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對于古字畫的鑒定十分自信,曾頗為得意地認為:“一觸紙墨,辨別宋明;間撫簽賻,即知真?zhèn)?。意之所向,因以目隨;神之所驅,寧以跡論。”他還在《大風堂名跡》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近幾年,市場上只要有張大千收藏或題跋過的古字畫往往會受到眾多藏家追捧。
在人們的心目中,張大千是一位大畫家,其實他的畫名掩蓋了他的鑒藏才能和成就,他是一位超一流的鑒藏大家。
一身是債 滿架皆寶
張大千在鑒賞方面的才能主要來自于名師指點、臨摹古字畫以及收藏古字畫。他早年跟隨曾熙、李瑞清兩位老師,因他們藏有眾多歷代名家字畫,使張大千養(yǎng)成了收藏鑒賞古字畫的習慣。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寧波同鄉(xiāng)館第一次舉辦畫展就獲得兩千大洋,從此他開始大量收購古代字畫。1944年,他在成都舉辦了“張大千收藏古書畫展覽”,共展出所藏唐、宋、元、明、清古代精品170余件,其中有蘇東坡、趙子昂、文徵明、唐寅、八大山人、石濤等大家的杰作。馮若飛曾以“富可敵國,貧無立錐”贈與張大千,張大千觀后又加八字“一身是債,滿架皆寶”,一時傳為美談。
在張大千的藏品中,以石濤的作品最豐。20世紀40年代初,張大千收藏的石濤作品就有上百幅,他曾請篆刻家方介堪為其刻“大千居士供養(yǎng)百石之一”印章,專為鈐印石濤真跡之用。張大千晚年曾對友人說他收藏石濤真跡最多時約有500幅,美國的傅申先生在《大千與石濤》中說:“大千是歷來見過和收藏石濤畫跡最多的鑒藏家,絕對不是夸張之詞,不要說當世無雙,以后也不可能有。”傅先生還稱張大千為“今之石濤”、“石濤再世”。
鑒藏神手 字畫法官
眾所周知,中國古書畫的鑒定涉及因素相當多而且復雜,主要靠經驗積累。由于張大千看得多、臨摹得多,故對歷代名家筆墨技法了如指掌,這造就了他過硬的鑒別真贗、優(yōu)劣的本領。1931年,張大千與張善孖、王一亭等人被聘為中國古代書畫出國畫展的審查委員,負責審定赴日展出的宋、元、明、清展品。他還擔任過北平故宮古物研究所的導師??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了一個古物鑒定委員會,張大千又同張伯駒、徐悲鴻等人一道被聘為鑒定委員??梢哉f那時張大千已被中國書畫鑒定界公認為“最高鑒定權威”。張大千對自己的鑒定能力歷來十分自信,他在《大風堂名跡》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正因如此,民國時期,要他鑒定字畫的人眾多,為此,在張大千潤格中,除了字畫外,還有鑒定的潤格。
尤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張大千愛畫成癖,搜求無止,有時為購一幅古代名跡,不惜傾囊以付。
除了大量收藏歷代名跡外,張大千還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臨摹古代名跡,力圖“窮追古人之跡,窮通古人之法,最后達到窮探古人之心”。張大千摹古既沒有滿足于一家或幾家,也沒有局限在一個或是兩個朝代,而是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山人、陳洪綬、陳淳、徐渭等,進而涉及明清諸大家,再上溯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為了考驗自己的仿古作品能達到亂真的程度,他以過五關斬六將的氣概和姿態(tài)去挑戰(zhàn)黃賓虹、羅振玉、吳湖帆等鑒賞家和世界各國著名博物館的專家。
點評字畫 精彩絕倫
記得美籍華裔大收藏家曹仲英先生回憶,有一天他請張大千吃飯,席間請其欣賞一件八大山人的作品,沒有想到張大千足足看了半個多小時,他曾問張大千為何看那么長時間,張大千回答:“大師的作品哪是一眼能看穿的。”可見張大千的認真嚴謹。也正是因為張大千對古字畫研究付出的精力和財力要遠遠多于一般鑒藏家,所以他對古字畫的點評自然相當精彩。
張大千曾在《如何鑒定古畫》一文中說:“要鑒定真畫假畫,不只要看筆觸等,更重要的是看氣韻。真畫有一股真氣,像是要對你說話。比如說,宋人的畫我們于今天看來,就要比明人、清人看得更清楚,因為旁證更多了。先說紙,由宋代掛到現在,定然看得出痕跡。再說墨,則宋人的墨是最好的,墨色因年代久遠,也必然會變,這也觀察得出。其次再看題款以及收藏章等,元、明、清各代的收藏章均各有特色,印的顏色是不能摻假的。談起鑒定古畫,我對元四大家王叔明、吳鎮(zhèn)、倪云林、黃子久等人,一眼便能分辨出是誰的作品;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也能區(qū)分出真?zhèn)?,但?chuàng)作年代倒不見得有把握;而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則更不消說了,我只要一看八大山人簽名的這四個字,所說出的年代不會有3年以上的出入。”
點評同時代畫家的藝術,張大千同樣功力深厚,如齊白石的畫。齊白石用的紙和印章到現在都還有,因而由作品的氣韻和神氣去鑒別其真假。有一次,張大千的好友王壯為與他談起近代美術史上的名家王一亭、吳昌碩和齊白石。張大千說:“王一亭、吳昌碩都學任伯年,但王一亭太‘能’,吳昌碩則較‘純’。吳昌碩以拙樸篆法入畫,甚至章法都是,如他寫石鼓文也偏重右上方的格局。所以,吳昌碩的藝術成就比王一亭大。但是,齊白石之‘純’,更甚于吳缶老,所以齊白石的作品更勝于吳昌碩。”如此精辟的點評,說出了齊白石在近代中國畫壇的應有地位。
正是由于張大千有著過人的眼力,覓得眾多國寶級的古代名家珍品,成為一代鑒藏大家。他也因此被人們譽為“鑒賞的神手,字畫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