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里阿尼
莫迪里阿尼(1884年—1920年)意大利著名畫家,享譽世界的藝術(shù)天才。一八八四年,莫迪里阿尼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塔什肯尼地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這個小鎮(zhèn)不僅陽光燦爛,而且在意大利美術(shù)史上,誕生過著名的塔什肯尼畫派,畫風(fēng)主要以色彩鮮艷、明亮著稱。莫迪里阿尼就是誕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一個小康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有著羅馬血統(tǒng)的猶太商人。在莫迪格利阿尼的少年時期,曾得過一場大病,險些喪命,這直接導(dǎo)致了他后來的英年早逝。大病之后的莫迪里阿尼放棄了學(xué)業(yè),為了培養(yǎng)他的自理能力,母親讓其學(xué)習(xí)繪畫,沒想到這無心插柳卻成就了一代繪畫大師。
在莫迪里阿尼的生活中,充斥著女人、酒精和毒品。其中,有兩個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一個是來自南非的英國女詩人碧萃絲·海絲汀絲(Beatrice Hastings),另一個是他的法國學(xué)生楊妮·艾布登(Jeanne Hebutere)。能干的碧萃絲聰明而有主見,給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莫迪里阿尼很多幫助,但過于智慧的碧翠絲同時也給憂傷的莫迪里阿尼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碧萃絲卻認為他不爭氣,二人最終在激烈的爭吵中分手。1917年,一個叫楊妮的女人走進了莫迪里阿尼的生活,并為他生下一個孩子,他為她畫的肖像,后來成為他最受稱道的作品。莫迪里阿尼比楊妮大十一歲,兩個人之間并沒有太多的精神交流,但楊妮對莫迪里阿尼十分的崇拜,這位憂郁而脆弱的天才畫家第一次在一個女人身上,一個猶如“粉絲“般的女人身上找到了自信。兩人的感情生活非常的和諧。1920年,莫迪里阿尼的畫終于受到了市場的垂青,經(jīng)濟狀況開始好轉(zhuǎn),不幸的是他的健康卻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舊病復(fù)發(fā),三十六載人生路戛然而止。更讓人悲痛的是,就在畫家離開不久,即將完成第二次生產(chǎn)的楊妮悲痛欲絕,跳樓身亡。
莫迪格利阿尼的個性中充滿了矛盾與憂傷,在他繪畫上,既受到了意大利傳統(tǒng)繪畫的深刻烙印,又有巴黎畫派前衛(wèi)精神;他既受到古埃及和東方古代雕刻的影響,又有著波西米亞民族的流浪情懷;他既對藝術(shù)有著極致而單純的追求,甘愿生活在貧困之中,同時又沉迷于情色和酒精、毒品的刺激;他既有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與情感生活,又常常處在絕望和希望、憂郁與孤獨的邊緣。就是這樣一個純粹的矛盾綜合體,造就了一代杰出繪畫大師。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些異乎尋常的個性,讓人們永遠無法忘記他——憂郁的獨行者莫迪里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