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倫敦,國會大廈,泰晤士河倒影》
3月,法國印象派大師、被譽為“印象派之父”的克勞德·莫奈畫作中國首展落戶上海,但是展出的地方,不是美術館,而是位于上?;春B飞倘Φ腒11購物中心地下三層內。商業(yè)空間做藝術展,并不罕見,但真正把藝術融入其中而非僅僅是一帖狗皮膏藥的,卻只在少數(shù)。
這就和其有一個熱愛藝術的老板——鄭志剛有關。鄭志剛是香港新世界家族第三代、周大福家族第四代傳人。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鄭氏家族一直名列前茅,在2013年3月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上,也以凈資產160億美元排位44。與父親鄭家純的守業(yè)相比,鄭志剛更多的像他的爺爺、人稱“鯊膽彤”的鄭裕彤一樣喜歡創(chuàng)業(yè)。其中K11就是他的代表作。
2008年初,鄭志剛主導了一次針對新世界百貨VIP顧客的調研,他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投訴購物中心高度趨同,新一代的VIP更注重空間感、精神領域。鄭志剛喜歡藝術,就想到可以把藝術中心和購物中心結合起來。他把想法告訴父輩,并獲得家族30億港元的注資。他給這個藝術購物中心起名K11,K意味著Kingdom(疆土),11則是K在字母表里的排位。2009年12月,尖沙咀K11開業(yè)時,80%的商戶是首次登陸香港的品牌。
在這個購物中心里,長期展示著十三組價值2000萬港元的藝術品,均出自鄭志剛的收藏。據(jù)了解,鄭志剛目前關注的藝術家有張恩利、趙要、陳維、胡曉媛、陸揚、梁遠葦?shù)?。同時,他也收藏了一批東南亞的當代作品,但也表示“東南亞的藝術要慢慢看,不容易收藏。東南亞藝術圈也是剛剛發(fā)展起來,每個國家有兩三個是我覺得可以收藏的”。
關于個人收藏作品的價格方面,他并不特別關注:“我擺放在辦公室的是一件公益性作品,是一群小朋友集體創(chuàng)作的作品。”而且,他認為很多時候,好的藝術品只要碰到、看到、慢慢接觸到,才會有感覺,“所以預算是沒有特別的限定,可能我會很長一段時間不收藏。”
但是鄭志剛旗下的K11藝術基金會的收藏則體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風格與目的。作為香港注冊的一家非營利性NGO,K11藝術基金會組建了顧問團隊,包括藝術家、策展人、學者等,如丁乙、周鐵海、劉建華、李振華等,主要收藏的是當代藝術類作品。同時,鄭志剛深諳藏品展示平臺與推廣的重要性。在上海、武漢等地的K11購物藝術中心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K11藝術基金會永久性收藏的藝術品。
K11藝術基金會的收藏僅僅是其存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更重要的目的是搭建一個平臺,提供給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的當代藝術家,幫他們辦展覽、組織講座及交流活動。因此K11藝術基金會在貴陽、武漢各有設立K11藝術村。
在武漢K11的展覽開幕式上,藝術家代表鄢醒提說道:“武漢K11藝術村提供了一種介于美術館和商業(yè)機構之間的可能,給觀眾提供了一種新的參觀展覽的經驗。”K11藝術空間跟藝術家之間不像跟其他畫廊一樣有什么代理制度,目前重在于展覽推廣和收藏,不涉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