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的藝術博覽會每年都在增加,迫不及待地似乎要在 5 年內把 50 年沒見識過的藝術品都引進來。9 月 5 日至 7 日,專注于影像藝術的首屆“上海藝術影像展”又要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了。
此次參展的國內外畫廊規(guī)格頗高,帶來了大量國際攝影大師的經典之作,從教科書級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到現任馬格南圖片社主席馬丁·帕爾,到著名中國藝術家楊福東;從黑白攝影到彩色攝影,從紀實攝影到藝術攝影(如果可以這樣粗淺地分類的話),涵蓋范圍之廣,在國內攝影藝術展中還沒有先例。這樣一場攝影盛宴,除了滿足藏家們越來越大、越來越專業(yè)的胃口,攝影愛好者們也可以借此機會一睹原作真容,畢竟看畫冊和看原作的感受多少還是有差別,而且有些作品,可能真的不貴。
為此我們特意在參展照片中選擇6幅最具代表性的大師作品,雖然僅僅代表個人趣味,但也算按圖索驥的一條線索。帶來這些作品的畫廊本身都非常有實力,就算你不同意本文的看法,但在它們的展位你可能還會發(fā)現其他心頭好。
勒內·布里(René Burri)
英國Altas Gallary選送
Kunming Lake, Beijing, 1964,
gelatin silver print,
43.5 x 64 inch (110 x 163.8 cm) Ed. of 7
勒內·布里可能是馬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最為知名的成員之一,他拍攝的切·格瓦拉叼著雪茄的照片也是這位革命者最廣為流傳的肖像。他還拍攝過畢加索、賈科梅蒂、勒·柯布西耶等各個領域的大師。
Altas 畫廊選送的《昆明湖》在去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中也出現過,參加主要面向中國藏家和觀眾的博覽會,畫廊肯定考慮到這張在頤和園拍攝的照片對中國人來說會非常親切。勒內·布里與中國的淵源頗深,1965年,他用6個月的時間參與馬格南與 BBC 聯合制作的紀錄片《中國的兩個面孔》(The Two Faces of China)的拍攝。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
日本Amanasalto Gallery選送
Point de vue du Gras(18),
2013, 50.8X60.9cm, Platinum Palladium prints on Archival paper
Point de vue du Gras(意為“從Gras的窗戶看出去”)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成功拍攝并保存下來的照片,是法國發(fā)明家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于1826或1827年在他位于圣盧普的莊園里拍攝的。照片呈現了他房子的窗戶和窗外的鄉(xiāng)村景色。2013年,森山大道在與那張著名照片的同一地方取景拍攝了同名作,那里現在是尼埃普斯博物館。
這張顯然是致敬之作的照片并非森山大道一貫的搖晃、粗顆粒、與被攝物擦身而過的風格,也不是他最常拍攝的東京。他曾說:“巴黎就交給巴黎的攝影家,紐約就交給紐約的攝影家,但是日本東京,我們自己來拍 。”因此他在攝影的誕生地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下快門,充滿“還要不斷拍攝下去”的感情。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o Salgado)
美國 Peter Fetterman Gallery 選送
Amazonas Images,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rooks Range, Alaska. USA., 2009.
塞巴斯蒂昂出生于巴西,原是一名經濟學者,為國際咖啡組織和世界銀行工作。這項工作使他有機會去到咖啡豆產地非洲。在那里,他改變了自己的職業(yè)方向,拿起相機成了一名記錄者。最初,他的鏡頭對準的是饑荒、移民這類經典紀實攝影題材,也曾與包括馬格南在內的多個頂級圖片社合作。后來他與妻子一起成立了獨立圖片社 Amazonas,漸漸轉向記錄人跡罕至的自然景觀和尚未經歷現代化的原始人類文明。他為這些照片起名“創(chuàng)世紀”(Genesis)。此次展出的布魯克斯山脈東部的照片讓人想起安塞爾·亞當斯的作品,時間的永恒流逝在其中一覽無余。
馬克·呂布(Marc Riboud)
美國 Peter Fetterman Gallery 選送
Antiquary Windows, Beijing, China,1965
與勒內·布里在中國拍攝紀錄片同一年,另一位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攝影大師馬克·呂布也在北京。這張《古董店的窗》拍得可以當作攝影教材,一張照片里有六個框,四平八穩(wěn),但框里的畫面又非常靈動。
那一年馬克·呂布和他的夫人一起來到北京,夫人是個黑人。兩夫婦在琉璃廠逛時,小孩子們好奇地跟著他們,因為沒見過黑皮膚的老外。進了古董店,他夫人在買印章時,外面小孩走來走去,他舉起相機對著窗戶拍下了這張照片。馬克·呂布對中國許多攝影師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上海、北京、香港、澳門都曾舉辦他的影展。
安德烈·柯特茲(Andre Kertesz)
美國 Peter Fetterman Gallery 選送
Chez Mondrian, Paris, 1926, gelatin silver print
這張照片攝于荷蘭抽象畫家蒙德里安巴黎的家中,是一系列與蒙德里安相關的作品之一。出生于匈牙利,后移居美國的攝影師安德烈·柯特茲喜歡用多變的幾何形態(tài)來結構畫面,與蒙德里安的畫作不乏相通之處,而照片中靜物與光影的感覺又仿佛得了莫里亞蒂的神韻,簡直引人入勝。他曾說:“我出于本能的直覺試圖在我的照片中展示出畫家的精神力量,這就是他的簡潔、簡潔、簡潔”。
柯特茲的照片充分顯示了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境界,布拉塞曾說:“柯特茲有著對偉大的攝影家來說必不可少的兩個特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體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覺。”
荒木經惟(Araki Nobuyoshi)
東京 Amanasalto Gallery 選送
Nobuyoshi Araki, Erotos#2.2013, 61X51cm, Platinum Palladium prints on Archival paper,Courtesy of Amanasalto, Tokyo
荒木經惟的這幅參展照片雖然屬于色情(Erotos)系列,是他常拍的題材,但并不是他的常見作品。他的代表作,那些被捆綁著裸女,通常都要經過裁剪或打上馬賽克才能在媒體上刊登,而且他的審美,大部分時候也和大眾審美格格不入,甚至會讓許多人覺得丑陋。實際上他的裸露的照片,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色情,他是有意要通過大量拍攝這樣的照片,展示一種有別于《花花公子》式的、以激發(fā)荷爾蒙為目的色情的“反色情”,改變人們對色情的庸俗理解,因為對他來說,這些都是“美”,裸女的美和一朵花的美并無分別。
這張眼睛的特寫照片乍看之下卻十分清純,好像和色情毫無關系。然而荒木經惟是那種可以從任何事物中發(fā)現性感、欲望乃至色情的人。作為觀眾的你,也許可以通過觀看這張照片,領悟什么是真正讓荒木如此心動與執(zhí)迷的“色情”,由此,對他的那些“不雅照”,也許也會有新的認識和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