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南宋高官胡紘墓被發(fā)現 陪葬梅瓶估價超3千萬

來源:都市快報 2014-07-13

南宋高官胡紘墓
初春的偶遇、仲春的發(fā)掘、暮春初夏的考證,真相已到了令人興奮的地步,浙西南荒坡上的一小塊平地或許會成為2014年浙江地下最讓人激動的發(fā)現。
 
前兩天,在杭州百井坊巷寂靜樸素的家中,主持發(fā)掘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建明和我說起了慶元歷史上官階最高的胡紘的故事。
 
曹操靠72疑冢安睡1800年
 
南宋皇帝賜了胡紘十八座墳 
 
慶元,偏居浙西南,邁腿就入福建境,距省會杭州千里,無鐵路,多千米高山,香菇聞名于世。
 
800年前,南宋皇上下旨,慶元建縣,800年間,松源鎮(zhèn)(2012年改設松源街道)是從未遷徙的縣城。城郊4公里許,和山小學服務鄉(xiāng)里,去年,小學圍墻外一處坡坡坎坎被政府選中,成人職業(yè)學校將在挖掘機、推土機的勞作中崛起。
 
800年間,這塊土地樓起樓塌,面目全非。鄭建明一眼發(fā)現800年前地塊的堪輿(風水)勝狀:背倚高山,面朝開闊地,兩側矮山好似扶手,這樣的太師椅造型,絕佳長眠之地。
 
800年的縣史中,慶元最高官吏當數胡紘,在內閣只有6個部的南宋王朝,胡紘先后在工部(建設部)、禮部(文化部)、吏部(中組部)當官,官銜都是僅次于一把手尚書的侍郎(相當于常務副部長)。
 
皇上喜歡他,死后賜他18座墳塋,800年間,其中的17座都被挖開,統(tǒng)統(tǒng)空墳。胡紘在哪兒?曹操靠著七十二疑冢躲了近1800年,直至21世紀河南出土,胡紘的安睡還能持續(xù)多久?
 
1204年入住,2014年是他落戶810周年,這一年的3月16日下午4點半,施工隊挖掘機觸碰到古墓,9人召開緊急現場會——黑市叫價3000萬元的梅瓶、蓋子上有大象的罐子,宋代龍泉青瓷的財富號召力讓施工者、渣土車司機、學校門衛(wèi)們在極短時間內結成同盟:“啥也沒看到。”24分鐘后,警察來了,胡紘地下的家已經毀了。
 
在南宋,誥命夫人身后得睡在老公身旁。4月8日,履行向浙江省、國家的報批手續(xù)后,鄭建明帶著專業(yè)團隊來了,一條探溝打下去,胡紘老婆的墳塋現身,800多年了,歷經了這么多年戰(zhàn)亂和攫取,這座墳墓從未被驚擾。
 
鄭建明很是開心,北宋丟掉北方半壁江山,南宋偏安江南,此時,更南邊的福建、廣東文明開化程度有限,浙江官員成為朝廷最為倚重的智囊,南宋時浙江高管鼎盛時占據半個朝堂,可惜,800年后他們中少有人留下完整墳塋向我們訴說那段浙江的輝煌。
 
陪葬的龍泉青瓷物件
 
接近中國制瓷技藝巔峰
 
浙江尚文,那是個文人味兒盛行的年代,胡夫人霞帔上掛著的一個金飾品,做成了淚滴形狀,從中能讀出女人的溫婉和清新。先秦兩漢的人們愛顯擺家里的大物件,誰的墳里鼎、罐、尊這些器物個頭越大,誰的身份也就越顯赫。文人的把玩,更講求手感、講求精致。
 
夫人的墳塋,類似胡紘,長不過三米,寬不過一米,墳里磚砌了壁龕,這個壁龕好似我們家里的陳列柜,梅瓶、象鈕蓋罐、花口的盤子等瓷器一件占一格。這些胡紘家鄉(xiāng)的龍泉青瓷物件,器形之圓潤美麗、瓷器釉色之樸實均勻,達到了又一個高度,接近了中國制瓷技藝巔峰的清初康雍乾三世。
 
浙江土壤酸性高,棺木只存底板,誥命夫人沒有留下哪怕一顆牙齒,但她依然用身邊的一切告訴我們:夫君陪睡的物件和我差不多。先祖的寶貝無從隱匿,9個貪心人最終拿出了瓜分之物。
 
文人社會,炫富已不流行,鄭建明懂得那個時代,雅藏、把玩之物才會下地陪伴。
 
24歲當官,62歲罷官還鄉(xiāng),65歲病故,胡紘浸淫官場近40年,陪睡的就5件瓷器?晚年,胡紘走下仕途巔峰,最終官位還被剝奪,史書上對罷官原因說得模糊。
 
慶元人喜愛胡紘,這是位上諫不避嫌的大官,1197年,他上了這么一道奏折,我的家鄉(xiāng)崇山峻嶺,鄉(xiāng)親們去一趟龍泉縣城幾百里,太不方便,請皇上將龍泉縣的西南部劃出一塊來設個新縣。宋寧宗趙擴準奏,更夠意思的是這位皇帝把自己的年號“慶元”賜給新縣做縣名,從此沿用800年。
 
身為中央官吏,直白地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爭取權益,在當代似乎是大忌,而胡紘當年這樣做了。鄭建明說,這或許表現了胡紘沒有私心、坦蕩蕩的文人性格。
 
比起一堆瓷器,胡紘墓中時年26歲的兒子清麗字跡更有嚼頭,這位次子用700多字記錄了老爸的一輩子,和有的晚輩極盡溢美之詞不同,文人家庭的墓志銘顯得客觀、中肯。
 
皇上趙擴為啥這么聽胡紘的,因為那時他正是老趙的寵臣。他的靠山是權傾朝野的宰相韓侂胄,而趙擴得到皇位正是靠了老韓發(fā)動的政變。也正是依靠老韓的力挺,胡紘做了一樁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
 
孔廟里供奉著十二哲人,十二人當中只有一位從未見過孔子,他就是比孔子小了1500多歲的朱熹。將儒家學說發(fā)揚光大,成為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人稱朱子,也叫朱圣人。
 
熟悉國學的人都知道,朱圣人的地位有多高,他推崇的三綱五常,他倡導的見利思義、節(jié)制欲望,你若是反對,在元明清三代的六七百年里,你就別想考取功名,甚至會被社會價值體系捍衛(wèi)者們的唾沫淹死。
 
比朱子小9歲,胡紘和他同時服務朝廷。那時的朱熹沒到圣人的高度,他只是開創(chuàng)當時流行的一派學說而已。胡紘討厭朱熹,也不認可他的觀點,上了一道奏折,彈劾他的六宗罪狀,什么不忠不孝統(tǒng)統(tǒng)有,最驚爆眼球的當數朱熹納尼姑為妾,他建議皇上殺了老朱。奏折一出,朱熹趕忙上疏檢討,命保住了,但所有門徒被禁止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
 
歷史如果至此勝負已辨,世上就再無朱圣人,中國此后800年再無程朱理學,封建王朝也沒有了禁錮人們精神和行為的成套理論,沒有了鞏固統(tǒng)治的官方哲學,元明清三個大一統(tǒng)王朝的封建秩序可能沒法穩(wěn)定存在那么久。
 
朱熹的學說100年后走出了國門,相繼流行于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朝鮮李氏王朝是朱子的粉絲,日本在幕府時代將朱熹學說定為官學。
 
胡紘短暫的勝利后,失敗隨即到來,朱子學說風靡大宋,胡紘的官位一降再降,后世寫史的官吏基本是朱子的徒子徒孫,胡紘的美名怎能不覆上一層又一層塵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