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必須創(chuàng)作寓言 弗朗西斯·埃利斯來中國了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 桔子 2018-11-12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

展期:2018年11月9日–2019年2月24日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虎丘路20號

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沖進龍卷風,讓它帶你去遠方。這不是童話故事《綠野仙蹤》,而是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的藝術項目。當然,龍卷風并沒能將他帶入童話世界,但深處龍卷風中的藝術家卻獲得了一種和喧囂世界隔離的寧靜——噪聲消失,塵土飛揚。埃利斯將闖入龍卷風的行為錄制下來,并將感受傳達給觀眾,從而成就了他廣為人知的影像作品《龍卷風》。

▲從左至右: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策展人長谷川祐子,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拉瑞斯·弗洛喬
▲從左至右: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策展人長谷川祐子,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拉瑞斯·弗洛喬

弗朗西斯·埃利斯1959年出生于比利時。在歐洲學習工程與建筑,1986年到墨西哥工作生活至今。1991年他開始以藝術家的身份參展。作品廣泛的在歐洲,美國和墨西哥展出。他的作品特點鮮明,以行為作品著稱,并輔以錄像、繪畫、裝置等多種記錄手法。

▲弗朗西斯·埃利斯,《龍卷風》(視頻截圖),2000-2010年,單頻錄像投影,彩色, 5.1環(huán)繞聲道,39分鐘,與朱利安·德沃和拉斐爾·奧爾特加合作
▲弗朗西斯·埃利斯,《龍卷風》(視頻截圖),2000-2010年,單頻錄像投影,彩色, 5.1環(huán)繞聲道,39分鐘,與朱利安·德沃和拉斐爾·奧爾特加合作

埃利斯的創(chuàng)作強調過程,創(chuàng)作時間都十分長久,看似完成其實都仍在繼續(xù),沒有新舊之分,他所謂的早期作品,不過是一個項目開始的時間比較早而已,在他的不斷完善中,不斷變化?!洱埦盹L》用了近乎十年的時間(2000年至2010年),直到現在其手稿還能在不同的場地呈現出新的樣貌。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 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 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埃利斯的作品看似簡單,其實極為復雜,隱喻和故事性呈現在他在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中的過程中,他又在過程中受到新啟發(fā),進而產生新創(chuàng)作。很多人認為他的作品和政治相關,埃利斯本人也不否認,他是一個敏銳的藝術家,作品中的政治只是個引子,或者說是個背景。埃利斯創(chuàng)作不執(zhí)著于最初的目的,那些所謂的人類學與地緣政治的主題,只是激發(fā)他某種行動的“源”,不是過程也不是終點。

▲推一塊巨大的冰塊穿越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墨西哥城,直到冰塊融化(《實踐的悖論》1997年)
▲推一塊巨大的冰塊穿越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墨西哥城,直到冰塊融化(《實踐的悖論》1997年)

除了闖入龍卷風,埃利斯還曾其推一塊巨大的冰塊穿越墨西哥城(《實踐的悖論》(1997年),并在墨西哥城購買槍支并持續(xù)在街上行走,直到被警察帶走,有趣的是他竟然能說服警察,陪他一起再次將持槍被捕事件重演,從而形成其作品Re-enactments(2000年)。因作品的荒誕不羈,弗朗西斯·埃利斯常被誤解,其實他是一個極為認真的藝術家,著眼點細膩,圍繞日常生活進行近距離觀察和實踐。

▲策展人導覽環(huán)節(jié),長谷川祐子為觀眾講解作品《睡眠時間》
▲策展人導覽環(huán)節(jié),長谷川祐子為觀眾講解作品《睡眠時間》

近日,他在中國首次大型個展在上海外灘美術館展開,展覽由長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策劃,這是一個極為難得的近距離接觸埃利斯及其作品的機會。展覽展出的作品除了上述作品《龍卷風》,還有其相關手稿、影像、素描、油畫和繪畫等共一千三百件多件,部分作品從未向展示過。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La dépense是本次展覽的標題,譯作“消耗”或“消費”,策展人長谷川祐子認為:“資本主義和便捷技術發(fā)展的全球化環(huán)境中,對人類活動而言,過度的‘非生產性消耗’與‘生產性消費’一樣重要。這一觀念恰好與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藝術實踐緊密結合。” 然而,誰的生命不是一種消耗?當這個命題上升為“人生是否有意義”的哲學命題,藝術家在自問的同時也給出了答案,只是這個答案最終是什么,在藝術家看來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

作品《做/不做》(do/undo),屏幕中do(做)和undo(不做)反復出現,呈現出一種糾結的選擇狀態(tài),但,如若你留心,就會發(fā)現,影片最初和最后停留的地方都是do(做)。他在無意識中早已經“做”了選擇,只是在消耗中展現了他的思考過程,其實無論是怎樣的選擇,消耗一旦產生,必然產生結果,“意義”則是結果的衍生品。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 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 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出埃及記》(2014-2018年)則顯得更無目的性,影片反復呈現了一個女子盤頭的動作,盤起又松開,循環(huán)播放,無始無終,每一個起點都可以看做終點。埃利斯為這部16秒長的影像,創(chuàng)作了近千幅手稿,這些手稿被整齊的懸掛起來,在金屬框架的輔助下構建出一個酷似“殿堂”般的新藝術品。手稿展現了藝術家精心創(chuàng)作過程,所有的結果都需要過程填充,但過程是否屬于消耗?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弗朗西斯·埃利斯,《無聲》,2003 - 2010年,100個橡膠墊,每個 61 ×47.8 厘米
▲弗朗西斯·埃利斯,《無聲》,2003 - 2010年,100個橡膠墊,每個 61 ×47.8 厘米

此次展覽中讓人感到有趣的還有那組被命名為《睡眠時間》的系列作品,一百多件還沒有巴掌大的彩色木版油畫(約11.5X15,5cm)描繪著各種各樣的人物和場景,畫面的荒誕更能激發(fā)觀者對故事情節(jié)的猜測,越猜測就越沉迷。一如埃利斯一貫得創(chuàng)作原則,這組作品展現的也只是暫時的樣子,他們開始的時間很早,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完成,創(chuàng)作還在繼續(xù),當藝術家有了新的想法,舊的畫面就會被覆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埃利斯是一個探索型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方式多元,很難用一句話去明確定義。他喜歡將自己沉浸在不同環(huán)境中,凝聚成不同的東西,他的作品中最終呈現是他的個體的經驗感受,以及從中體味到的人生命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必須創(chuàng)作寓言”。那就讓我們大膽的跟著弗朗西斯·埃利斯,沖進龍卷風,看他能帶我們去何方。

關于藝術家

弗朗西斯·埃利斯1959年出生于比利時,接受過建筑師訓練,1986年移居墨西哥城,并在墨西哥城生活工作至今。埃利斯以其行為作品著稱,他采用多種紀錄方式,在有些作品中藝術家只是簡單地步行于城市,另一些史詩性的作品則往往設置在極富戲劇張力的自然景觀中發(fā)生,并涉及數百位參與者的協作。除此之外,他的創(chuàng)作媒介還包括繪畫、動畫和素描,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圖像具有夢境般的超現實特質。。埃利斯的行為通常幽默十足、轉瞬即逝且看似荒誕不經,但實則都經過簡練而細致的計劃。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埃利斯感興趣的是用諸如謠言和小道消息這些非傳統的形式來傳播有關他作品的新聞,這使得觀眾能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來理解他的創(chuàng)作項目。這些詩意的特質賦予埃利斯在處理城市化、經濟學、移民和邊境等問題時的獨特角度。貫穿其創(chuàng)作中尤為突出的是他對于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城市化進程的調查性探索。

關于策展人

長谷川祐子曾任達拉斯納什爾雕塑中心納什爾雕塑獎(2015年-2018年)、Maxxi-寶格麗藝術獎(2017年-2018年)、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1999年)等獎項的評審委員,并擔任2013、2015和2017年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評委。長谷川祐子自2016年起擔任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總策展人、東京藝術大學國際藝術創(chuàng)造研究科教授。她曾長期擔任金澤21世紀當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及首位藝術總監(jiān)(1999年-2006年)、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2006年-2016年),同時出任日本犬島“藝術之家”項目藝術總監(jiān)(2011年至今)。長谷川祐子曾任第11屆沙迦雙年展策展人(2013年)、第29屆圣保羅雙年展聯合策展人(2010年)和第7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藝術總監(jiān)(2001年)。近期策展項目包括巴黎所羅門羅斯柴爾德公館展覽《FUKAMI》(2018年)、第七屆莫斯科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云?森林》(2017年9月)、法國梅茲蓬皮杜中心舉辦的《全景日本:當代創(chuàng)作新視角》 (2017年10月)、米蘭Pirelli HangarBicocca當代藝術中心菅木志雄個展《情境》(2016年)、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舉辦的《新感官:逃逸現代性的失靈》(2016年)。

長谷川祐子曾任達拉斯納什爾雕塑中心納什爾雕塑獎(2015年-2018年)、Maxxi-寶格麗藝術獎(2017年-2018年)、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1999年)等獎項的評審委員,并擔任2013、2015和2017年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評委。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