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荷蘭藏家承認肉身坐佛來自中國

來源:新華社 2015-03-25

近來,一尊在匈牙利展出的肉身坐佛疑為中國福建被盜的“章公六全祖師”肉身像事件引發(fā)人們熱議。坐佛荷蘭持有者的發(fā)言人昨日下午向新華社海牙分社發(fā)來聲明稱,鑒于當前媒體報道看似轉(zhuǎn)向消極,收藏者決定收回出借的佛像,不再將其用于博物館巡展。但聲明沒有提及佛像所有權爭議,只是稱有關佛像的科學研究還在繼續(xù)。此外,國家文物局接受大田縣吳山鄉(xiāng)陽春村村民聯(lián)合委托國家文物局追討章公六全祖師像的申請意愿,根據(jù)相關的國際公約,啟動追討程序。新華荷蘭藏家聲明未提肉身坐佛所有權

聲明用英語寫成,未提及收藏者的國籍與姓名,僅稱之為肉身坐佛的“所有者”,是一名中國早期藝術品的狂熱收藏者,從事中國藝術品收藏近30年。

聲明說,佛像“所有者”于1996年年中獲得這尊佛像;佛像上一個“所有者”于1994年年末至1995年年初在香港從“一名真誠的中國藝術朋友”手上獲得這尊佛像,并于1995年年中將這尊佛像從他在香港的工作室運到阿姆斯特丹的住所。值得指出的是,聲明所言佛像出現(xiàn)在香港的時間(1994年年末至1995年年初)和佛像抵達荷蘭的時間(1995年年中)都早于中國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吳山鄉(xiāng)陽春村村民發(fā)現(xiàn)佛像被盜的時間(1995年農(nóng)歷十月廿四日)。

然而,這份聲明并未提及上述交易的具體月份和日期,也未附加任何相關文件。

聲明還說,佛像在1997年年初做了X光檢查,同年7月還做了碳14年代測定,從此確定佛像的年代可推至中國宋代。此后,研究人員開始更進一步研究。通過研究及與博物館的合作,這尊佛家“全身舍利”逐漸為公眾所知。大部分科研現(xiàn)已完成,研究團隊正在等待詳細的科研結(jié)果。有關結(jié)果將被仔細評估、解讀,并在不久的將來公開出版。

聲明說:“我們不曾預料它會引起媒體熱炒。媒體氣氛正變得看似轉(zhuǎn)向消極。此外,中國佛教信眾顯然也對這尊佛像的展示、安全措施、運輸路線及方式越來越關注。因此,"所有者"考慮到這些關注,決定從博物館巡展撤回這尊出借的佛像,至少目前如此,以便能夠安靜地、審慎地評估這一出乎意料的情況。”聲明的發(fā)送者名為埃里克·布魯因。

佛像“回家的路”有多曲折?

專家表示,海外文物的國際追索非常復雜,佛像“回家”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據(jù)介紹,當前文物返還領域有兩個國際公約,一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通過的《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zhuǎn)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該公約主要針對館藏文物,而此次從福建流出的“肉身坐佛”不屬于這類。

第二個是1995年由國際統(tǒng)一私法協(xié)會通過的《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簡稱“95公約”。該公約簽署國只有37個國家,荷蘭雖然在1996年簽署該公約,但至今該國議會尚未批準,因此該公約對荷蘭目前并不具備強制法律約束力。

此外,中國與荷蘭之間也沒有簽訂關于文物追索的雙邊協(xié)定,使得佛像的追索沒有適當?shù)姆沙绦蚩勺鰠⒄铡?/p>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說,目前可以參考的是聯(lián)合國《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借助刑事司法渠道追索文物,需要兩國外交和公安部門合作,且整個過程當中,證據(jù)鏈的搜索至關重要。

“肉身坐佛”從中國盜出的事實僅得到我方證實仍不夠,還需要得到對方國家的確認。還要通過司法調(diào)查還原整個證據(jù)鏈,包括偷盜、走私、出入境、交易等環(huán)節(jié),如能找到責任人,中國可參與刑事訴訟,通過司法判決,將文物索回。

如果不能形成嚴密的證據(jù)鏈,或者文物所在國家認定文物持有者為“善意持有者”,則需要雙方通過協(xié)商,直接與持有者接觸和游說,并對持有者進行“合理經(jīng)濟補償”。

荷蘭政府歸還

遺骨文物有先例

荷蘭文化遺產(chǎn)保護委員會主席、荷蘭二戰(zhàn)劫掠藝術品歸還委員會副主席范德弗利23日告訴新華社記者,荷蘭政府曾兩次將人類遺骨歸還給原有國。

范德弗利說,這兩次歸還一次是2005年向新西蘭歸還了一具毛利人的頭骨;另一次是2009年向加納歸還了阿漢塔部族國王的頭骨。但這兩具頭骨都不是私人收藏者的財產(chǎn),而是荷蘭公共機構所有。

根據(jù)范德弗利的介紹,2002年夏天,在荷蘭萊頓舉辦的一次考古學術研討會上,新西蘭國立博物館館長向荷蘭人種學國家博物館館長私下提出,后者可否將其收藏并展出的一具毛利人文身頭骨歸還給新西蘭。根據(jù)博物館的史料記載,這具頭骨是荷蘭殖民者于19世紀從新西蘭毛利人手中購得的。后來,新西蘭國立博物館獲得毛利人的正式授權,荷蘭文化部于2005年11月9日向其正式移交了這具毛利人頭骨。

2002年,曾創(chuàng)作過加納部族小說的荷蘭作家阿圖爾·亞平發(fā)現(xiàn),在荷蘭萊頓大學醫(yī)學中心有一個福爾馬林罐,里面泡著的頭顱經(jīng)查證就是加納阿漢塔部族國王巴杜·邦蘇II的頭顱。阿漢塔部族得知消息后,立即要求荷蘭歸還祖先遺骨。

依據(jù)該部族的信仰,先人身首異處且頭顱不能下葬是對逝者的極大不敬,會讓先人和后人永無安寧。

2009年3月,荷蘭政府決定,巴杜·邦蘇II的頭顱應歸還故國。當年7月23日,荷蘭外交部舉行隆重儀式恭送國王頭顱回家。加納阿漢塔部族成員在酋長帶領下,身著傳統(tǒng)服裝,在荷蘭外交部會議廳地板上潑灑烈酒以驅(qū)邪,同時表達祭奠之意,隨后與荷蘭外交部共同簽署了移交文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