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新雕塑——年輕一代雕塑家”在Hi藝術中心開幕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趙成帥 2015-08-09

8月8日,“新雕塑——年輕一代雕塑家”在Hi藝術中心開幕,共展出了共18位年輕藝術家30余件作品,旨在梳理中國年輕一代雕塑藝術家創(chuàng)作樣貌,關注新一代的年輕雕塑藝術,也是Hi藝術中心持續(xù)性的年度項目。
 
多數藝術家,都把作品指向了自己內心微妙的感觸,不再在作品中涉獵復雜的觀念與主題,因而在面貌上呈現出一種“輕雕塑”的狀態(tài)。李偉與劉知音是一對藝術圈里的夫妻檔。兩人合作的雕塑《果兒》有一個“簡單”的表達主題,他們認為,那個閉著眼的小女孩的頭“就像我們兩人的孩子”,“創(chuàng)造這件雕塑并不希望引出‘沉重的主題’,只是想給觀者帶來單純、純潔的感受。”李偉說。

 
比如在閆磊《60°》中,藝術家讓人的形象與地面形成60°角。他介紹稱,這種傾斜的狀態(tài)其實是想表達當代人的“亞健康狀態(tài)”。“作品想要傳達當代人在社會中壓力過大的狀態(tài)。”他說。
 
還有女藝術家金釹希望觀者在她的作品《靜默如網》中看到“一個青春期少女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作品的主體是一個裸體的少女坐在鐵絲編成的床上。金釹說,網狀的鐵床代表著“成年人的邏輯”,而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坐在上面則預示著她將要不得不接受這樣的邏輯,女孩雙腳懸空代表了一種“未知感和不安定感”。

 
再比如,張勇的《猴王》展現了一只樹上的猴子,另一件作品《迷鹿》則展現了一只臥在沙發(fā)上的鹿。“猴王”身后披著的斗篷幾乎從高高的樹上垂到了地面,而那只沙發(fā)上的鹿的角也伸展到半空中。張勇說自己是在“用古典的手法,表達當代的感受”。
 
與上述清新的“輕雕塑”略有不同的是藝術家王禮軍,在他的作品《盲》中,刻意“剔除了很多造型的東西”。這件雕塑以樟木為材料,高度超過兩米的圓柱形木棒表面充滿了不規(guī)則的棱錐。在這件木質雕塑大致成型后,藝術家又將其“燒了一遍”,表面呈現出類似木炭一樣的黑色。作品已經沒有具體的形象,只有經過藝術家“剔除造型”后的幾何體。
 
 
王禮軍作品 2014
 
還有李慶陽的作品《一隅》和《黃昏》,藝術家通過感應裝置和電機帶動作品中木質的小花:當觀者靠近時,感應裝置帶動電機運轉,木質的小花會緩慢地開放或閉合,并發(fā)出“吱吱”的聲響。李慶陽說,自己希望給作品賦予一種“有生命的感覺”,同時也給觀者“展現出平靜表面下的微妙變化”。
 
在參展作品中,觀念與呈現樣式上最具看頭的是張湘溪的作品。他將自己所見的生活中的場景在電視機和洗衣機中進行了還原。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將電視機掏空,而后將自己過去所經歷的生活場景在其中進行縮小、還原。“用生活中的細節(jié)還原最真實的空間”。

 


張湘溪的作品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3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