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Pantone公布2020年度色彩,哪些藝術家因“色”聞名?

來源: 2019-12-20

近日,Pantone宣布了2020年代表色:經(jīng)典藍Classic Blue 19-4052。

Pantone視2020年是新時代的開始,同時亦是Pantone進行顏色預測傳統(tǒng)的第20年。他們認為在迅速發(fā)展的時代,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前我們更需要有可靠和穩(wěn)定的基礎,以及向前的決心。經(jīng)典藍就是這樣一種能夠穩(wěn)定人心的色彩。

色彩是一種工具,它可以賦予藝術家在其作品中注入情感能力。而對顏色的辨別是一種視覺神經(jīng)的感覺,但不能完全靠生理機能運作來描述,人們?yōu)轭伾x予文化意義,顏色也常和藝術家和其作品綁定在一起結(jié)成某種共識。不同的藝術家偏愛不同的色彩,本期小藝君就介紹幾位因“色”聞名的藝術大師。

莫蘭迪灰

介于黑白之間,沒有白的純粹,不像黑的剛硬。它帶著幽幽的冷淡,又泛著淡淡的柔和。它空靈、靜謐,卻自帶輕描淡寫的華麗質(zhì)感。它深邃、遼闊,卻將低調(diào)演繹得欲拒還迎。它,就是“莫蘭迪灰”。


靜物 喬治·莫蘭迪 1953

意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是世界公認的西方灰調(diào)大師,一位對灰色、簡單、靜物等元素極度癡迷的畫家。他在作畫時,會先用一些鮮艷的色彩打個底,隨后再覆蓋上一層顏料,使得畫面的每個色塊都呈現(xiàn)灰暗的中間色。然而這些“藍不藍灰不灰”、看似孤冷而毫無生氣的顏色經(jīng)過莫蘭迪精心巧妙地修改、柔化,不但不臟不沉悶,反而“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一種暖意,能讓觀者全身心地安靜下來,直透心靈,治愈悲傷。


靜物 喬治·莫蘭迪 1954

設計界常提起的“莫蘭迪色”就是這種非常有“高級感”的灰色,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到的“高級灰”。這是各領域設計大師們的“繆斯”,給予他們無限創(chuàng)作靈感。


靜物 喬治·莫蘭迪 1920

提香紅

所謂提香紅,其實是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提香·韋切利奧(1490-1576)的名字命名的。提香擅長處理光線和色彩,且用色大膽、鮮艷明亮,也正因如此常被人們稱作“色彩魔術師”。在作畫時提香喜歡用紅色打底,后續(xù)涂上其他顏色,使油畫隱約透出微醺的金紅色,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和華貴之美。尤其是他對色彩的運用不僅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更對西方藝術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久而久之,這種獨特技法呈現(xiàn)的高貴又隱秘的“紅”被稱為“提香紅”。


提香  《戴安娜和阿克泰翁》1556-1559年 英國國家美術館&蘇格蘭國家畫廊


提香 《拉努喬·法爾內(nèi)塞像》 1542


提香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54年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


提香 《達那厄》1551-1553年 英國惠靈頓公爵收藏

凡·戴克棕

這種深沉,溫暖而透明的棕色來自高濃縮的有機物質(zhì),基本上就是——真正的泥土。它在許多藝術大師筆下生輝。它是以弗蘭德斯畫派代表畫家之一的凡·戴克命名的,因為他經(jīng)常使用該顏料。凡戴克的名字還被冠在了一種早期的逼真效果印刷工藝上。


凡·戴克作品中的棕色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年)是比利時弗拉芒族畫家,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時期的英國宮廷首席畫家,查理一世及其皇族的許多著名畫像都是由凡·戴克創(chuàng)作的,他的畫像那種輕松高貴的風格,影響了英國肖像畫將近150年。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圣經(jīng)故事和神話題材的作品,并且改革了水彩畫和蝕刻版畫的技法。


凡·戴克作品

凡·戴克的肖像畫對英國的雷諾茲、庚斯博羅、勞倫斯等人都有影響,可以說他影響了英國整整一代的畫家,甚至到了19世紀,這種影響仍然存在。


凡·戴克作品

克萊因藍

“藍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氣,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藍色是宇宙最本質(zhì)的顏色”,這是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眼中的藍色。克萊因也憑著對藍色近乎狂熱執(zhí)著的迷戀在米蘭畫展上展出了八幅涂滿近似群青色顏料的畫板,從此他自創(chuàng)的藍色系列以“國際克萊因藍”的名號正式亮相。

他的藍色單色畫甚至可以當作是對當時抽象藝術的嘲諷。因為它們“不僅沒有主題,而且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如果有什么的話,那就是‘空無’”。


伊夫·克萊因《藍色維納斯》

克萊因的藍色將觀賞者從“尋找主題”的把戲中解放出來,任其思緒紛飛。但是另一方面,這樣的色彩使用似乎也呼應了克萊因的神秘主義傾向。他被一切神秘的觀點所吸引,那些無限的、不定的、絕對的概念,始終盤踞在他的腦海。其創(chuàng)作的《藍色時代的人體測量》、雕塑《藍色維納斯》等都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用個性化的藍色為戰(zhàn)后的歐洲藝術領域開拓了一個嶄新的“感覺空間”。


伊夫·克萊因《ANT148 》 1960


伊夫·克萊因《無名藍色圓盤》 1961

黑色

皮埃爾·蘇拉熱被稱為藝術界的“黑色”代言人。因為不論是其1946 年最初創(chuàng)作的核桃皮植物染料紙上繪畫作品,還是最新的大型布面油畫,黑色幾乎是永遠的主旋律。小時候的蘇拉熱就深為黑色所著迷,而且總是在畫紙上涂著滿滿的黑,有一次大人問他:“你在畫什么呢?” 他回答說:“我在畫雪,因為黑色使白雪更白。”


皮埃爾·蘇拉熱《畫,324 X 362 cm, 1986年》


皮埃爾·蘇拉熱《畫,227 x 306 cm,2009年3月2日》

蘇拉熱讓畫布上的顏料年復一年地主導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他沒有做過任何抵抗,反而更加專注于顏料的質(zhì)感和其出現(xiàn)的效果。因此,與其說他是在描繪黑色,不如說他是在“雕刻”黑色。他所使用的繪畫工具,有時讓畫的表面平整,有時在表面產(chǎn)生許多肌理效果,以此充分體現(xiàn)光影效果和色彩。根據(jù)觀賞時不同的環(huán)境和時間,蘇拉熱的畫帶給每位觀眾獨一無二的體驗。所以有評論家認為蘇拉熱“將黑色從黑暗中解放了出來。”


蘇拉熱的作品


皮埃爾·蘇拉熱《畫,186 x 143 cm,1959年12月23日》

此外,還有以音樂天才Prince命名的紫色;以美國羅斯??偨y(tǒng)的女兒 Alice 命名的藍色 ;以英國植物學家威廉-胡克命名的綠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