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嚴陸根:收藏畢加索的人

來源:現代快報 作者:倪寧寧 2014-10-22

10月的南京,短短5天內,近20萬人涌向江蘇省美術館,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三樓展廳,“向大師致敬——世界藝術大師作品展”。畢加索、高更、馬蒂斯、雷諾阿、達利、羅丹……這個秋天,他們來了,而且一下子來了10位,南京人自然不會放過。即便是展覽本身具有超高的文化含量,即便是在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由這個“景觀”展現出來的文化熱情,多少還是讓人感到意外。

嚴陸根也感到有點吃驚,當然,更多的是欣喜。這個把畢加索們“買”進南京的南京人,覺得自己之前在藝術品收藏上付出的大把金錢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從600萬美元叫到1100萬美元,他把剛注冊的公司都注銷了

“向大師致敬——世界藝術大師作品展”,大師云集,10位大師的27幅作品,基本呈現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世界藝術由印象派到后印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的發(fā)展基本脈絡。其中畢加索是大師中的大師,不僅展出的作品最多,而且《戴綠帽子的女人》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價值連城。為了這幅畫,嚴陸根付出了1100多萬美元,因為資金原因,還不得不注銷了一個剛剛注冊的公司。

2007年春天,身為利源集團董事長的嚴陸根躊躇滿志,走出百家湖,走出南京,前往海南拓展業(yè)務。通過考察,他看中了一個項目,便出資1億元人民幣,在當地注冊成立了一家名為城際的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但很快,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嚴陸根記得那天他住在山上的一家賓館里,心里惴惴不安。很長時間,他都在等一個電話,來自美國蘇富比的電話。蘇富比要在當天拍賣會上,拍賣一張畢加索的代表作《戴綠帽子的女人》,全世界的很多買家躍躍欲試,都想據為己有。嚴陸根是其中之一。之前,嚴陸根和他的團隊,花了大量的時間,反復研究比較這幅畫——它的品相、價值、成長性,當然還有“安全指數”。前期工作完成后,嚴陸根把“單子”傳給蘇富比——600萬美元。

“這幅畫的起拍價是400多萬美元,我的委托價是600萬美元。”嚴陸根覺得這個價格并不保險,他提醒蘇富比的工作人員:如果600萬美元還沒成交,就打電話給他。

正如嚴陸根所料,他接到了電話,而且一接到便沒有松手。“價格10萬美元、10萬美元地被喊上去。”嚴陸根覺得這就像打仗一樣,不能松氣,氣一松,潰敗就會接踵而至。喊道800萬美元時,嚴陸根,舌根有點發(fā)緊,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他的預期,他感覺有點吃不消。但是一想到機會難得——前些年,因為“大畫”、代表作難現,他買到的只是一些畢加索的“小畫”,他便硬著頭皮喊下去。

1100萬美元,落槌,最后的“喊家”是嚴陸根。

他打了勝仗,但第二天,他像打了敗仗一樣,從海南飛回南京,在這之前,他把剛剛注冊的公司注銷了——他需要錢。1100萬美元,還不連傭金,好大的一筆錢啊!

“你知道現在的價格嗎?”嚴陸根伸出一個手指:“一個億,美金!”

無疑,這是一筆好生意,但是嚴陸根更看重的是它派上了用場,他把它帶到南京,美術館前的長隊,體現了它的價值。當然他也很享受一個細節(jié),當年他競拍到這幅畫后,此畫的出讓者——畢加索的孫女向他祝賀,并稱他是“第一個通過公開渠道購買到畢加索作品的中國人。”

10多年前開始的收藏,為今天的產業(yè)轉型預熱

嚴陸根,這位“南京南”的地產拓荒者,去年底向媒體“預告”:脫離地產業(yè),向文化產業(yè)轉型;今年的一場“南京國際美術展”,則說明轉型已是進行時。其實,10多年前,嚴陸根已經瞄上了文化,只是那時在他眼里,文化還不是一樁生意,由它體現出的更多的是精神或者說社會價值。

“我想建一座藝術博物館。”嚴陸根說他的想法很簡單,建博物館就需要作品,需要盡量豐富的館藏。所以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他便開始了“收藏之旅”,從國內藝術作品開始,一點一滴,以至于到現在一發(fā)而不可收。

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嚴陸根對國內的拍賣市場缺乏應有的警惕。

90年代初,嚴陸根從廣州的一場拍賣會上,拍到了147張畫。他很興奮,一回到南京,就請南博的專家來幫忙鑒定。“一件都不對,全都是贗品。”嚴陸根當時就傻了,他花了100多萬,每一件平均都接近萬元。當時還是“萬元戶”時代,100多萬,對他,對公司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吃一塹長一智,從此他決定不碰國內的拍賣行,收藏的渠道,他只信任佳士得和蘇富比。與此相對應,收藏對象他也選擇價格更安全的大家。他根據市場數據,選擇了位居前100的中國藝術家,目標是,收藏他們每人100幅作品。到目前為止,他收藏有齊白石作品近50幅,傅抱石作品60幅,其他如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等現當代名家的作品應有盡有。

不僅現當代,嚴陸根對中國古代大師的作品也很感興趣。今年5月,法國有一場拍賣會,其中有不少是中國的古畫,雖然價格高得離奇,但他還是把董其昌和石濤的各一幅作品拍了過來。“太難得了,中國古典藝術品太少見了,幾乎見不到宋畫。”

嚴陸根透露,快20年了,他手里八大山人的作品也只有4件。“收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多數時候,你只能等。”

由國內而國外,把更多的大師“帶回家”

在涉足地產業(yè)之前,嚴陸根做過8年文化記者,他在業(yè)內外被稱為文化商人。他喜歡讀書,而且涉獵廣泛,尤喜藝術,年輕時對西方的美術館及其館藏便很仰慕。他很早便有收藏西方藝術,甚至大師作品的想法,但是與世界的“距離感”,讓他望而卻步,直到有一天“梅摩指數”來到他跟前。

梅摩藝術指數,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梅建平和他的同事摩西教授共同創(chuàng)建的,通過跟蹤同一件藝術品的重復交易記錄,而構建藝術品價格指數體系。蘇富比、佳士得,幾乎國際上所有私人收藏機構都運用這個指數來確定藝術品的價格和市場趨勢。2004年,嚴陸根在清華大學讀EMBA,正巧,梅建平前來講授投資學。

那是讓嚴陸根難忘的一堂課。“整堂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我與他關于藝術品收藏的對話。”嚴陸根在課后趁熱打鐵,請梅建平為他開一個藝術家名單。“我還是老想法,100個藝術家,傳統(tǒng)派50人,印象派及之后的藝術家50人,每人收100幅作品。”

名單到手后,嚴陸根開始按圖索驥,并關注和跟蹤世界各大拍賣活動。

嚴陸根和他的團隊每年都要參加60場國際拍賣會。經過10年的積累,嚴陸根收藏的西方古典和現代藝術大師的油畫、雕塑、素描,達到數百件。其中畢加索、莫奈、羅丹等大師級油畫雕塑等達百件,16世紀到20世紀西方傳統(tǒng)畫派以及英法學院畫派等名家作品達五百余件。

這次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的10件畢加索作品,是從嚴陸根收藏的40多件畢加索作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集中反映了他各個時期、各種形式的藝術風格。

多年的收藏,也有讓嚴陸根感到遺憾的事,其中“梵高的缺席”尤為讓他感到不甘心。“畢加索有4萬件作品,梵高作品數量少,只有800多件,很少有人出讓。”

今年本來有一個機會,梵高的一幅炭筆畫《播種》在某個拍賣會出現,業(yè)內人士估計市場價大概200萬美元左右,結果一路高拍,最后以800萬美元成交。而嚴陸根的心理最高價位是650萬。

明年會有更多的大師作品,梵高或領軍

隨著收藏品的日益增多,嚴陸根的“博物館夢”已經實現。2004年,位于江寧的百家湖博物館掛牌成立,免費運營10年,雖然人氣看上去遠不如江蘇省美術館的“大師展”,但是安安靜靜中,它已經成了“南京南”的一個文化地標,住在江寧的南京人已經習慣把它當作一個藝術欣賞的“根據地”。

“向大師致敬——世界藝術大師作品展”的成功舉辦,讓嚴陸根感到很欣慰,他覺得這10多年花費的財力和精力都沒有白費,“收藏看起來是私人的事,其實你把它亮出來,就是大家的事,就是我們南京的事。”

今年的大師展剛結束不久,嚴陸根已經開始盤算明年的大師展。如果有可能,明年的大師展爭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一個大的進步。“如果有更新的收藏,我們可能把數量提高到50到100幅;今年是以畢加索打頭,明年也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梵高或者高更。”

嚴陸根說,今年或者明年,爭取能拍到一幅梵高的作品,實在不行,就向荷蘭的梵高紀念館借一幅來,大師展,梵高不能缺席。

鏈接

《戴綠帽子的女人》是畢加索晚年的作品,充滿了畢加索立體主義時期的經典構成元素:經過巧妙解構的女人形象,強烈的色彩讓人過目不忘。畫中女子酷似畢加索的第六位情人方斯華姿·吉諾,畢加索以他如刀刃般敏銳果斷的筆觸,繪畫出了這位畢加索情人中被公認的最聰慧的女性形象。這幅畫是2007年春嚴陸根遙控指揮從蘇富比美國拍賣會上拍得的,耗資1100萬美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