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回展大連站
自2012年10月9日以來,歷時整整一年的“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回展” 在山西美術館、河北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江蘇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遼寧大連藝術展覽館陸續(xù)展出,這些畫展以新水墨的創(chuàng)新筆法與現代性美感,以及因為匯集了強大的學術支持陣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以及國內主流媒體持續(xù)跟蹤報道。
巡回展回顧
為弘揚新水墨畫的現實主義精神,激發(fā)傳統繪畫的當代魅力,提升中國藝術的國際影響力,文化部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南京藝術學院等單位決定聯合舉辦“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回展”。該巡回展同時是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是楊佴旻對母校南京藝術學院百年華誕的傾情獻禮。2012年7月14日,“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回展”新聞發(fā)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fā)布廳舉行。
2012年10月9日,巡回展第一站在山西美術館開幕。本次巡展山西站共展出百余幅楊佴旻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示了楊佴旻新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成果,以及他孜孜不倦的藝術探索與革新之路。開幕式上,圍繞楊佴旻的藝術創(chuàng)作,國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于群、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米如群等作了重要講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本次巡展總策劃李小山、著名藝術評論家陶詠白等專家分別闡述了傳統水墨畫的困境與出路,呼喚開拓與創(chuàng)新的當代水墨語言,并熱切期待中國水墨畫新美學風格的構建與重塑。
2012年10月19日,巡回展第二站在河北美術館開幕。開幕式結束后,“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回展”作品研討會在河北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進行。研討會由河北畫院院長、河北美術館館長張國君主持,與會者就“當代中國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困境與觀念突破”、“色彩的運用與水墨畫的當代性”、“中國水墨畫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前景展望”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2013年3月16日,巡回展第三站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開幕式發(fā)言中稱,楊佴旻作品的一大特點是將色彩帶進了水墨畫,而且他是較早在水墨作品中表現都市社會元素的藝術家。專程從德國趕來的著名詩人楊煉說,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楊佴旻的畫,就是“成熟”。他的畫沒有簡單運用政治波普元素,也沒有使用西方抽象的藝術語言,而是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各種思想資源的成熟的組合關系、藝術形式。
2013年6月7 日,巡回展第四站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開幕式后,來自中國、美國、南非、臺灣地區(qū)的專家,共同探討了現代水墨畫的共性等問題。這是楊佴旻攜自己的“丹青史詩”榮歸自己的母校南京藝術學院,更是在秦淮河畔譜寫了一段嶄新而溫馨的藝術佳話,同時亦為南京藝術學院盛大的百年校慶獻上了一份濃墨重彩的厚禮。
2013年9月15日,巡回展最后一站在大連藝術展覽館展出,為期一年的巡回展全面結束。本次展覽亦是楊佴旻首次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舉行個人畫展。大連市市領導董長海、沈麗榮、張傳吉觀看了畫展。
藝術家簡介
楊佴旻博士,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畫家,其作品曾獲得哥倫比亞世界繪畫貢獻獎。先后在中國美術館、炎黃藝術館及日本、美國、意大利、法國、荷蘭、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美術館、畫廊舉辦個展近三十次。
楊佴旻出生于河北省曲陽縣,自幼受民間藝術熏陶,很早就喜愛中國畫。他臨仿《芥子園畫譜》,研習古代經典繪畫和現代名家名作,希望用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感受。他利用宣紙的物質,水性顏料的功能,來描繪現代生活情境,同時創(chuàng)造出與油畫對等的視覺效果。他的新水墨畫涉獵人物、風景、靜物,畫得精致入微,趣味無窮。保持中國畫以線為造型基礎的寫意精神與和諧的藝術境界。
楊佴旻的繪畫探索之路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面對萬紫千紅的世界,楊佴旻反“水墨為上”的傳統觀念,他的革新在于讓強烈的色彩表現掙脫出傳統水墨畫的舊體系,充分表現中國畫由墨相向色彩的轉向。在楊佴旻看來,色彩代表著一種立場和靈魂。如何表現,則取于技法。技法不單純是技巧,筆觸、肌理、色塊,而是駕馭畫面的韁繩。新的技法即新的方向。
楊佴旻特別想表現出中國繪畫的現代性。他曾用功體會日本繪畫所凸現出的現代審美意識,和與之相適應的穩(wěn)定結構。他認為,日本繪畫整體上走出了傳統,其作品的現代美學還是能體現出日本民族固有的內涵。在中西文化的現實背景下,楊佴旻不拘泥于中西二元對立的價值觀,而是一切為我所用,一切服務于作品的豐富性和有效性。
我們可以從這為期一年的巡回展中,完全可以領會到楊佴旻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所經歷的個人史詩,他的史詩即是時代史詩,這樣說,是因為他完全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可以說,楊佴旻的創(chuàng)作風格繼承了林風眠、吳冠中一派的“新型寫意水墨畫”,但對傳統筆墨勾、勒、染法的自由運用,是他不同于林風眠、吳冠中彩墨畫的地方。他在保持筆墨寫意特性的基礎上大膽運用色彩,創(chuàng)作出筆墨與色彩相結合、兼有艷麗與古雅之美的寫意國畫。其作品色調溫文爾雅,極具東方藝術神韻,是中國當代將色彩和筆墨運用得出類拔萃的藝術家,對中國傳統繪畫的革新進行可貴探索的同時,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