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展子虔的《游春圖》
五代董源的《瀟湘圖》
蒙克經(jīng)典之作《吶喊》
曾經(jīng)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企業(yè)家,而是收藏家。此話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每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中,人們幾乎見不到收藏家的名字。不過,細細地分析,此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從精神上看,顯然收藏家是最富有,因為收藏是一項文化休閑活動,藏家每收藏一樣物品,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而收藏要成為家的話,他的藏品一定是洋洋大觀,精品迭出。
從財富上看,收藏家的東西有時很難用金錢來衡量,有時為了一件心儀的物品,往往會不辭辛苦,走南闖北,甚至花費巨資予以收購,像張伯駒收藏的諸多國寶級的珍品是很難用金錢來計算價值的。記得章伯鈞女兒撰寫的《往事并不如煙》一書中,曾寫到他父親曾收藏了數(shù)千件歷代名家字畫,但抵不上張伯駒的一件。記得民國時期張伯駒為購買隋展子虔的《游春圖》,竟將自己的豪宅別墅賣掉,據(jù)說豪宅賣掉后錢還不夠。
又如張大千民國時期憑借著敏銳的眼光和雄厚的財力大肆收購歷代名跡,他曾花數(shù)百兩黃金收購了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和五代董源的《瀟湘圖》,還曾用500兩黃金加20幅明代字畫才換來了董源的力作《江堤晚景圖》。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曾說:“民國以來,海上藏家,以龐虛齋、葉遐庵、張蔥生、吳湖帆為最知名,稍后于四家,而凌駕乎其上者,則內江張先生也。”1944年3月15日他曾在成都舉辦了“張大千收藏古書畫展覽”,觀者如云,甚為轟動。共展出張大千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古代精品一百七十余件,其中有巨然、蘇東坡、趙子昂、黃公望、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陳老蓮、八大山人、石濤等作品。馮若飛曾以“富可敵國,貧無立錐”贈大千,大千觀后又加八字“一身是債,滿架皆寶”,一時傳為美談。
張大千和張伯駒在民國時期的大手筆收購絕對令當今的企業(yè)家們望塵莫及。今天,這些名作已成為無價的國寶。近幾年,拍賣場上曾出現(xiàn)過幾件張大千的舊藏,中國嘉德拍賣會曾推出過一件不過一平尺八大山人的《魚》,結果受到各路買家的熱烈追捧,以480多萬成交。而這幅作品在大千收藏中并不顯眼。所以,若是將張大千、張伯駒藏品用今天行情來計價,絕對是中國大富家。
同樣,現(xiàn)代著名的鑒定家、收藏家張蔥玉也是如此,生前在上海有“韞輝齋”。張蔥玉出身于一個大資產(chǎn)階級家庭,經(jīng)濟實力十分雄厚,曾重金選購收藏了不少唐宋元時期的名跡。據(jù)許姬傳回憶,張蔥玉在民國時期一度專收唐宋元名跡,明清作品基本不收。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的收藏就與張大千、吳湖帆不相上下。1947年著名學者鄭振鐸先生曾為他編過一本《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其中記載了不少稀世珍品,如唐代張萱《唐后行從圖》、唐周獉P《戲嬰圖》、唐顏真卿《竹山堂聯(lián)句詩冊》、宋易元吉《獐猿圖卷》、元趙子昂《妙巖寺記手卷》、元顏輝《鐘馗出獵圖》、元道士張彥輔《竹幽禽圖》、元趙善長《山水》等。后來因商業(yè)上經(jīng)營失敗,唐代這些名跡大都散失國外。記得1997年翰海拍賣會上出現(xiàn)過曾由張蔥玉收藏的宋石介《與長官執(zhí)事札》、宋左膚《與通判承議札》、宋何粟《屏居帖》、宋富弼《兒子帖》、宋呂嘉問《與元翰帖》五件文物,經(jīng)各路買家激烈競拍,最后這五件文物以高達682萬元被國內一機構收購。到2005年這幾件文物在北京翰海再次露面時,竟拍出了2000多萬元。而這幾件東西在張蔥玉作品中并不顯眼,只能算一般。若是精品的價格想必可用價值連城來形容。
在最近3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今年71歲的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均居榜首,其凈資產(chǎn)達740億美元。而斯利姆目前已建造了第二家私人博物館,主要用來收藏、展示其全世界私人收藏數(shù)量最大的羅丹雕塑收藏品。
作為世界頂級奢侈品牌LVMH集團的掌門人荷連娜和伯納德·阿諾特夫婦目前的資產(chǎn)總值已高達410億美元,阿諾特夫婦以收藏當代藝術品為主,這對夫婦已是第7次榮登“全球頂級收藏家200強”之首。
相比而言,萊昂·布萊克夫婦最近在各大媒體的曝光更值得關注。布萊克是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的主要合伙人,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位列第330位的億萬富翁,同時,他還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的董事會成員?!度A爾街日報》報道,布萊克正是以1.199億美元成交的蒙克經(jīng)典之作《吶喊》的買家,其藏品總估值已達7.5億美元。據(jù)曾到訪過布萊克紐約大道家中的人士透露,其藏品包括各個時期的多種類型藝術品,其中包括拉斐爾的《穆斯的頭像》(2009年以4760萬美元競得)、布朗庫西的《空中之鳥》以及梵高的作品、透納的水彩畫、畢加索的立體派作品以及中國的青銅器。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收藏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