年)的畫廊下了最后通牒:兩天內償還畫款,否則法庭上見。面對指控,諾德勒畫廊并未應戰(zhàn),而是令人震驚地關張了。

諾德勒畫廊后來卷入了多起假畫索賠案件中,而其中只有多門尼克·德·索爾夫婦對諾德勒畫廊的訴訟是唯一一場進行了公開審理的官司??釔鬯囆g的德·索爾夫婦曾以840萬美元從諾德勒畫廊購買了一幅署名為美國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的油畫,畫廊給他們發(fā)了一份長達數頁的“保證書”以證明作品的真實性。然而,在此案的庭審過程中,有兩位藝術修復師及一位藝術史專家均否認他們曾在相關文件中為這幅存在爭議的畫做過鑒定,而在那些由諾德勒畫廊提供的、針對這幅畫的鑒定文件中,均把這幾位藝術專家列為鑒定人。

這樁案件在2016年2月10日達成了庭外和解,不過在此之前,在庭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戲劇性的證詞以及細節(jié),讓多年以來一直關注這個案件的人感到饒有興趣。無論是求證這些作品的真實性及其歸屬權的歷史記錄,或是憤怒的受騙上當的藏家想要討回公道的訴求,都讓觀眾看足了好戲。人們開始從藝術專家是否為藏家買畫盡責盡職、在真?zhèn)舞b定中如何對待負面信息、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做出真?zhèn)闻袛唷⒅萍僬叩呢熑?、畫廊的行業(yè)規(guī)范等各種角度,對此案進行分析、評論和總結。

美國律師對于德·索爾夫婦對諾德勒畫廊的訴訟和解金額守口如瓶。據媒體報道,當年耗費830萬美元買下了假畫的德·索爾夫婦這次的索賠金額是2500萬美元。如果媒體所述屬實,涉嫌買賣假畫的諾德勒畫廊被迫支付巨額賠款,并且最終很可能以破產關門了結,那么,它也算是咎由自取。人們?yōu)楹稳绱俗⒅刈髌返恼鎮(zhèn)??答案在于,藝術鑒賞是一種“整體性的感受”,在這種感受中,人們欣賞一件作品視覺上的美,同樣也欣賞其歷史之悠久,其所具有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百花園中的地位。假畫打亂了這種“整體感受”,同時也會讓買家或者藏家在經濟方面遭受巨大損失。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間接受害人。藝術史學專家可能會被假畫上所出現的反常特征所誤導,銀行可能會把假畫作為貸款的附屬抵押品。

對制假售假者如果不加以制裁,將會刺激市場假畫生產,最終將使整個藝術品市場由于失信和陷阱過多而崩潰。擁有百年歷史的諾德勒畫廊的瞬間垮臺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更關心的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中國,畫廊會付出同樣的代價么?我國法律對于買賣假畫行為有著怎樣的規(guī)定呢?

我國法律嚴打售假行為

在近三四十年里,中國藝術品市場從改革開放初期在全球所占比幾乎為零,發(fā)展到近年內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躍居前三名,實在是了不起的變化。但這還只是一種數據統(tǒng)計。且不論中國藝術對世界藝術史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單說這數據背后,究竟隱藏了多少贗品假畫,有多少注水成分,恐怕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假畫在市場上的比例,恐怕不會低于10%。

隨著民眾收入增加,受投資渠道所限,投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多。為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專業(yè)研究人員值得花時間對買賣假畫的行為做一番深入調查。

2015年12月17日經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并發(fā)布,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的《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被認為是一個旨在“加強對藝術品經營活動的管理,規(guī)范經營行為,繁榮藝術品市場,保護創(chuàng)作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政管理辦法。

該辦法第7條明令禁止經營“偽造、變造或者冒充他人名義的藝術品”,該辦法第20條規(guī)定,“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規(guī)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依法授權的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機構沒收非法藝術品及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并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經營額2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

對于售賣假畫者給予沒收非法藝術品及違法所得,并處違法經營額2倍至3倍的行政罰款,不可謂不“狠”。由于該辦法實施剛剛一年有余,它對制止買賣假畫行為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針對制作、銷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我國《著作權法》和《刑法》都有專門規(guī)定?!吨鳈喾ā返?8條規(guī)定,對“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為,對行為人“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并可處以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于以營利為目的,制作、銷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我國《刑法》第217條規(guī)定:“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刑法對于買賣假畫的行為的懲處,在我國法律中是最嚴厲的。在這條嚴刑峻法的背后,體現的是國家鼓勵原創(chuàng)、打擊買賣假畫行為的文化政策。在實踐中,為減少乃至消除市場上的買賣假畫行為,不僅要求每一位藝術品市場的從業(yè)人員,謹守法律底線,而且還要求每一位司法裁判官,嚴格執(zhí)行法律,真正擔負起自己的職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