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創(chuàng)意中國—我相信我會飛”在柏林希爾頓酒店順利開幕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2-11-30

左起,Philine Cremer畫廊代表,張彧教授,陳平參贊,妙有 畫廊策展人習卻,在藝術家趙洋的作品前合影

11月28日晚上19點,在柏林希爾頓酒店舉行了當代藝術展“創(chuàng)意中國—我相信我會飛!Creative China :I believe I can fly”的開幕式。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德中文化交流會主席張彧教授、參展藝術家及各界來賓近200人出席了開幕酒會。陳平參贊、張彧教授分別致辭,熱烈祝賀展覽的開幕。這次展覽由德中文化交流會主辦,德國中促集團、妙有藝術畫廊(中國北京)和Philine Cremer藝術畫廊(德國杜塞爾多夫)協(xié)辦,受邀參展藝術家有著名中國藝術家劉瑾、旅法藝術家何俊彥、著名中國藝術家趙陽以及旅德藝術家朱賢巍。

開幕式上陳平參贊致辭,右為張彧教授

2012年是中德文化年,也是中國和德國建交40周年,中德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一直是兩國間長期和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橋梁,通過這些頻繁而緊密的交流,也使得兩國國民更多地接觸和了解彼此的文化,通過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和互相學習,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形成了新的當代世界文化。在這樣的影響下,中德之間的藝術交流也顯得尤為重要和有趣,藝術家們用他們對視覺的敏感,以不一樣的獨特視角向觀眾們展示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陳平參贊說,當代藝術方面的交流和展示對于促進中德兩國公眾間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三十年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民眾了解的,但是三十年中,我們國家的文化和藝術也在蓬勃發(fā)展。得益于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飛速發(fā)展,五千年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留下來的文物等,通過與國外博物館的合作、展覽,讓觀眾們能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但今天中國的藝術文化的舞臺上發(fā)生著什么,外國觀眾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所以像這次德中文化交流會舉辦的當代藝術展,通過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讓德國民眾了解中國當代文化的發(fā)展,能夠起到橋梁的作用,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德國文化交流會主席張彧教授談到,中德兩國文化交流工作有不同的方方面面,選擇當代藝術的交流,首先是她本人對此非常感興趣,另一點是當前在歐洲當代藝術這個范疇,對中國的當代藝術還存在著一定的誤解,許多人認為中國的當代藝術沒有自己的內涵,歐洲的觀眾也比較喜歡帶有政治符號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但其實除了這些藝術家以外,中國還有很多的有才華、有潛力的、有內涵和底蘊的當代藝術家,也需要給這些藝術家們提供足夠的平臺,德中文化交流會正致力于此。除了給中國藝術家們在德國展示的機會,德中文化交流會也將于明年把德國的藝術家?guī)У街袊褂[,希望兩邊能夠互動起來,真正地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張彧教授也希望商界的成功的人士,也能夠在兩國文化事業(yè)這種軟性的領域里多去做一些努力和貢獻。

德中文化交流會是非盈利的民間公益組織,希望能夠凝聚在德華人的力量,對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為初衷成立的,每年都固定在柏林舉辦這樣的文化藝術活動,為兩國當代藝術的交流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這次,德中文化交流會邀請了四位藝術家,選址柏林市中心繁華地段的希爾頓酒店這樣一個各種文化交融的開放平臺,以期達到更好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次參展藝術家之一劉謹,曾在2009年11月受邀參加紀念柏林墻倒塌20周年的 活動,作品為影像作品《穿越另一邊》。他的作品里常常有裸體的背后有白色翅膀這樣的形象出現(xiàn),就像一只在尋找和渴求著什么的天使,天使既是隱喻也是轉喻,劉瑾作品中的天使轉向了中國當下的歷史現(xiàn)實,走向觀念的精神寄所,成為藝術家內心深處感受的代言。將自己裝扮成天使的劉瑾似乎想要追尋一種“純精神”的狀態(tài)存在,在時空中穿梭于城市,棲落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從一個故事走向另一個故事。

參展藝術家趙洋的作品有著濃重的表現(xiàn)主義色彩。表現(xiàn)主義對普通人性的關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語焉不詳?shù)娘@見。他的作品晦澀和荒誕,在光怪陸離的景致中實現(xiàn)了對時空限制的穿越,他用古今形象的疊加和組合,讓人發(fā)現(xiàn)荒謬中德和諧與混沌中的清晰,他的作品沒有詮釋,你看得到機器、武器、人、獸和不知名的靈魂,但看到的永遠是假象,他的作品,讓人不由地關注起那些正在逐漸消逝的東西。

何俊彥是本次參展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畢業(yè)于世界排名第一的美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院,這位年僅28歲的旅法藝術家是2011年度巴黎五月藝術沙龍中marin獎的唯一獲獎人。他對城市發(fā)展進程中的景象,城市建筑的構建和拆毀,用他富有張力和爆發(fā)力的繪畫手法再現(xiàn),通過每一個筆觸將它升華。他非常欣賞德國人對待藝術的態(tài)度,也喜愛柏林這個各種文化交融的有活力的城市,所以他并沒有將熟悉的巴黎或者法國其他城市作為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主要地方,而是選擇了柏林。

藝術家朱賢巍,留德13年,作品充滿了對話性和并置感,他的繪畫里裸露著高度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他的內心里隱藏著極為復雜的圖景。 近三十年的東方經(jīng)驗和十三年的西方經(jīng)驗疊在了一起,使朱賢巍的精神線索總會不時地出現(xiàn)悸動與紊亂。不難明白,朱賢巍繪畫里為何常常會出現(xiàn)沒有邊界的高山,那些東西方的信息與符碼,在天堂或者終極意義的詞匯面前,往往一片茫然。 他運用嘲諷、夸張的手法,站在中國的高度對喧囂的西方消費社會進行了批判。

該展覽的展出時間為2012年11月28日——12月14日。

相關新聞