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的作品是直接并富于沖擊力的。作為一名流行文化的尖銳批判者,克魯格以一種直白的方式揭露身份、欲望和消費主義背后的權(quán)力。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Barbara Kruger: Thinking of You. I Mean Me. I Mean You" Photograph by Emile Askey.
最近克魯格為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MoMA)設(shè)計的大型作品將在馬龍家族中庭(Marron Family Atrium)展示這位藝術(shù)家關(guān)于真理、信仰和力量的大膽文本陳述。在新展中,克魯格充分發(fā)揮了她長期以來對建筑空間的興趣,在作品中以強勢但又不失詼諧的引導(dǎo),鼓勵觀眾沉浸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作出自己的思考。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Who owns what?), 1991/2012, digital print on vinyl.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40多年來,克魯格的藝術(shù)以她獨特的緊迫感和幽默感,將來自大眾媒體照片的圖像與挑釁性的直白語言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對社會關(guān)系的持續(xù)探索??唆敻褡约簭膩聿慌臄z照片,她使用的照片來源或是直接向圖片社購買,或是自己找來的,也有一些是她直接從廣告圖像中截取的。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Barbara Kruger: Thinking of You. I Mean Me. I Mean You" Photograph by Emile Askey.
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裝置將探究藝術(shù)家長期以來對建筑的興趣,讓觀眾沉浸在一個發(fā)人深省的環(huán)境中,提供多個入口和視角。該作品將探索空間權(quán)力和政治權(quán)力之間的關(guān)系,包容和排斥、支配和代理之間的關(guān)系。
藝術(shù)家芭芭拉·克魯格
克魯格1945年出生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她的父親是殼牌石油公司的一名化學技術(shù)員,母親是一名法律秘書。1965年,在雪城大學學習一年后,她前往紐約帕森斯設(shè)計學院學習了一個學期。攝影家黛安·阿布斯是她的導(dǎo)師之一。
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克魯格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在做雜志平面設(shè)計和自由圖片編輯的同時設(shè)計書籍封面。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克魯格開始對詩歌感興趣,并開始參加詩歌朗誦,同時創(chuàng)作詩歌。
sex/ lure 1979
她最初在《Mademoiselle》做設(shè)計師,后來在《House and Garden》、《Aperture》和其他出版物做兼職圖片編輯在朋友的建議下,還為《藝術(shù)論壇》和《REALLIFE》雜志撰寫電影、電視和音樂專欄??唆敻裨?973年惠特尼雙年展上展出了作品,并在這十年中舉辦了幾次個展。此外,在1979年為printing Matter設(shè)計了窗口裝置,這是她第一個面向公眾的項目之一。
Your Gaze Hits the Side of My Face - 1981
克魯格以標志性的文本為基礎(chǔ)的創(chuàng)作聞名于世,這些作品探討了資本主義、身體自主等議題。她的作品經(jīng)常采用隱晦的陳述形式,讓人想起廣告文案的無襯線字體書寫;它們被印在黑膠和黑白照片上,40年來一直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公共場合。
You Are Not Yourself - 1984
20世紀80年代,克魯格的星光開始上升,她在一系列國際機構(gòu)和畫廊進行了個展,在20世紀80年代的眾多公共藝術(shù)作品中,有一塊數(shù)字廣告牌陳列在紐約時代廣場,這是公共藝術(shù)基金“向公眾傳達信息”系列的一部分。在這個項目中,克魯格投射了諸如“我不是想賣給你任何東西”和“我只是想讓你在看電視新聞的時候想想你看到了什么”之類的信息——這些批評針對的是媒體和消費者。
Untitled (Questions), 1990/2018
on view October 20, 2018–November 2020 at The Geffen Contemporary at MOCA, photo by Elon Schoenholz
Courtesy of Barbara Kruger and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1990年,克魯格的作品《無題(問題)》(Untitled (Questions),1990/2018)首次安裝在洛杉磯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南外墻。在這十年里,這位藝術(shù)家在紐約的瑪麗·布恩畫廊、東漢普頓的公會大廳和洛杉磯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等場所都有過單獨的展覽。她還參加了許多世界各地的群展,并迅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無論是在藝術(shù)界還是在藝術(shù)界之外。
1992年和1996年,克魯格的作品分別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不止一幅攝影:1980年以來的收藏”和“思考版畫:從書籍到廣告牌,1980-95年”展覽中展出,以及與辛迪·舍曼和珍妮·霍爾澤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家美術(shù)館的一次群展。在其中一個作品《巴士》(Bus, 1997)中,克魯格用黑膠文本作品包裹了一輛紐約市的巴士,其中包括這樣一句話:“對自由的最大威脅是缺乏批評。”
Barbara Kruger, The Globe Shrinks, 2010, 4-screen video installation at Sprüth Magers, Berlin.JENS ZIEHE/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克魯格的幾個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畫廊展出。2010年,她在紐約瑪麗·布恩畫廊首次推出了由四個頻道組成、時長13分鐘的視頻裝置《全球縮水》(the Globe shrink)。《全球縮水》廣泛地描述了身體暴力、宗教崇拜和人際交往,以及帶有“誘惑它”、“推它”、“害怕它”、“羞辱它”、“懷疑它”、“購買它”等短語的文本組合。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 1988, billboard.OREN SLOR/COURTESY PUBLIC ART FUND, NY
克魯格通過各種包括街頭廣告牌、公共汽車車身廣告、地鐵車廂廣告、廣告燈箱、明信片、招貼畫、各種公共展示空間甚至是人們身上的衣服在內(nèi)的各種媒介,把自己的社會批判觀念深入到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廣泛地影響人們的觀念。
2011年,克魯格一件龐大的裝置作品在格拉斯哥展出,其中包括黑白和充滿活力的綠色元素。這件作品的底層元素之一反映了一份報紙的格式,它的標題被令人不安的短語取代,比如“為什么女性從來沒有過這么糟糕的日子”,而黑白和綠色版面之間的專欄則用粗體字寫著“權(quán)力”(Power)和“嫉妒”(Envy)。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Who is free to choose?), 1990, gelatin silver print in artist’s frame.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2012年,華盛頓特區(qū)的赫什霍恩博物館和雕塑花園在低層大廳展出了她的作品《信念+懷疑》。這件紅、黑、白三色的作品仍然掛在博物館的墻上,跨越了空間的墻壁、地板和自動扶梯,上面寫著“足夠就夠了”之類的信息,以及“誰超越了法律?”和“誰有選擇的自由?”2013年,克魯格在接受《采訪》雜志訪問時談到了她早期的公共藝術(shù)項目:“我很幸運,早期得到了公共藝術(shù)基金等機構(gòu)的支持,這讓我能夠做一些只靠自己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項目。”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Skate), 2017, vinyl, site-specific installation at Coleman Skatepark in Manhattan’s Lower East Side (commissioned by Performa).COURTESY THE ARTIST AND PERFORMA
2017年,她在曼哈頓的Coleman Skatepark展示了特定場域作品《無題》,這是由Performa委托創(chuàng)作的,提出了“誰的希望?””,“他的恐懼?”、“誰的價值觀?、“誰的正義”等質(zhì)疑。同年這位藝術(shù)家與主打滑板文化的服裝品牌Volcom合作,她在紐約的SoHo區(qū)開了一家快閃店,出售t恤、無檐帽、運動衫和滑板。這次活動吸引了大批人群。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Shopping), Schirn Kunsthalle / Kaufhof Department Store Facade,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2002,
PVC net film.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我在紐約和洛杉磯走一圈,你會看到人們在很多商店排隊,而不是只有一家,”這位藝術(shù)家告訴《w》,“坐在椅子上等待一群人、一個品牌或一種文字的想法,是我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一種和社會關(guān)系的討論,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可以真正引用這句話。”
克魯格的最新創(chuàng)作旨在引起人們對權(quán)力體系、時事和生存困境的關(guān)注。在2020年的洛杉磯Frieze博覽會上,這位藝術(shù)家提出了20個問題,包括“你認為你是誰?”和“誰先死?”誰笑到最后?——在整個城市的數(shù)字廣告牌、街道橫幅、地標建筑和公共空間中展示。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A corpse is not a customer), 2020, for the New York Times‘s series “Art in Isolation – An Ongoing Visual Diary in Our Uncertain Times.”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孤立的藝術(shù):在我們不確定的時代中持續(xù)的視覺日記》中,克魯格創(chuàng)作了在印刷品和網(wǎng)絡(luò)上登載的作品《無題》(尸體不是顧客)。克魯格堅持說,她沒有把自己的作品描述為“政治藝術(shù)”,她在2013年接受《訪談》采訪時說,“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從事政治藝術(shù)。我也不做女權(quán)主義藝術(shù)。我只是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一個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女人。”
克魯格作品中的文字是一個誰也無法忽視的巨大存在。這也是她的作品之所以獨樹一幟的重要原因。這與其說是一種純粹的創(chuàng)作,倒不如說是一個密切關(guān)心現(xiàn)實問題的藝術(shù)家根據(jù)現(xiàn)實的觀察而得到的知識與感受的集合。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Barbara Kruger: Thinking of You. I Mean Me. I Mean You" Photograph by Emile Askey.
克魯格作品中的文字語氣簡潔明快,意象鮮明生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MoMA的展覽《芭芭拉·克魯格:想起你,我是說我,我是說你》將持續(xù)展出至明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