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陳東升的藝術公益之路

來源:金融時報 2015-05-20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近日,在這所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內“飛來奇石”,與中西合璧、古樸典雅的宮殿式建筑群交相呼應,仿佛是近代中國與當代中國的深情對話,不覺突兀。這塊“奇石”就是由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個人捐助1億元建造的萬林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著名設計大師朱锫設計,占地8410.3平方米,位于武漢大學中心地帶。這座總長度78米、前段懸挑跨度就達48米的現(xiàn)代化建筑,以金屬包裹閃爍著濃郁的當代風味,有如“飛來石”的造型。“飛來石”也呼應著武大學子陳東升的一個秘密:1983年,臨近畢業(yè)的陳東升為了勉勵自己,找到石匠學了雕刻的技術,在離校前夕,跑到珞珈山上在一塊突出的石頭上刻下了一個“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創(chuàng)了國內大學由校友個人出資捐建具有專業(yè)水準的藝術博物館的先例。根據(jù)全球高校博物館及收藏聯(lián)盟(UMAC)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自法國、英國和美國的高校博物館會員分別為25家、12家和42家,而我國內地僅有1家,萬林藝術博物館的建立為我國高校博物館事業(yè)提供了樣本。盡管陳東升創(chuàng)辦了泰康人壽、嘉德國際拍賣、宅急送三家企業(yè),但由于都未上市,此次捐贈的1億元全部來自于他的薪水和獎金。此前,一向低調的陳東升已在家鄉(xiāng)湖北京山楊集中心小學捐建了一棟科技樓、一個操場;在京山縣捐建了兩條路、一座橋;在其母校天門中學100周年校慶時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圖書館。陳東升的公益之路鐫刻著四個字:不忘初心。

而不忘初心的同時,又不乏細心。一座博物館的魅力不僅在于空間,更在于內容,而內容就是博物館的藏品以及依托藏品展開的研究、展覽等。在萬林博物館開館當日,陳東升捐贈了總價值3000萬元的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精品,依托泰康人壽豐富的收藏,萬林藝術博物館舉辦了“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首展。

其實,陳東升與藝術淵源頗深,不僅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家國際概念拍賣行中國嘉德,作為泰康人壽董事長的他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企業(yè)收藏當代藝術、支持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先河。泰康人壽自2001年以來鼓勵、推動國內當代藝術的實驗探索,通過設立企業(yè)內部的藝術部門——泰康空間組織和贊助藝術活動。今天,泰康收藏已經(jīng)成為國內企業(yè)收藏的標桿之一,以“泰康系”受到業(yè)界認可;泰康空間秉持“追溯和激勵”的目標,在歷史性地回看藝術實踐及其社會文化情境的同時,以前瞻性的眼光把握當下現(xiàn)實和未來可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