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Francesco Arena的個展“Pilastro”在巴塞羅那開幕

來源:artspy藝術眼 作者:馬姍姍編譯 2013-10-15

Francesco Arena的作品“Pilastro”(2013年)是由Direlia Lazo策劃的展覽項目“The Story Behind(背后的故事)”的第四次展。

許多當代藝術都是在重新創(chuàng)作關于它自己的故事,介于作品與觀眾中的敘事,要么傳到了藝術家的意圖,解釋了基于圖像的工作過程,要么揭示了蓄意的、目的性的闡釋。許多藝術家用藝術去體驗講故事的方式和機制;敘述、描述、解釋,解釋圍繞著我們的宇宙的直接經(jīng)驗,成為了這些作品的另一個特點。“The Story Behind”展出了一系列作品,其中的故事,無論是虛構還是真實的,表明并體現(xiàn)了口頭的,以及伴隨著圖像的平行世界。

歷史性和個人性在Francesco Arena的作品中不斷地重疊。最初接近他的作品帶給人一種貧窮藝術和極簡主義的美學,但Arena實踐的核心還是其對于精確性的探索:意大利近代史的關鍵評述的距離、高度和重量。

鋪著細條紋瓷磚的地面長18.900米,代表了活動家和無政府主義者Giuseppe Pinelli在1969年12月12日被逮捕和殺害前最后一天作為一個自由人走過的距離。近9英尺長的銅桿體現(xiàn)了在米蘭的兩套公寓之間的距離,其中一幢被發(fā)現(xiàn)是意大利極左派秘密恐怖組織紅色旅(Red Brigades)的關鍵藏身之處,另一棟是1978年兩名激進分子被一群右翼極端分子槍殺的地點。在Arena的作品中,這個距離變成了一個單薄的,被懸置的銅體,其重量跟藝術家的體重一致。它被轉化成了一種通用的度量單位,將影響了整個國家的這兩個至今成迷的地點以這種方式匯聚在一起。

大多數(shù)Arena的測量都涉及他自己的身體,他將之作為一種決定最終目標的一個關鍵的措施。“Pilastro”(2013年),一個連接天花板與地板的垂直的元素,一個未完成的支柱。粘土由藝術家塑在這個金屬支柱上,其高度是Arena能夠到的最高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藝術家的一個自畫像,藝術家對于這個空間干預的力量的體現(xiàn)。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