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陳乃興最滿意的一幅作品:2010年為他兒子陳曉東畫的肖像
機緣巧合與畫結(jié)緣
說起陳乃興是何時接觸油畫的,還要從他小時候給哥哥當畫童說起。“哥哥當時喜歡畫畫,我就在旁邊幫忙調(diào)顏色、洗筆等打下手,看他畫素描速寫練筆。初中的時候,在班里畫板報,逐漸喜歡上了繪畫這門藝術,甚至想長大以后從事藝術行業(yè)。”
1950年上海發(fā)生的“二六大轟炸”事件,對年少的陳乃興觸動極大,讓他放棄了藝術這條路。“看到中國急需理工人才,自己便踏上了學理工報國之路。”幾年的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陳乃興對理工知識掌握很快。為了能夠?qū)W到更加先進的理工技術,后來他被推薦到蘇聯(lián)留學。
“也正是因為在蘇聯(lián)留學的那段時間,受當?shù)禺嬶L影響,課余時間里,逐漸開始對油畫產(chǎn)生興趣。”陳乃興告訴記者,蘇聯(lián)的美術館、展覽館很多,周末只要有空的時候,就會去各地看畫展。
學業(yè)結(jié)束后,陳乃興便回國開始進行船動力方面的設計研究工作。因為工作地點的原因,陳乃興不得不和妻子分居兩地。這一分居就是整整16年。也正因如此,陳乃興把晚上的時間全部投入到學習和業(yè)務當中。
“在學習中突然發(fā)現(xiàn),如果能用藝術的眼光去看發(fā)動機的構(gòu)造,有時會有特別的收獲。”從那以后,比如光線的強弱、發(fā)動機內(nèi)溫度的流動、壓力分布圖上的鮮艷顏色等,都給陳乃興帶來了更多的樂趣。
用藝術的眼光審視科學
一說到機械,可能我們想到更多的是嘈雜、凌亂,可陳乃興卻不這么認為。平時從事科研工作的他,總是用自己的繪畫眼光去看待、分析機械的構(gòu)造原理。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眼光,給陳乃興在工作中提供了不少驚喜收獲。后來的十幾年工作中,陳乃興就是憑借這種不同的視角,為科研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自己的學術作品中,所有的插圖幾乎都是陳乃興自己動筆畫的。
“學過畫畫對科研是有很大幫助的,各種各樣的結(jié)構(gòu)圖一看就懂。”陳乃興告訴記者,學畫畫很有好處,搞自然科學的人,不能只盯著自己的專業(yè),更要開拓眼界。“同樣,作為"上帝"創(chuàng)造的兩項杰作,讓自己的大腦在藝術和科學之間轉(zhuǎn)換,也是一種放松方式。畫畫的人普遍長壽,也是因為他們的左右腦經(jīng)常同時開動。”
在科研中可以使用藝術的眼光,在畫畫時,陳乃興也經(jīng)常會從科學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在調(diào)色的過程中,他會想到白色是由多種顏色組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不同的色彩在漸變過程中可以連成一個環(huán)。
怕記者誤會,陳乃興笑著說,畫畫對自己絕對不是玩物喪志。前年年末,因身體不好退休的陳乃興才開始畫油畫。比較特別的是,他畫中的模特,全部是他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
說到讓他最滿意的一幅作品,還要屬2010年為自己兒子畫的肖像《科學家的別樣人生》在畫中,繼承自己科學理想的澳洲兩院院士陳曉東正拿著相機,欣賞自己剛剛攝下的美景??赡苁鞘荜惸伺d的“感染”,兒子、孫女都喜歡上了畫畫。
愛上油畫無師自通
“我畫畫全靠自學,從沒拜師學過。”陳乃興的這句話給記者心里留下了問號。照常理說,西洋畫不經(jīng)過系統(tǒng)地學習很難取得大的突破,無人指點也不易入門。
但陳乃興對油畫的喜愛卻沒有因為師從無門而放棄。“凡事在于個人,業(yè)余時間看畫展是提高自己繪畫水平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在國外街頭看見有人擺畫攤,就站在旁邊偷偷學上一手別人的手法。”
自學畫畫對陳乃興來說就和搞研究一樣,必須要有興趣并加以努力才行。“愛好就是獲得知識的一步,而藝術的開始總是源于業(yè)余愛好。”對于現(xiàn)下熱衷繪畫的陳乃興來說,晚年生活可謂豐富多彩。
“雖然把一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但還是十分熱衷美術。”已經(jīng)八十多歲的陳乃興如是認為,搞了一輩子科研,是時候該好好休息一下了。“而最積極的休息就是拿起畫筆,把自己的老年生活畫得繪聲繪色。”
對于現(xiàn)在的陳乃興來說,真正的閑暇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