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發(fā)現(xiàn)要來香港了!星漢燦爛的當代藝術家明星里,當屬袁旃最能將千年文物玩轉入畫,博古而創(chuàng)新。
袁旃,這位在收藏世界大器晚成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涵納中國文物與當代創(chuàng)新,三年前更獲龐畢度藝術中心邀請舉行個展。9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推出“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fā)現(xiàn)”特展,讓人一睹三星堆文物的神秘風采。而袁旃,她擅于將古代文物與當代精神融合,無人能出其右,她的《博古四聯(lián)屏》大作將登場10月保利香港拍賣秋拍,具看她如何將三星堆的考古文物,帶入其恢宏大作。
袁旃
《博古四聯(lián)屏》
2011年作
水墨 設色 絹本(四聯(lián)屏)
176 x 43 cm.; 203 x 44 cm.; 203 x 44 cm.;
& 176 x 43 cm.
袁旃,1941年生于四川重慶書香世家,師從溥心畬、黃君璧等著名國畫大師,奠定了其堅實的國畫根基。她更遠赴歐洲求學,并在大英博物館東方部門實習一年,得以親炙豐富的中華文物收藏。而后更是進入故宮博物院,從事修復工作逾20年,歐洲留學以及長期的博物館修復工作,累積了與文物書畫接觸的經驗,正是藝術家日后創(chuàng)作的根基及養(yǎng)分。袁旃可謂大器晚成的藝術家,自其80年代末重拾畫筆從水墨開始,而后則完全將重心放在水墨設色絹本。
袁旃2006年個展后,足足有五年沒有發(fā)代表拍品,享受悠游自在的生活。她的作品風格重心放在重彩工筆絹本,風格也顯得自由自在。這個時期袁旃創(chuàng)作了有三大重要系列,分別是“家”、“石”、及“銅器”?!恫妥馈肥撬囆g家博古通今的代表之作,桌上的器皿杯件,魚蝦等均可見故宮博物院中古文物的形象。藝術家透過童趣愉悅的畫面將中國傳統(tǒng)古物呈現(xiàn)與當代的畫面中。銅器系列的靈感也來自她從故宮二十年工作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其中,她所見過的文物中包括三星堆。
Lot 156
2023年 保利香港拍賣春季拍賣
袁旃
《餐桌》
2008 年作
水墨 設色 絹本
102 × 140 cm.
成交價:HKD 2,640,000
*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
此件上拍作品以金色背景為底是非常罕見。兩側的面板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雕像。中間兩個畫布上的物品是镈、商?、象形尊、西周方鼎及犀牛形尊。這些都是袁旃在國立故宮博物院期間可能接觸到的作品。每件獨特的文物都被藝術家的標志性顏色和歐洲的新藝術運動風格所裝點,使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此外,這是首次有關三星堆的青銅系列作品在拍賣上亮相,使得這成為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收藏這個重要作品。
博古四聯(lián)屏細覽
青銅大立人像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析子孫父乙扁足鼎
犀牛形尊
青銅大立人像
商?
商代晚期 青銅象尊
西周 方鼎
沒有什么比記憶和預感,或說對于未來的構想,來得更具詩性。每天的當下都經由限定的方式將這兩者連結起來,連續(xù)性就這樣通過收束(即結晶)進入存有。此外,還有一種精神性的當下,它將記憶和預感解離來讓它們交融一處,這樣的混合就是詩的要素與氛圍。非靈為要。
——諾瓦利斯,〈雜觀〉
藝術家袁旃曾經所說:“我就是把古人的型態(tài)整個翻新,用現(xiàn)代的顏色、構圖,可你一看就是中國畫,流的都是古人的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袁旃創(chuàng)作之源泉,卻從未被傳統(tǒng)羈絆,藝術家巧辟蹊徑,在傳統(tǒng)中融入當代,為水墨繪畫開拓出嶄新的可能性,塑造出屬于中國人的當代藝術。我們可透過袁旃的視角去探索今年九月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120件三星堆珍貴文物,一起感受古蜀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